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 月,乒乓球迷迎來盛宴。成都世乒賽團體賽、WTT冠軍賽澳門站、新鄉WTT世界盃總決賽三場國際賽事輪番上演。三度加冕的王楚欽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顆星,他的世界排名也升至職業生涯最高的第三位。WTT(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官網撰文,盛讚這位22歲的新星:"10月證明新世代已經到來,王楚欽有望成爲下一位乒乓球門面人物。"

今年的10 月30日,WTT世界盃總決賽男單決賽的局間休息,向來儒雅的中國隊教練秦志戩激情鼓勵着王楚欽:"決心!我要的是決心和態度。衝着他臉上喊,對不對?"直播鏡頭也捕捉到王楚欽頭上的標誌性藍色髮帶,上面用繁體字繡着紅色的"勝"字,勝利的"勝"。

勇勝張本智和

球檯另一側是老對手、19 歲的日本名將張本智和。

兩個月前,張本在WTT 冠軍賽布達佩斯站奪冠後做客日本某電視節目。被問到心目中的最強對手是誰,張本智和給出的答案正是 :"我覺得是王楚欽,他就像是左手版的樊振東。"

兩人從2018 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纏鬥至今。從交手紀錄來看,王楚欽以4勝2負佔據優勢。但在10月8日,中國和日本隊展開的成都世乒賽男團半決賽上,先下一城的王楚欽連丟三局,不敵張本智和。

來到WTT 世界盃總決賽,此前的兩場半決賽上,王楚欽以4比3戰勝奧運冠軍馬龍,張本智和以4比0力克德國好手奧恰洛夫。王楚欽期待着接下來的較量 :"張本智和也是我欣賞的運動員。他在場上的拼勁,整體能力的上升,再加上世錦賽戰勝我和樊振東,而且這次比賽的發揮也是非常好的。他在穩步進步,我也是剛輸過他。放開了去拼吧,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就看誰在場上發揮得更好一些。"

四周燈光暗下,目光聚焦於中心球檯。首局,張本智和利用變換落點和接發球正手銜接,以8 比4拉開比分。儘管王楚欽用高質量的反手擰拉追至7比9,對手還是以11比8先聲奪人 ;

第二局,王楚欽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以3 比0迅速進入狀態。張本頑強追至4平。通過改變發球站位,王楚欽以11比8將比分扳平 ;

第三局,王楚欽以4 比2開局。張本以6比5反超,信心大增的他幾次掄起胳膊怒吼。王楚欽從7比9落後追至9平,並把握住發球輪次得分,以11比9再下一城 ;

第四局,雙方激戰至8 平後,王楚欽連奪三分,以11比8乘勝追擊 ;

第五局,張本智和以同樣的比分扳回一城。

在關鍵的第六局開始前,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王楚欽深受鼓勵,在與對手戰至6 平後連奪兩分,比賽就此來到分水嶺。在場邊觀戰的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樑不禁雙手握拳,爲其助威!總決賽的舉辦地--河南新鄉,正是這位中國男乒第一位大滿貫得主的家鄉。

頂住重重壓力的王楚欽打出氣勢,以11 比7鎖定勝局,以4比2的大比分取得成功。

他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勝利時刻,然後跑向場邊,先後與教練秦志戩、乒協主席劉國樑擁抱:"今天是一場既精彩又困難的比賽。張本智和的士氣、能力的提升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我是主場作戰,希望給大家滿意的答案,能夠贏下比賽,我非常開心。"

被追問獲勝的原因,小夥子謙虛地說:"張本智和無論是世錦賽讓大家眼前一亮,還是到了這次世界盃,一直保持這樣強的競技水平,證明他的進步是真實的。我們的水平真的差不多,真的是在伯仲之間。在細節、膽量方面,有些球的出手上我可能更硬一些,給他帶來了壓力吧。"

這也是王楚欽繼成都世乒賽團體賽、WTT 冠軍賽澳門站後,在一個月裏收穫的第三個冠軍!

