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記者張琪 徐芸茜 北京報道

2022年接近尾聲,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衝刺收官之際,中國鋼鐵行業央企重組整合又有了大動作。

12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發佈消息,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寶武”)與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鋼集團”)實施重組,中國中鋼整體劃入中國寶武,不再作爲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重組後,中央企業由98家調整爲97家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國鋼鐵行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及未來幾年仍將是鋼鐵行業整合重組的窗口期。從中國寶武整合中鋼集團來看,鋼鐵行業的兼併重組已由產能整合向產業鏈整合發展。”

此外,國資委黨委近日召開了擴大會議,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在會上強調,要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乘勢而上實施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鞏固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不斷提升央企核心競爭力。

鋼鐵行業迎重磅重組

中國寶武和中鋼集團的重磅重組消息背後,涉及了12家上市公司。

中國寶武和中鋼集團都是國資委主管的鋼鐵礦產行業大型央企。據統計,中鋼集團旗下擁有所屬二級單位65家,包括3家上市公司,即中鋼國際、中鋼天源、中鋼洛耐;中國寶武旗下共有9家上市公司,包括寶鋼股份、馬鋼股份、太鋼不鏽、八一鋼鐵、韶鋼松山、重慶鋼鐵、寶信軟件、寶鋼包裝、西藏礦業。

同時,中國寶武這一央企本身也是兼併重組的產物。2016年,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兩家央企實施聯合重組,中國寶武由此誕生。今年6月,國資委印發《關於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提到,中國寶武、國投、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和中國建材等5家企業正式轉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中國寶武稱,將利用好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這個平臺,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在相關產業鏈、生態圈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中國寶武的兼併重組工作。

近年來,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推動下,鋼鐵行業合併重組不斷加速,優勢資源集中度日益提高。國務院國資委今年年初明確提出,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領域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2月份發佈的《關於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併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

王國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鋼鐵行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及未來幾年仍將是鋼鐵行業整合重組的窗口期。從中國寶武整合中鋼集團來看,鋼鐵行業的兼併重組已由產能整合向產業鏈整合發展。中鋼集團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製造,是一家爲冶金工業提供資源、科技、裝備集成服務,集礦產資源、工程裝備、科技新材、貿易物流、投資服務爲一體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

王國清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發現,中鋼集團在澳大利亞、南非等地有鐵礦石等礦產資源投資,可以進一步擴大寶武集團的海外權益規模;同時,中鋼集團在工程技術服務及設備製造方面的服務體系也可以提升寶武集團的綜合能力,而寶武集團龐大的分支體系也會成爲中鋼未來服務的重點對象,產業鏈體系相關環節的協同融合有助於提升寶武集團整體競爭優勢,實現由大向強升級,助力中國鋼鐵業競爭力提升。

乘勢而上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行動

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如今三年行動趨於圓滿,即將收官。

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翁傑明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委一共完成了26組47家中央企業的重組,並且根據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的需要,新組建、接收國家管網集團、中國星網等9家中央企業。

來自國資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59.3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2.6倍,年均增長15.4%;其中,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爲75.6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1.4倍,連續跨越40萬億元、50萬億元、60萬億元、70萬億元四個大關。

近日,國資委黨委召開了擴大會議,對今年的國有企業經濟運行狀況進行總結和部署,也透露出了明年國企改革的新方向。

翁傑明在擴大會議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發展方向做出細化要求,他表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切實強化穩增長措施,不斷提高生產經營質量,推動中央企業經濟運行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把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爲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重大任務,分類施策全面對標,進一步深化‘四個專項行動’,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向世界一流邁進。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係;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同時,會議還對國企改革諸多注意事項做出明確指導。翁傑明在擴大會議上表示,要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統籌疫情防控和企業經營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要積極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強化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提升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要健全以管資本爲主的國資監管體系,從整體上發揮和放大國有資本功能;要加強黨對中央企業的全面領導,全面增強高質量黨建的引領保障作用。

今年以來,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部署下,央企經濟運行增長明顯。國務院國資委近日發佈的《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中顯示,中央企業充分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作用,保持生產經營平穩有序,2022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9萬億元,同比增長10.9%。

此外,國務院國資委還表示,將於近期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和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進一步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國資國企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務。

原創技術“策源地”的關鍵是人才

科技創新是國資委近年來最關注的領域之一。此次國資委黨委擴大會議明確,要切實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要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着力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加快佈局。

此前3月22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座談會就已強調“推動中央企業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技術策源地”。央企要在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彰顯使命擔當,堅定初心、增強決心、保持恆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努力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努力找準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方法路徑,將需求牽引作爲根本出發點,將能力建設作爲關鍵發力點,將資源協同作爲重要着力點,將政策保障作爲基本支撐點,推動中央企業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技術策源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央企事關國計民生,加強基礎研究也應是央企的重要主業,央企事關經濟穩定大局和發展方向,是國民經濟良性發展的支柱砥流。”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祕書長、數字化領域專家袁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需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面深化改革,加強行業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加速推進高端新材料、新能源等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全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這就要求中央企業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

袁帥進一步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打造央企原創技術策源地的關鍵是人才。“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的根基,要想做到各領域騰飛,需在科創方面自立自強。央企要發揮其企業和產業的沃土優勢,加大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