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體外診斷上市公司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官網發佈訃告:公司創始人、原董事長,原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唐偉國,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伴發基礎性疾病,於2022年12月25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66歲。

另據橙柿互動·都市快報12月26日報道,王月前幾天剛剛經歷了親人的離去。12月17日10:09,王月發了條朋友圈:“一路走好。”當天12:21,她再次發朋友圈:“放開半個月,家人就因感染奧密克戎去世。”

12月19日,王月和家人一道,送姨媽最後一程。“如果不是感染新冠,姨媽不會這麼快就離開的。”王月說。

疫情正在侵襲,陽性感染者與日俱增。面對第一波感染高峯的即將到來,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未接種疫苗的脆弱人羣,正面臨着更爲嚴峻的考驗。而王月姨媽的悲劇也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盡一切能力,延緩老年羣體的感染時間。最大程度減少第一波疫情高峯中的老年感染者數量,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

科華生物創始人唐偉國因感染

新冠伴發基礎性疾病逝世,享年66歲

2022年12月25日,體外診斷上市公司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SZ002022,股價11.60元,市值59.66億元)在公司官網發佈訃告,公司創始人、原董事長,原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唐偉國先生,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伴發基礎性疾病,於2022年12月25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66歲。

在公司的訃告中,評價唐偉國爲“我國體外診斷國產化的開拓者和踐行者”。訃告中提到,唐偉國帶領科華生物自創立之初以創新技術爲基石,開創了國產酶免試劑和生化試劑產品的先河,帶領許許多多科華人共同鑄就了中國體外診斷的行業龍頭,也引領行業發展幾十年。中國體外診斷的發展離不開唐先生的付出,唐先生爲中國醫療行業體外診斷領域的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也將永遠被銘記。

1981年,科華生物前身上海科華生化試劑實驗所(以下簡稱科華所)創立,彼時的國內體外診斷產業,尚停留在市場導入期,全國範圍內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研發的單位僅幾十家,臨牀檢驗所需試劑僅有極少數的部分商品化試劑,絕大多數仍然要靠實驗室手工制配,大多以“作坊式”、“非主營”的生物製品研究所爲主,如科華生物另一位創始人沙立武擔任負責人的上海湖南化劑室(主要生產類風溼膠乳和蛋白電泳用麗春紅染液),以生產凍幹乙型表面抗原診斷血球爲主的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等。

不過,伴隨着對外開放、國際交流合作成爲社會共識,這一階段同樣也是體外診斷企業迅猛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科華所成立次年,唐偉國就帶領研發團隊成功將國產第一套全包備“二對半”試劑盒推進臨牀;1989年,在解決了包被後酶標板和酶結合物工作液長期保存的穩定性問題後,科華在國內率先研製出酶聯免疫法乙肝二對半試劑盒,標誌着中國酶免疫試劑盒開始進入大規模商品化生產時代。

正是這一標誌性的創新,讓科華由此開啓了長達十年的酶免乙肝兩對半市場統治地位。當年的老科華人員回憶,彼時上海各大醫院的檢驗科主任騎着自行車,揹着包,包裏裝着現金,在科華廠房的門口排隊,剛剛生產出來的試劑在現場就被搶購一空。

除此之外,科華生物還是國內第一家將乙肝、丙肝、艾滋診斷試劑推向市場的企業,也是率先開發出SARS診斷試劑的企業,“國內體外診斷第一股”的名頭一時無二。到2004年公司申請中小板上市的時候,科華生物在招股說明書中已經以四個“最”評價自身,即“國內生產量最大”、“市場佔有率最高”、“品種最齊全”、“報批量最大”。在此過程中,唐偉國爲科華生物及體外診斷產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功不可沒。

科華生物上市時,唐偉國是公司並列第一大股東,也是公司董事長。發行前,唐偉國的持股比例爲12.6139%。當時,招股書介紹唐偉國曾歷任上海血液中心技術員、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人員,上海科華生化試劑實驗所科研人員;現任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監管諮詢專家,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專家,副會長。

訃告表示,唐偉國先生向來爲人處事謙和低調,其家人亦秉承唐先生的遺願,一切從簡,不準備過甚操辦,公司尊重唐先生及家人的意願,默默在心裏緬懷唐先生,不打擾唐先生家庭的正常生活。

“老唐總,一路走好!”