場邊的主持人好奇他會如何慶祝,王楚欽在高興之餘,更有着清醒的認識:"今天晚上確實值得自己開心,經歷三站比賽,收穫太多太多。要肯定自己的突破和進步,開心一個晚上以後,還有很多需要總結和提升的地方。跟中國隊的絕對主力相比,我還有很大差距,包括自己的經歷還是很少的。"

王楚欽憧憬道:"希望爲中國隊承擔更多的任務,來豐富自己、強化自己,通過更多的洗禮讓自己越來越好。"

第一位00 後世界冠軍

WTT 冠軍賽澳門站,王楚欽以出色 發揮先後戰勝5位世界排名前十的球員--世界第五的雨果(巴西)、第十的奧恰洛夫(德國)、第二的馬龍、第六的莫雷加德(瑞典)和第一的樊振東,強勢問鼎男單冠軍。

王楚欽賽後表示:"今天確實是一場精彩的決賽。澳門是我的福地,每次來到這裏成績都還不錯。非常感謝來現場給我、給中國乒乓球加油的球迷們,未來還很長,我們繼續努力。"

他的世界排名也因此從第七升至第三位。WTT 官網文章高度稱讚這位"00後 "新銳,似在感嘆未來已來 :"10月證明新世代已經到來,王楚欽有望成爲下一位乒乓球門面人物。憑藉對陣史上最佳球員馬龍的勝績,他的實力已毋庸置疑……最令人欣慰的是他超越林昀儒,成爲男單最好的左手球員。"

在澳門和新鄉,王楚欽兩度戰勝雙圈大滿貫得主馬龍。馬龍不僅是王楚欽在國家隊的隊長,更是北京隊的大師哥、他心中的偶像。

2000 年5月11日,王楚欽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7歲時,他與乒乓球結緣的初衷很單純 :"小的時候身體不好,就打打玩玩。"被啓蒙教練喚作"大頭"的他,憑藉出衆的天賦,一路"打打玩玩"到馬龍所在的北京隊。

初見時,王楚欽就給北京隊總教練張雷留下深刻印象:"腦袋挺大,拎着拍子,叉着腰就進來了。感覺他身上有一股誰也不服的勁兒,這一點有些像張繼科。"

2009 年披上北京隊戰袍後,他的乒壇偶像很自然地變成隊裏的領軍人物--"我的性格有點像科哥,但我更希望成爲龍哥。他球上的技術比較細膩,看他打球挺享受的。"

"希望"不只停留在王楚欽的口頭上。當年在北京隊 8人一間的宿舍裏,有小夥伴生了水痘。其他小球員害怕練太多,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而被感染,只有王楚欽還是那麼拼命,"訓練會比別人多吧。打多球時,別人都是練半個小時到9點結束,我一般都是10點、10點半。"

這樣的付出自然帶來回報-- 2013年全國少年乒乓球錦標賽上,王楚欽收穫的男單和團體兩枚金牌,成爲他升入國家二隊的"敲門磚"。

2015 年全國錦標賽男單1/8決賽,15歲的王楚欽與當時世界第一的馬龍,一路激戰至第五局的9平,隨後王楚欽以兩分險勝。鏡頭前,他一臉稚嫩地接受採訪 :"龍哥是隊裏的老大哥,我沒什麼心態上的壓力,能把訓練的水平發揮出來,甚至是超水平發揮,包括在關鍵時刻敢出手。只有敢出手、果斷,纔有機會贏他。"

年底,在鎮江舉行的國家隊內部交流賽,全部22 名選手裏他排名第二,如願升入夢寐以求的男一隊。但由於對自身能力認識不足,低估了國家隊內部競爭,迷茫的王楚欽陷入低谷。

2017 年伊始,國家隊教練組重新配對,王楚欽與新的主管教練、名教頭吳敬平合作。他在備戰德國世乒賽期間,意識到身體不夠靈活,於是通過加大訓練和晚上節食的方法進行瘦身。

40 多天的封閉訓練後,王楚欽成功減掉十七八斤,以嶄新面貌迎來一系列好成績 :亞洲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中,他獲得男團、混雙和男單3枚金牌 ;同年的第十三屆全運會,他躋身四強,收穫男單銅牌 ;年底的世青賽,王楚欽和隊友一路過關斬將,奪回上屆旁落的男團冠軍,還與薛飛搭檔摘得男雙桂冠。

2018 年瑞典世乒賽封閉訓練期間,馬龍特地調換房間,主動跟王楚欽成了室友。王楚欽清楚地記得,在北京隊第一次陪馬龍練球時,自己甚至緊張到連連拉丟了球。

"這是我第一次和龍哥一個房間。以前我有機會就和他聊聊技術、聊聊心理。比如全運會前我問他,第一次打全運會緊張怎麼辦?他說'有啥可緊張的,大不了輸唄',幫我卸下思想包袱。這次還沒來得及緊張,天天訓練,累得都沒什麼想法了。"小夥子笑了起來。

