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世界盃真要改三年一屆?

在海叔看來,國際足聯對於世界盃擴軍、增加比賽密度的種種衝動,主要目的不在於打比賽提高全球整體足球水平,而在於"打算盤",算經濟賬--世界盃對於國際足聯來說,真賺錢。

文 | 海上客

世界盃剛結束,梅西抱得大力神杯而歸,哪裏捨得這麼快送回來?

可這時候,有人真在探討一個實質性問題--世界盃可以改爲三年一屆了。如果這事加急處理的話,那梅西是不是有兩個可能性呢--

奪冠後,梅西睡覺都抱着世界盃

第一種可能,梅西可以再戰一屆世界盃,畢竟改三年一屆的話,屆時他38歲,說不定"尚能飯";

第二種可能,如果有梅西在,阿根廷得以蟬聯世界盃,則能更快地在球衣胸前添加一顆星,四星阿根廷早日到來。

那麼,是誰在討論有關世界盃三年一屆的問題呢?有譜沒譜呢?

1

據英國《衛報》報道,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剛與國際足聯官員討論了世界盃前景,以及是否三年舉辦一屆。

據稱,這一計劃得到了亞洲和非洲國家的支持。如果因凡蒂諾能說動更多大洲的國際足聯會員,則世界盃真可能改爲三年一屆。

因凡蒂諾

其實,早在2021年,國際足聯足球發展總監溫格就曾提出,世界盃可以改爲兩年一屆。

從世界盃的歷史來看,從16支隊參加正賽擴軍到24支隊,再於2002年擴大到32支隊。剛剛結束的卡塔爾世界盃,則是最後一次32支隊參加正賽。下一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聯合舉辦的世界盃,將有48支球隊參加。

要說目前國際足聯會員也不過211個。平均算下來,也就是不到4.5個國際足聯會員中,就可以有一個晉級名額。而這211個國際足聯會員中,又確實有不少完全的"魚腩"。這麼算下來,簡直連今年輸過越南的中國男足都希望又大增了?

可國際足聯還不過癮,在眼看着正賽再擴軍幾無可能的情況下,只能想着增加比賽密度了。

11月20日,卡塔爾世界盃開幕式上的駱駝 圖:新華社

既然溫格提出的兩年一屆方案無法實施,那三年一屆成不成呢?

國際足聯爲何如此熱衷於多辦世界盃,就不怕場次搞太多、參賽隊搞太多,比賽質量越來越水嗎?

2

在海叔看來,國際足聯對於世界盃擴軍、增加比賽密度的種種衝動,主要目的不在於打比賽提高全球整體足球水平,而在於"打算盤",算經濟賬--世界盃對於國際足聯來說,真賺錢。

回看過去幾屆世界盃有多賺錢吧--

2010年世界盃,舉辦國南非投入36億美元,有報道稱辦賽本身給南非帶去了130億美元的收入;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花了116億美元,據稱效益爲150億美元。這還不算賽前賽後俄羅斯的股市、樓市漲聲一片。

2018年6月14日,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式 圖:新華網

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是不是很特殊呢?反正在這一領土面積很小的中東國家,舉辦方足足花了2000多億美元。不過,這是否真就是一筆賠本買賣呢?

有人給算了這麼一筆賬--這2000億美元中,真正用於世界盃場館建設的,頂多70億美元。其他的錢,花在了在沙漠中建新城、打造全新的城市交通體系和信息化體系、建設酒店、各種娛樂設施等等。正宗富得流油的卡塔爾人,其實也是很精明的。靠着這次基礎設施之建設,未來的卡塔爾,說不定能提前轉型,成爲中東地區率先擺脫靠賣能源爲生的國家呢!

世界盃爲卡塔爾帶來了全新的基礎設施

當然,真正旱澇保收穩賺不賠的是國際足聯。靠賣轉播版權和品牌贊助,國際足聯收起銀子來,那是嘩啦啦進賬的--

11月,國際足聯稱,過去近四年時間裏,其收入創紀錄地達到了75億美元,比上一週期增加了10億美元。而下一週期,有人預計,起碼賺他個上百億美元。

在海叔看來,儘管不能簡單地說--將四年一個週期縮短爲兩年,或者三年,這收入就能倍增,或者多收個三五十億美元,但只要有機會多辦賽,國際足聯就能多白白賺錢,這總該是沒錯的--前提在於--真有那麼多有實力的國家或地區想要辦賽。

2026年美、加、墨世界盃,將有48支球隊參賽,104場比賽,每天打6場 圖:英媒

回看兩次世界盃正賽擴軍--

2002年世界盃正賽第一次擴軍至32支時,是日本、韓國聯合舉辦,甚至當時國際足聯都有人說,下不爲例;

2026年世界盃將擴軍至48支,這回又破例了,由美、加、墨三國聯合主辦。

就問這地球上未來還有幾個國家能一下接待48支球隊打比賽的。海叔要說,當然有,但真的不多也!

3

沒看見英國《衛報》稱,世界盃改爲三年,主要獲得亞洲和非洲代表的支持嗎?也就是說,奪取過世界盃的兩大洲--歐洲和南美,並不見得支持國際足聯這麼做。其實,歐洲足聯根本就是一直在反對國際足聯的擴軍、增賽計劃的。

原因很簡單--有參加世界盃那功夫,自己打歐洲盃不香嗎?國際足聯能賺錢,歐足聯憑什麼不能賺錢?國際足聯還真當自己是歐足聯的領導呢?

歐足聯與各個國家足協甚至都有矛盾。原因在於各國聯賽,包括歐冠等俱樂部賽事,與歐洲各國國家隊比賽之間的時間衝突等等,無法妥善解決。

英超的市場開發非常好,可爲了卡塔爾世界盃,其聖誕比賽期不得不做出一定調整

按說,職業球員都是和各俱樂部簽署工作合同的。可一旦成爲國腳,爲了國家隊比賽成績,爲了爲國爭光的精神,總是會聽從國家隊召喚的。譬如阿拉申花隊的喀麥隆球員巴索戈,爲了參加卡塔爾世界盃,不得不和東家說拜拜,跑去國家隊報到,也很大程度上導致申花隊最近在中超聯賽踢得慘不忍睹。唯一一點好處就是因爲巴索戈參加了世界盃,據說申花隊可以分到國際足聯給的21萬美元補貼。

申花隊喀麥隆外援巴索戈(左)

4

一言以蔽之--國際足聯有點見錢眼開。想多打比賽多賺錢,反正也不用支付球員工資,每個球員參加世界盃分出去區區幾十萬美元,自身卻能大賺特賺,誰不樂意幹?歐足聯樂意幹,南美足協也樂意幹。除了市場號召力還不到火候的亞足聯、非洲足聯等等,想着攀國際足聯的高枝。未來,萬一亞洲足球水平突飛猛進,經濟再繼續提升,情況或許就會生變。

反正,在海叔來說,還是有點懷念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末那幾屆世界盃。沒聽跳廣場舞的大媽們在卡塔爾世界盃期間,放的音樂都是瑞奇·馬丁的《生命之杯》嗎?Go、go、go,……Ale, al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