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當前全球目光聚焦卡塔爾,男子足球世界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來自世界各地足球豪傑齊聚於此,堪稱4年一度的"華山論劍",兵鋒所指,志在奪取天下第一桂冠。而中國足球則名落孫山,淪爲看客。話雖如此,中國人還是深度參與了該活動,如中國商家、中國裁判,乃至中國球迷,故云,除中國男子足球隊以外,該到的中國人都到了。

或許,我們可以不屑一顧地說,沒有14億人口大國的參與,這樣的世界盃是不完整的,--國際足聯也常把此話掛在嘴邊。然而,如果我們真的這樣認爲,那就未免自欺欺人了。足球,是和平年代的戰爭,足球,堪稱集"智、勇、靈、快、準、團隊配合"於一體的最高體育競技,手握《孫子兵法》,有五千年豐富戰爭文化的華夏戰鬥民族,豈能一直缺席?

熱情的球迷

國際足聯屢屢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向中國人民示好,希望中國能申辦世界盃。當然,國際足聯出於開發中國市場的考量,希望中國申辦,並不見得是爲中國足球好,其動機上更多是出自利益驅使。舉辦世界盃是個龐大而漫長的項目,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若是舉辦世界盃,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得不償失呢?爲此,《任意球道》特地就"中國舉辦2030年世界盃"的立項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並形成可行性研究報告。

下面,編者就投資必要性、財務可行性、社會可行性、組織可行性、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風險與應對策略等七個方便展開論述。

一、投資必要性

世界盃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項體育運動,成功舉辦世界盃,可提高民族凝聚力、提升人民自豪感、強健人民之體魄、向世界人民展示中華之風采、無縫地與國際接軌、讓世界瞭解中國,可謂是一項一舉多得的項目,對其投資非常之必要。

二、財務可行性

舉辦世界盃的資金可由政府財政撥款和自行籌措兩部分組成,中國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作爲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優越的舉國體制下,中國擁有無以倫比的資源動員能力,只要高層下決心,各銀行貸款不在話下。當然,作爲資金來源重要組成部分自行籌措,中國商業巨頭是非常樂意於贊助世界盃的,即使在國外舉辦的世界盃,中國商家巨賈都不遺餘力地慷慨解囊,若在本國舉辦,一擲萬金亦是不在話下。

故而財務問題無須擔心。當然,對於資金的支出,當優先使用自籌資金、謹慎使用財政撥款。若自籌資金足夠開支,甚至無需使用財政撥款。換句話說,就是不花國家一分錢,也可能把事情給辦得漂漂亮亮。如做到這點,則無需擔心亂花財政撥款的問題了。

三、社會可行性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中國有着很完善的民族政策,對宗教方面也極爲寬容,中國各族人民敬畏並擁護政府。如遇到世界盃與個人利益有衝突時,深明大義的中國人民都一定能做到舍小家爲大家,完全支持世界盃的籌備工作。北京奧運會舉辦的空前成功,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向世界表明,只要願意,中國人能辦好任何運動會,非但能辦,還能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這也就是各種體育組織都把中國當成香饃饃,都希望中國舉辦的理由所在。對於社會可行性,幾乎無需考慮,想辦就能辦。

四、組織可行性

中國的強大組織能力、有力的後勤保障、高效的各部門協同、百姓對政府強有力的支持,都在過往類似體育項目中展現無遺。如今很多國家已經無力單獨舉辦大型體育運動,就算是強大的美國,也需要和墨西哥、加拿大聯合舉辦。而在中國,則不存在這個問題。中國人民的大局觀遠勝於歐美,且軍、政、警、民團結一心,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是很能辦事的。

臺北市立足球場

中國不但有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即使杭州、重慶、武漢、瀋陽、成都等等城市也是不在話下,更何況,八年之後,中國還可以把香港、澳門、臺北等城市作爲世界盃賽場,向世界展示中國多元化社會的風采。

鏗鏘玫瑰

此外中國也曾舉辦過空前成功的北京奧運會和女足世界盃,對於主辦此類大賽可謂是經驗豐富,主辦男足世界盃,同樣不在話下。可以說,只要中國想辦世界盃,在藍星球包括美國在內是沒有哪個國家能跟中國競爭的。