從早上6 點半出早操,到晚上9點半結束訓練。儘管時間緊湊,王楚欽還是會跟着馬龍一起通過app學習英語。這樣的近距離接觸,讓他見識到了偶像的極度自律,自己也像海綿一樣吸收着養分。

3 月,王楚欽在男隊"10選2"大循環比賽中以第二名的成績,成爲入選瑞典世乒賽大名單的"第五人";5月,中國男隊以3比0戰勝德國隊,王楚欽也成爲中國乒乓球隊第一位"00後"世界冠軍,"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成爲世界冠軍,這次能站在領獎臺上很高興"。

2019 年年初,王楚欽在特別的日子寫下特別的感悟 :"十年前,自己剛剛進入北京 隊,內心深處就有一個大大的夢想,如今自己依然在爲夢想而拼搏!只有努力拼搏,纔會創造可能!"不論是上一年世錦賽男團冠軍,還是幾個月後與馬龍搭檔收穫世錦賽男雙冠軍,亦或是2021年休斯敦世乒賽與孫穎莎摘得混雙金牌,對王楚欽來說,可能都只是一個開始。

求勝更需"煉心"

競技體育,想走到金字塔尖,除了需要淬鍊紮實的基本功、臨場的戰術運用,還有 缺一不可的"煉心"。四年前的雅加達亞運會,王楚欽經歷了一趟痛苦交織着歡喜的成長之旅。

2018 年8月28日,與中國臺北隊展開的男團半決賽在11點打響。王楚欽登場前,隊友樊振東、林高遠均取勝對手。面對小一歲的林昀儒,王楚欽帶着"必勝"的信念上場,卻意外以1比3敗北。這也是中國隊在亞運會男團賽場上,唯一丟掉的比賽。

來到混合採訪區,王楚欽的臉色有點慘白,回答問題時眼睛也一直向上看,沒有像以往那樣直視着大家:"如果正常發揮的話,我的水平在對手之上,但自己背上了包袱,包括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的比賽,特別想扛下這一分。太想拿下一場比賽、太想去證明自己的時候,就會背上包袱。"

他坦言心態失衡是導致輸球的關鍵所在:"因爲心理的關係,水平不能完全發揮出來,感覺有點失控,想打上的球就是打不上。"教練劉國正透露,在來比賽館的路上,他詢問弟子昨晚睡得怎樣?王楚欽回答說" 一般 "。劉國正心頭一緊," 當隊員說' 一般',肯定就是不太好的意思。"

樊振東再度登場順利贏球,幫助中國隊晉級當晚7 點打響的男團決賽。從半決賽到決賽,中間這6個多小時裏。是繼續啓用半決賽發揮不佳的王楚欽,還是另派他人?

最終,教練組給王楚欽投出信任票。對於如此大膽的排兵佈陣,劉國正解釋道:"年輕隊員犯錯誤很正常。讓大頭上也是對他的信任,看到他身上具備優秀運動員的潛質。越困難、越要命的時候,他能豁得出去,敢於出手、不慫。年輕隊員怎麼成長?是在挫折當中贏下來,纔會讓他從內心和技術上更加強大。我跟他說'讓你上,就是相信你'。"

教練的一席話,讓一度想買機票回家的王楚欽豁然開朗:"這都讓我上場,我還有什麼理由崩潰、不自信呢?我也很希望能夠上場證明自己,真的想觸底反彈。"當時,央視體育新聞給這段故事配的解說詞是 :" 18歲的王楚欽用6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

男團決賽中,他沒有辜負隊伍的信任,以3 比1戰勝前不久在韓國公開賽收穫三冠的張禹珍。中國隊以3比0完勝韓國隊,王楚欽爲中國男乒實現亞運會七連冠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也完成自我救贖 :"贏完最後一個球,我覺得世界又亮了。"

他雙手握拳慶祝,如釋重負躺倒在地。劉國正自然懂得這對王楚欽意味着什麼:"那一刻他釋放了,對自己的信心已經非常足了。"

轉換好心情的王楚欽,第二天搭檔孫穎莎征戰混雙賽場,並與隊友林高遠/ 王曼昱會師決賽。他說 :"已經完成教練給我的任務,這場決賽就是享受吧。"

王楚欽確實做到輕裝上陣--雖然以 12比14、9比11輸掉前兩局,但這對有着霸氣稱號的"莎頭"組合越戰越勇,連贏四局,以4比2反敗爲勝,"團體賽真的把我打醒了,後面的比賽打得很順暢。"