送到醫院已白肺

76歲老人感染新冠一週後去世

王月的姨媽76歲,患有高血壓,身體說不上特別好,但也還過得去。這幾年,姨媽有點腰椎間盤突出,年紀大了也不想做手術,保守治療爲主,所以基本上都在家養着,不怎麼愛出門走路、鍛鍊身體,也一直沒打疫苗。

今年10月底,王月姨媽下樓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做了手術,出院後身體虛弱,在兒子家裏養身體。

12月7日,王月姨媽從兒子家裏搬出,回到自己家。

像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成都這波疫情也蠻嚴重,陽性感染者每天都在增加。

12月8日,姨媽的兒媳婦出現了症狀,隨後確診。緊接着,姨媽的兒子也感染了。

12月11日,王月姨媽在家裏出現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的症狀,隨後抗原測試兩道槓,陽了。這之後,病情進展快速。

“送到醫院後醫生看了下,直接送ICU搶救,當時姨媽已經意識不清,呼吸衰竭,醫生說她的肺已經全白了,需要馬上切開氣管上呼吸機。”王月說到。

在ICU救治幾天,王月姨媽的病情沒有好轉,雖然醫生盡全力搶救,但依然阻止不了多臟器衰竭。12月17日,王月姨媽不幸離世。

在脆弱人羣中10%因新冠重症

90%因基礎疾病重症

王月姨媽的去世,留給家人深深的哀傷和遺憾。也再次給大家警醒,新冠病毒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礎疾病、慢性病患者等的健康安全,仍具有巨大威脅。

在這個月舉辦的中華醫學會2022年醫學病毒學大會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提到,當前,對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礎疾病、慢性病等脆弱人羣的保護,是我們走出疫情的關鍵點。

張文宏提及,在之前的上海大保衛戰中,其團隊發表的研究數據顯示,新冠疫苗對於老年人的保護作用顯著,高齡新冠患者的重症率相對高,但打了疫苗後,對這類人羣的保護能力大大提高。除了高齡患者外,還有透析患者、心臟病患者等也屬於新冠重症病人羣體,代謝性疾病、慢性腎臟病、長期臥牀以及腫瘤患者等都是新冠患者重症化的“脆弱”因素。

在脆弱人羣中,10%因新冠重症,90%是因基礎疾病重症,兩個重症放在一起構成了新冠重症疾病譜,這一點讓我們未來的救治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如果出現一定程度的醫療資源擠兌,奧密克戎導致的死亡率會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的病死率就會上升,因此保護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羣非常重要。”張文宏說。

元旦和春節即將來臨

子女看望老人時務必做好反向保護(隔離)

在日前舉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2場新聞發佈會上,針對老年人的防護問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提到一個概念——反向隔離。

盛吉芳在發佈會上表示,元旦和春節即將來臨,假期大家免不了要走親訪友,但是在當前形勢下,還是要積極做好防護,特別要強調全程戴好口罩、手消毒。最好能私家車出行,如果一定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要保持戴口罩以及保持距離等。如果家裏有老人,那麼去探望時要做好反向隔離,也就是隔離老人,做好反向保護。

關於反向隔離(保護),張文宏近期也有所提及。12月17日,2022年中美臨牀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高端論壇上,張文宏表示,在感染高峯期來臨之際,對老年人要有非常好的保護。

具體要做好三個方面:第一,一旦感染如有症狀要給予他們充分的藥物治療;第二,建議他們充分地接種疫苗;第三,在大流行期間對他們形成一個反向的保護,避免病毒進入他們生活的空間。

“如果老人沒有打過疫苗,應該降低他們的活動度,出來的時候一定要戴口罩。而去見老年人的時候,也要戴好口罩再去。最終希望老年人能夠注射疫苗,更好地去保護他們。”

張文宏談到,從上海的數據來看,奧密克戎毒株已經出現顯著的毒力降低趨勢,但是對於脆弱人羣的攻擊性還是存在的。尤其是對於年齡大於80歲以上的人羣,他們也是主要的重症病人。除了年齡以外,慢性腎病、高血壓以及一些神經系統疾病,都是成爲脆弱人羣患病的一個主要原因。大多數死亡或者是重症病人多發生在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羣當中,所以,疫苗的接種對保護脆弱人羣非常關鍵。

盡一切能力

延緩老年羣體的感染時間

在最近一期的華山感染微信公衆號上,張文宏團隊針對如何保護家中脆弱人羣做了解答。提到了最核心的原則是,盡一切能力,延緩老年羣體的感染時間,最大程度減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峯中的老年感染者數量。

