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完善人才戰略佈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隨着我國勞動力供給結構變化,人才紅利漸失,人力資源成爲國家和用人單位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對於國家而言,適應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充分挖掘勞動力的潛力,提升勞動者素質,有效配置和利用人力資源。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是北京市示範校、國家骨幹校和雙高專業羣建設校,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指委副主任委員單位。學院背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業辦學,牽頭組建了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職業教育集團,是國家級示範職教集團,牽頭建設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與所屬行業對接最爲緊密的專業,多年來致力於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該專業是國家骨幹重點專業、北京市特色專業、雙高專業羣組羣專業,擁有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國家級精品教材、北京市級專業創新團隊、北京市級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精品課程、雙師培訓基地等多項專業建設成果,並擁有北京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職教名師、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0餘名,是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生數量最多、專業實力最強的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連續在“金蘋果”全國高職專業排行榜中名列同類專業前列。

    人力資源服務業興起給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發展帶來更多需求

    2012年起,基於北京市示範校和國家骨幹校建設基礎,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業羣統籌規劃啓動了“人力社保專業羣三位一體混合式項目化教學資源建設”項目。

    其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三位一體‘雲平臺’人才培養模式”,是爲了適應產業“數字化”發展需求和專業“數字化”升級改造,重點針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困境,建設了人力資源管理綜合實訓“雲平臺”,加強了“真實工作業務、線上教學資源、線下實訓資源”三位一體教學資源建設,培養了大批人力資源產業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該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多年的建設與推廣,成爲高職人力資源領域有影響力的教學改革項目,從事後效果來看,也有力地響應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的“三教改革”要求,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院長田宏忠說,該項目綜合了混合教學模式和項目化設計,以項目化教學作爲總目標,將教學資源庫建設作爲資源支撐系統,將實訓平臺建設作爲環境支撐系統,將配套系列教材作爲項目化教學突出成果,建設電子化和實體化資源和環境,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培養了大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產業羣所需的高級技能人才。

    項目負責人李琦教授認爲,項目的重要意義在於三個方面:一是響應了國家重點發展戰略,適配人才培養要求;二是應對“數智化”專業升級改造,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整合了優質教學資源,推動“三教改革”走向深入。

    全國高職和本科共有700餘所院校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布點多、規模大,社會需求量大。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人力社保專業羣三位一體混合式項目化教學資源建設,有效整合了校企多方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切實滿足本專業教師課程開發和教學實施資源需求,項目具有共建共享、持續更新、信息化教學模式等優勢。

    搭建勞職在線教學平臺,全面推進混合教學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大三學生蔣同學對於學校混合式教學非常認可。“我們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的線上教學是對傳統線下教學模式的拓展,不是簡單的把課程搬到線上,可貴的是能夠做到線下線上教學有機結合。”

    該專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並不是對兩者任何一者的偏廢,而是要做到“線上有資源、線下有活動、過程有評估”,這就對線上線下的廣義教學資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線上資源我們主要強調學習的自主性、靈活性,除了傳統文本類資源,更加強調視頻、微課、動畫等動態類資源的建設,並要求線上平臺能夠即時學習即時反饋。而線下活動對於職業教育來講,最重要的是要有仿真甚至全真的實訓場景、設備、環境,即實體實訓平臺的建設,這些都對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的硬件建設以及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線上線下教學再輔之以對應的教材,才能構成立體化的混合式教學資源。”該負責人強調。

    2021年,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構建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教學培訓體系,融合職教雲、超星泛雅和酷學院爲主體的勞職在線教學平臺,保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順利開展。截至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建成標準化課程26門,個性化課程近900門,建設素材達到1.2萬餘條,覆蓋全國各省區直轄市近1200所中高本院校,註冊用戶近9萬人,有力帶動了全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

    2021年,學校爲進一步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助力教學質量持續提升,引導教師將混合式教學設計融入每門課中,教務處制訂了新版《教案模板》。新版《教案模板》中增加了“教學資源”“教學流程圖”“課前,課中,課後教學過程描述”等內容,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固化進教案,促進教師突破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式,進行更加大膽的嘗試、探索與創新。

    在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的積極推動下,2021年,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教師人數同比增長46.2%。

    學校人力社保專業羣依託人力資源管理國家級教學資源庫,所有專業課程都實現了線上線下隨時切換、混合式教學,實現了隨時隨地可教、可學。課前,在職教雲課堂App進行課前學情調查或佈置預習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自主完成課前任務;課中老師根據大多數同學的學習情況傳授知識和技能,對有疑惑、學習困難者給予重點輔導和幫助。對於剛講授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老師可以隨時在職教雲開展在線測試,即時瞭解學生學習掌握情況。課後,老師可以在職教雲課堂布置課後作業,設置好作業開始、結束、答案公佈時間,在線完成作業的修改和反饋。老師根據這些教學信息,基於教學計劃,動態調整教學策略。

    深度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

    2020年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牽頭組建的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職教集團獲批國家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集團成員以“合作辦學、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爲原則,在集團內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互利共生,服務京津冀職教領域,實現政校企行緊密合作,多方共贏的目標。

    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職教集團成員共115家,集團積極探索“政府主導、行業指導、社會參與、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的體制創新。集團成員多方聯動,多措並舉,形成“政校行企”協同、攜手人才培養的運行格局。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與集團內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行業學會等成員建立了“三共享”機制——共享導師、共享課程、共享設備,形成了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共建課程和教材、共建優秀導師資源庫、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的多元育人體系。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與集團內企業合作共建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3個。2021年,學校36名學生在人力資源服務業龍頭企業FESCO順利完成現代學徒制實習,均被錄用,校企雙方滿意度均達到90%以上。2022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業羣又開發了與500強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業代表性企業中智集團的現代學徒制項目,經學校推薦的中智公司的高級專家成功獲評北京市級特聘專家。同時,又繼續與FESCO創新了離線業務式的學徒制項目,依託企業的全國校招項目,將教師企業實踐與學生學徒頂崗實習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校企合作,提升了學生實習實踐和工作能力,是學生、企業、學校互利共贏的合作育人機制在實踐中的反映。

    職教集團依託人力社保行業,發揮優勢,立足首都北京,輻射京津冀,與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共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戰略和冬奧會等重大項目,積極開展社區培訓,在社會服務方面取得良好聲譽。

    職教集團在學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現代大學治理體系的規範化和高質量建設,國家示範性職教集團的引領作用將更加凸顯。

    (信息來源: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