"感謝劉指導對我的信任和鼓勵,給了我救贖的機會。不論備戰的一個月還是半決賽後的 6小時,都是寶貴的財富,會一直銘記在心。這次封閉訓練和決賽前的6小時,可能沒人知道我經歷了什麼,扛過去了多少痛苦,丟失了多少信心,但這都不重要了,因爲扛過來了,自己證明了自己,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兩個冠軍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但還是要看清差距,自己還差得很遠,需要不斷磨鍊,希望這次亞運會能成爲一個跳板,不斷前行。"小夥子發出"小作文",情真意切地總結自己的首屆亞運會經歷。

一個月後的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王楚欽和馬龍、閆安以3 比0完勝由林高遠、周啓豪和張超組成的廣東隊,幫助北京隊時隔6年再次收穫男團冠軍 ;兩個月後,在阿根廷舉行的青奧會男單決賽上,他以4比1戰勝頭號種子、日本名將張本智和,還與孫穎莎合作入賬混合團體項目金牌。

進入2019 年,王楚欽/馬龍在布達佩斯世乒賽上榮膺男雙冠軍 ;10月瑞典公開賽,他以4比0戰勝隊友林高遠,首次榮膺國際乒聯公開賽的單打冠軍殊榮。當一切看似往好的方向發展時,一個月後的奧地利公開賽,王楚欽失控了。

11 月14日,中國乒乓球協會官網公佈《關於對國家隊運動員王楚欽及其主管教練劉國正的處罰決定》:"當地時間11月13日,2019年奧地利乒乓球公開賽比賽中,國家乒乓球隊運動員王楚欽在與隊友趙子豪比賽中情緒失控,故意扔掉球拍,對中國乒乓球協會和中國運動員的國際形象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經研究,決定給予王楚欽停賽三個月處罰,對負有管理責任的主管教練劉國正給予停賽一個月處罰,並責令以上人員立即回國,對此事進行深刻反思和檢討。"

發球前,王楚欽的雙眼彷彿變成雷達,主動去尋找對手的眼睛。他像獵豹那樣,盯準了,再行動。失誤後,從嘴型就知道他自我批評起來毫不客氣,懊惱到極點時,甚至會發狠往下拽頭髮。這股狠勁讓球迷和媒體對他印象深刻;

王楚欽喜歡大海給人自由自在的感覺,2017 年曾經四次參觀北京海洋館。諸多的海洋生物中,他最愛鯊魚。王楚欽說鯊魚的狠勁是自己在賽場上需要的。

如何馴服內心的那團火?他必須爲年少輕狂交出學費。

"今天自己犯了很嚴重的錯誤,比賽輸球,沒有控制好情緒,在場上出現了過激行爲。在這裏向大家檢討,自己給這個光榮的集體抹了黑,也向趙子豪和裁判員道歉。雖然是在跟自己生氣,但也不應該出現這種行爲,自己保證在後面的比賽中絕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努力去成爲一名全方位的優秀運動員。請大家監督,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 王楚欽透過社交媒體進行反思。

年輕,還意味着不穩定。

在今年10 月大放異彩的王楚欽,轉戰湖北黃石,參加全國錦標賽。放棄了男雙和男單比賽的他卻表現平平 :男團1/8決賽,他以2比3負於福建選手鄭培鋒 ;1/4決賽,北京隊1比3不敵黑龍江隊,其中王楚欽以兩個2比3先後輸給魏世皓和徐瑛彬。

賽後,徐瑛彬被記者團團圍住,詢問他能戰勝王楚欽的原因:"跟他打,我肯定是很下風很下風,我是抱着去拼他的心態。可能他最近比賽過多,有點疲勞。"

混雙決賽,王楚欽/ 孫穎莎以2比4不敵林高遠/王曼昱組合。

11 月18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洲 杯1/4決賽上,王楚欽與同爲左手的韓國球員林鐘勳苦戰7局,決勝局以10比12惜敗,無緣男單四強。

對於"師弟"王楚欽的不足,馬龍給出過中肯的點評 :"韌勁兒不足,總是不把好狀態保持。"

" 我要去面對和接受失敗的自己,從一場失敗的戰場上走下來,要記住是 怎 麼輸的,然後更努力去積累。我會不斷告訴自己,只要繼續努力,相信會有一天得到自己想要的。"這是王楚欽在 2021年時對自己的年度總結,同樣適用於現階段仍走在求勝路上的他。

作者:何霞

來源:《新體育》2022 年第12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