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急救中心獲悉,近段時間以來,120急救呼叫高位運行,120指揮調度和全市院前急救承受極大壓力。爲更好地應對當前院前急救工作形勢,北京急救中心通過120指揮調度擴容、院前急救隊伍人員補充和以區級統籌抓轉運大急救格局等措施,強化急救資源統籌,提升急救運行效率。

電話系統升級後新增雲調度功能

據北京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急救中心啓動電話系統升級擴容,數字電話交換機中繼線由240路緊急擴容到720路,電話席位由50個擴到100個,擴容後120電話運行平穩,呼損(未接起的來電)由擴容前每24小時1000餘個減少爲零,並新增雲調度功能,實現異地部署異地受理,設有云受理席位和雲諮詢席位,增設13類相關疫情知識庫模塊,滿足呼救者的諮詢需求。

目前120調度系統安全升級後運行穩定,日接聽急救電話數量最高可達9萬個,受理派單4萬件。12月23日24小時呼入電話13310次,呼入中繼電話已全部接起,共接聽諮詢電話1988次,首醫雲諮詢完成269次,分流席完成1719次諮詢。

各區均成立了非急危重症轉運專班

由於非急救用車需求急速增長,對120急救資源的擠兌非常嚴重。爲此,中心通過強化區級統籌、壓實區級非急救轉運專班工作責任、補充院前急救人力資源等措施,使急救派車率從12月7日的53.08%增長至12月23日的99.94%,平均反應時間從20.81分鐘降至16.60分鐘,急救車組滿載運行,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醫療急救需求。

目前,市民對非急救轉運專班車輛認可度還很有限,仍舊傾向於使用急救車對患者進行轉運,尤其老年人對於搬抬的需求依賴性強,部分非急救轉運專班車輛無法滿足。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劉紅梅介紹,對於市民的急救需求,北京急救中心採取分級分類調度措施:對於急危重症,緊急受理後立刻調派就近車輛;對於轉院、搬抬等交通功能爲主的就診需求,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予以滿足。各區以街道爲單位配備了非急救的分流和轉運專班,以此大大緩和搶救車的運行壓力。目前各區均成立了非急危重症轉運專班,她呼籲市民通過各區救助轉運電話聯繫轉運專班,解決就醫用車需求,分流非急危重症需求。隨着疫情進一步發展,未來急危重症患者呼叫120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面對院前急救工作壓力,北京急救中心將結合疫情發展態勢和急救工作發展要求,持續保持院前急救車組標準配置運行數量,提升院前急救服務能力、質量和效率,同時進一步暢通院前院內銜接,緊盯各有關醫療機構提升急診、發熱門診和住院部的收治能力,確保急救就醫綠色通道始終暢通。

■ 探訪

北京天壇醫院

天壇醫院增加重症醫療儲備

記者日前從北京天壇醫院瞭解到,隨着疫情進展,近期該院發熱門診日就診量顯著回落,由高峯期的500人下降爲250人,急診仍處高峯。

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主任徐玢介紹,目前,急診日流水相比往年同期增加了1/4,其中由於胸痛、心臟問題等前來就診的數量和平常差不多,新增了許多由於新冠肺部感染就醫的患者,急診搶救室接收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量也更大。

據瞭解,患者在急診就診時,醫務人員會先根據生命體徵、主訴等情況進行四級分級,譬如血氧低於80%爲一級,低於90%爲二級。爲了應對重症患者增加的現狀,該院在原有ICU的基礎上挖掘各病區潛力,在病房內設置可隨時轉換爲重症監護的牀位,目前,該院可救治重症患者的牀位已較之前增加一倍;增配了監護儀、呼吸機等醫療設備;並對醫務人員開展相關培訓,加強重症的診治能力。此外,無論是發熱門診還是急診接診的各種疾病的重症患者,均由相關學科的專家進行會診、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北京天壇醫院醫務處處長王曉巖介紹,爲緩解急診和發熱門診壓力,醫院統一調配各科室病牀資源,要求對急診患者實現“應收盡收”,同時,針對急診患者神經系統疾病和內科疾病較多的特點,醫院打破大內科和神經病學中心的學科建制,統一調配資源,最大限度將符合條件的急診患者收進病房。

此外,針對卒中、孕產婦等特殊人羣,該院設置綠色通道暢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

宣武醫院急診高位運行

12月23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相比此前發熱門診外排成長龍,近期熱度已經下降不少。

宣武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田耕介紹,平日,發熱門診日接診量爲三五十人次,疫情政策調整後迅速迎來高峯,一度達到350人次,之後逐漸回落,目前在200人次左右。

相比之下,現階段收治的重症病人有所增加。一方面,最近發現更多肺部病變患者;另一方面,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增多。由於免疫衰老,老人感染後康復得更慢,如時間太長,容易引發併發症。

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患者及時收治入院。該院目前開放了呼吸科普通病房、急診普通病房、綜合科病房準備收治重症新冠患者。由於短期內需求較大,在收治方面仍有壓力。

23日下午,記者來到宣武醫院急診科時,該科室剛剛新增了急診二病區,用於應對激增的就診人羣。

急診科副主任賀明軼介紹,“新十條”之後,急診日接診量持續3周高位運行,日接診量在五六百人次。往年冬季,該院都有2-3個月的急診高峯期,數量與目前類似,但今年重症危重症有所增加,在急診分級中,一二級比例偏高,其中以老年人爲主,常見於九十歲。

在發生病毒性肺炎的患者中,單純因新冠引發肺炎的比例不高,部分患者合併細菌感染或基礎病惡化。

該院對急診的重症收治能力進行了擴容。有二十多張普通牀位變爲亞重症牀位,收治重症病人;設置病例臺賬,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掌握,逐步放開更多的病區,重點收治老年、危重患者。

感冒發燒藥的使用量下降

“藥品緊張的情況終於熬過去了。”宣武醫院藥學部主任張蘭表示。

12月初,該院已備了至少滿足醫院3個月用藥需求的庫存,隨着疫情形勢變化,又將庫存擴容至9到10個月。但在“新十條”後的第一週,該院每天出庫的藥品量,是以往一個月的用量。

隨着各方統籌,藥品供應形勢有所好轉。感冒發燒藥的使用量下降,庫存基本能滿足常用品種的實際用量。在藥房一樓,還增設了自助取藥設備,實現患者無接觸取藥。

張蘭也提到,部分老年人擔心發生交叉感染,不願意來醫院,又不會使用互聯網,社區醫院也不一定備有高風險的專科處方藥。後續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有長期慢病的患者用藥如何解決。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