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的创投市场投资赛道冷热不均。赛道虽有冷热,但投资机构表现出来的部分短期行为与创业投资的长期性本质开始有所偏离。”12月22日,第二十二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简称“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要警惕扎堆热门赛道的估值过高、产能过剩、时机不成熟三大投资风险。

具体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上市后破发成为常态,倪泽望表示:“在深创投,我们今年31家已投企业实现上市,但也有少量企业上市后股价跌破发行价,投资经理有苦难言。”

产能过剩的风险,则指向新能源赛道。倪泽望以该赛道相关上游原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铁的产能数据为例,2021和2022年,磷酸铁锂、磷酸铁基本上供需平衡,根据已披露产能规划,未来几年新能源产业中电芯、材料产量将超需求,“这样的产能过剩,必然潜藏着较大投资风险”。

“投资过早,可能变成了先烈”,倪泽望承认深创投在元宇宙赛道踩坑,就是投资时机不成熟的“案例”。“元宇宙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的产业化?实际上按照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可能还在一个技术萌芽阶段,还没有到真正的产业发展阶段。”倪泽望透露道,“我们几年前也曾参与管理一支AR/VR方向的基金,这支基金规模不小,但是几年内基本上没有投一个项目,近两年转向投资半导体领域。”

除了在热门赛道需要警惕投资风险外,倪泽望也给出了冷门赛道投资建议,比如消费行业、生物医药行业、产业互联网,这些遇冷赛道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消费行业,是一个长青的赛道。今年10月份以来,二级市场有些具体的消费板块已经上涨近30%。”倪泽望表示,坚定看好消费行业发展前景,已专门组建了大消费团队投资消费赛道。

2022年,是创投市场步入低潮的一年。据清科12月21日发布《2022中国股权投资发展报告》,前三季度,中国募资规模是1.6万亿人民币,同比上升11%,投资数量是8631起,同比下降了9.4%,投资规模7200亿元,下降了34%。

倪泽望坦言,受益于国有大型政策性基金设立,今年前三个季度股权投资行业募集资金保持正向增长,但实际上,股权投资行业确实面临着募资难的问题。“很多国有LP慢慢转向一些政策性基金,或者自己管理自己的基金。一些企业、高净值个人要么转向自己组建团队,去管理自己的基金,要么对投资的态度变得非常谨慎。”

而且,2009年-2022年,股权投资机构的IPO收益持续走低,项目退出IRR(注:内部收益率)中位数也不断地下行,2011年-2021年设立的基金现金回流整体偏弱。也就是说,股权投资行业出口端的收益和流动性面临“卡脖子”难题。

如何解决机构募资难退出难?倪泽望认为,较好的解决路径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我国直接融资占比目前大约是33.4%,与美国80%的占比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美国创投市场的投资规模跟我们比,我们仅有它的十分之一。相信随着我国直接融资比重的不断扩大,未来会有更多的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市场流向资产端。随着资本市场功能的健全,收益和流动性有望得到改善。”

此外,倪泽望还呼吁投资机构共同发力并购市场。“美国创投机构并购退出占比高达92%,是美国创投市场主要的退出方式,很可惜在国内这一块的市场确实还没有起来。”

倪泽望表示,国外并购市场的典型特色是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同业兼并整合等非常活跃,事实上,中国细分领域科技企业并非只有IPO一种选择,选择并购整合不仅能够让企业只需专注提升自身价值、投资机构可以实现高效退出、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可以做大做强,国家产业竞争力也可大幅提升。“我们作为投资机构要共同发力,将并购市场有效建立起来,成为VC/PE机构的主要的退出渠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