五、經濟可行性

經濟可行性研究,向來是決定項目是否可行的重點所在。舉辦世界盃,同樣是如此。舉辦世界盃,大投入、大手筆,究竟能不能創造經濟效益,是不是賠錢賺吆喝只爲他人做嫁衣?這個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爲此,我們進行了參數估算,結合世界盃項目的歷史數據,對此進行分析。比如,2006年德國世界盃總投資約80億美元,收入200億沒有。2010年南非世界盃,總投資36億美元,收入爲49億。2014年巴西世界盃,總投資110億美元,收入140億。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總投資116億美元,收入145億美元。本屆卡塔爾世界盃收支情況暫不明確,但按照以往經驗,大概率是盈利的。

部分國家舉辦世界盃盈利圖

除了門票、電視轉播等能直觀反映在賬目上的直接收入以外,還有數百萬球迷前往現場看球帶來服務業、旅遊業的可觀收入。須知這些球迷可不光是來看球的,他們喫喝拉撒睡,樣樣需要消費。到了一個城市,品嚐一下當地美食、遊玩一番當地景點,這都是常規消費。這些世界盃帶來的附加消費,是極爲可觀的,對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大有益處。

尤其在當下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世界盃的舉辦,能極大地刺激經濟,促進就業,引導中國經濟再次騰飛。如此好事,可樂而不爲呢?

六、技術可行性

經濟可行性研究決定要不要做,而技術可行性研究的研究方向則是技術上是否能做到。中國申辦世界盃一直被詬病的,正是技術問題。

球員技術方面,一向是中國球迷最爲擔心的。坦率地說,中國男足參加世界盃,很大的可能性就是3戰皆輸小組出局。然而,東道主小組不出線並非沒有先例,爲什麼南非、俄羅斯、卡塔爾小組不出線就可以接受,而中國隊小組不出線就一定不行呢?是否我們對男足的期望過高了呢?

小組不出線,那也是基於目前的實力,然而,誰又敢說,八年後的中國男足就一定不能出線呢?八年前誰敢說日本隊能擊敗德國、沙特隊能擊敗阿根廷?十二年前,誰又敢說,韓國隊能淘汰德國呢?沒人敢這樣說,然而,一切皆有可能。

退一萬步說,即使中國男足小組一球不進、淨輸十二球,那又如何?哪支亞洲球隊不是從被屠殺一路走過來的?我們要是連面對輸球的勇氣都沒有,又何談發展,何談進步呢?踢不過人家,更應該好好地向強者學習,而不是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裏,任由屁股露在外面。那是自欺欺人。

中國足球小將

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中國可以通過舉辦世界盃,激發青少年對足球這項運動的興趣,從而讓更多的人投入到這項運動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中國青少年通過參與足球運動,強身健體,這纔是發展足球運動的終極目標。若是如此,中國男足拿不拿世界盃、能不能贏球,又有何妨呢?

通過舉辦世界盃,留下的體育場館,更是可以長期使用的財富。這些場館或免費向社會開放、或低價有償向社會提供,對提升國民身體素質、促進足球產業發展、增加足球人口等方面也是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由此可見,中國男子足球隊雖說是技不如人,在世界盃賽場上有可能一敗塗地。然而,舉辦世界盃卻可以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激發青少年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擴大足球人口,從而實現提升國民身體素質的終極目的。如此,雖說是丟了面子,實際賺足裏子,實在是好處極多、弊端極少。

七、可能的風險與對策

對此。中國人民通過三年轟轟烈烈抗疫鬥戰,積累了報貴的經驗財富。如八年後世界發生類似緊急情況,中國人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策略進行應對。至於國外可能的抵制活動,那是極其幼稚的,世界各族人民對足球的熱愛,絕不會因爲西方某些狹隘小團體所阻止的,該參賽還是參賽、該看球還是看球。

對於可能的各種風險,不妨往重了去考量,制定多種備選應急預案。我相信中國人民一定能做到有備無患,縱使兩岸猿聲啼不住,也要輕舟渡過萬中山。

根據上述研究,我們得出結論,中國人民投資世界盃項目非常必要,財務可行、社會可行、組織可行、技術可行、經濟可行、風險與對策完備。我們認爲,一個偉大的民族,可以沒有世界盃冠軍,但一定要有強壯的體魄,而大力發展足球運動,正是強健體魄之最佳途徑。因此,建議可以立項申辦2030年世界盃。

親愛的朋友,您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