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的創投市場投資賽道冷熱不均。賽道雖有冷熱,但投資機構表現出來的部分短期行爲與創業投資的長期性本質開始有所偏離。”12月22日,第二十二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簡稱“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在主題演講中表示,要警惕扎堆熱門賽道的估值過高、產能過剩、時機不成熟三大投資風險。

具體來看,科創板和創業板企業上市後破發成爲常態,倪澤望表示:“在深創投,我們今年31家已投企業實現上市,但也有少量企業上市後股價跌破發行價,投資經理有苦難言。”

產能過剩的風險,則指向新能源賽道。倪澤望以該賽道相關上游原材料磷酸鐵鋰、磷酸鐵的產能數據爲例,2021和2022年,磷酸鐵鋰、磷酸鐵基本上供需平衡,根據已披露產能規劃,未來幾年新能源產業中電芯、材料產量將超需求,“這樣的產能過剩,必然潛藏着較大投資風險”。

“投資過早,可能變成了先烈”,倪澤望承認深創投在元宇宙賽道踩坑,就是投資時機不成熟的“案例”。“元宇宙到底什麼時候能夠真正的產業化?實際上按照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可能還在一個技術萌芽階段,還沒有到真正的產業發展階段。”倪澤望透露道,“我們幾年前也曾參與管理一支AR/VR方向的基金,這支基金規模不小,但是幾年內基本上沒有投一個項目,近兩年轉向投資半導體領域。”

除了在熱門賽道需要警惕投資風險外,倪澤望也給出了冷門賽道投資建議,比如消費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產業互聯網,這些遇冷賽道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消費行業,是一個長青的賽道。今年10月份以來,二級市場有些具體的消費板塊已經上漲近30%。”倪澤望表示,堅定看好消費行業發展前景,已專門組建了大消費團隊投資消費賽道。

2022年,是創投市場步入低潮的一年。據清科12月21日發佈《2022中國股權投資發展報告》,前三季度,中國募資規模是1.6萬億人民幣,同比上升11%,投資數量是8631起,同比下降了9.4%,投資規模7200億元,下降了34%。

倪澤望坦言,受益於國有大型政策性基金設立,今年前三個季度股權投資行業募集資金保持正向增長,但實際上,股權投資行業確實面臨着募資難的問題。“很多國有LP慢慢轉向一些政策性基金,或者自己管理自己的基金。一些企業、高淨值個人要麼轉向自己組建團隊,去管理自己的基金,要麼對投資的態度變得非常謹慎。”

而且,2009年-2022年,股權投資機構的IPO收益持續走低,項目退出IRR(注:內部收益率)中位數也不斷地下行,2011年-2021年設立的基金現金迴流整體偏弱。也就是說,股權投資行業出口端的收益和流動性面臨“卡脖子”難題。

如何解決機構募資難退出難?倪澤望認爲,較好的解決路徑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我國直接融資佔比目前大約是33.4%,與美國80%的佔比相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美國創投市場的投資規模跟我們比,我們僅有它的十分之一。相信隨着我國直接融資比重的不斷擴大,未來會有更多的資金通過股權投資市場流向資產端。隨着資本市場功能的健全,收益和流動性有望得到改善。”

此外,倪澤望還呼籲投資機構共同發力併購市場。“美國創投機構併購退出佔比高達92%,是美國創投市場主要的退出方式,很可惜在國內這一塊的市場確實還沒有起來。”

倪澤望表示,國外併購市場的典型特色是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同業兼併整合等非常活躍,事實上,中國細分領域科技企業並非只有IPO一種選擇,選擇併購整合不僅能夠讓企業只需專注提升自身價值、投資機構可以實現高效退出、上市公司或龍頭企業可以做大做強,國家產業競爭力也可大幅提升。“我們作爲投資機構要共同發力,將併購市場有效建立起來,成爲VC/PE機構的主要的退出渠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