原因很簡單。第一波疫情高峯中,感染人數衆多,甚至也會面對大量醫護被感染的局面。此時,醫療資源的緊張和短缺不可避免。若同時出現大量老年人羣感染,則可能難以獲得像平時一樣充分的醫療照護。此外,等到全社會感染率很高、逐漸進入羣體免疫階段的時候,脆弱人羣暴露於外界時的風險就會大幅度降低。

爲了延緩感染時間,每個家庭應一起協助老年人做到這些措施:

1. 疫情上升和高峯期間儘量減少外出,子女和老人避免在公衆場所非必要的聚會和聚餐。戴口罩,勤洗手,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若病情控制穩定,應做到非必要不去醫院。子女給老人備一些長期使用的治療基礎疾病的藥物(如高血壓藥,糖尿病藥等),避免因爲藥物短缺導致的治療中斷。

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增強抵抗力,調整心情。若能延緩老年羣體的整體感染時間曲線,哪怕僅僅延後1-2個月,整個社會的疫苗免疫屏障會更加堅固,醫療資源度過第一波疫情高峯期,會更充足與從容。

咳痰帶血要緊嗎?

老人感染了,需要特別關注哪些問題?

專家最新回應

據澎湃新聞報道,12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鐘鳴做客上海科普大講壇,並對公衆關心的新冠防疫問題進行解答。

問:最近陽性了,咳嗽痰非常多,甚至出現血絲,也有很多黃痰的症狀,需要用哪些藥物?

鐘鳴:感染後發熱、咳嗽其實都是很常見的,甚至咳嗽有些痰,如果這個痰是白色泡沫樣的,這種都是正常。因爲你上呼吸道有炎症會充血,當你咳嗽的時候,這種劇烈的氣流會對黏膜有損傷,造成出血。充血的黏膜本身容易損傷,出現血痰、血絲,這都是正常的。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其實不需要服用什麼特別的藥,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藥。當然,如果咳得特別厲害,影響你的生活,影響你的睡眠,可以適當的用一些鎮咳的藥來對症處理。這只是對症處理。

但是如果出現黃痰、黃膿痰的話,可能就不太一樣了。正常我們說的病毒感染,痰不會是黃濃的,它應該是白色的黏稠物。如果是黃膿痰,就意味着可能激發了細菌感染。因爲當病毒感染的時候,它會讓你的黏膜有損傷,可能會影響到人原有的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這就使得因爲上呼吸道可能接觸到細菌,會使得細菌感染的概率增加。所以當出現黃膿痰了,證明確實發生了繼發細菌感染。

如果真的是有黃膿痰的時候,建議可以去用一點抗生素。如果青黴素不過敏的話,可以用一些阿莫西林;如果青黴素過敏的話,可以用一些頭孢。

問:家裏有高血壓患者,還有患基礎病的老人,如果感染了,需要特別關注哪些問題?

鐘鳴:家裏有老人,尤其是高血壓的老人的話,首先要看患者的高血壓平時控制得是不是好,如果平時血壓控制穩定,其實就跟一般的老人是一樣的,按照我們監測一般老人的要求去監測,比如胸悶、氣促,這些是可能導致重症的傾向性指標。有條件的話,也可以用一下血氧儀。

感染病毒後發熱,身體會進行動員,包括心血管系統也會被動員,所以發熱後心跳會快,血壓也會高。這個時候,要去看這段時間血壓是不是控制得好,如果控制得不好,可能要進行藥物上的調整;如果控制得非常不好,那可能就需要去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把血壓控制好。因爲這個時候,高血壓波動帶來的併發症的發生率可能會增加,比如說腦出血等等。

總而言之,如果在這段時間裏,除了上呼吸道的症狀加重以外,血壓也控制得很不好,波動很大,就需要去看專科醫生。

問:血氧能夠較早地反應重症傾向嗎?

鐘鳴:血氧的監測能更客觀地反映出傾向性。現在買一個指尖血氧儀不貴,正常人呼吸空氣,應該在96-97以上,低於95,讀數準確的前提下,證明你肺部有問題,這時候血氧儀可以及時提醒你,可能需要到醫院就診。另外,有些老年人機能下降,反應不那麼靈敏,會出現沉默性的缺氧,這是另外一個概念。老年人反應不好的時候,有變重症的傾向,不像年輕人有旺盛的機能,反應會很好。這些血氧儀也能監測出來。

問:哪些人容易轉換成重症?

鐘鳴:一是高齡老人,尤其是失能失智人羣;二是有糖尿病、嚴重高血壓、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羣;三是腫瘤晚期病人,尤其是需要規律放化療的人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