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天姣 深圳報道

即便持續遭致質疑,ESG投資的需求依舊超過供應。普華永道(PwC)近期研究顯示,全球各地對ESG的熱情照舊維持在高位水平:81%的美國機構投資者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增加ESG產品的配置,幾乎與歐洲持平。在ESG投資方面,歐洲領先全球其他地區,84%的機構投資者表示計劃進行社會責任投資。

此外,近90%的機構投資者認爲,資產管理公司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開發新的ESG產品。

但資管機構目前需要處理更多的監管相關問題。《歐洲可持續金融信息披露條例》(SFDR)下,部分頭部資產管理公司正在下調其ESG基金的評級,這些基金曾被貼上最高可持續性的“第9條基金”標籤,現卻被要求重新歸類爲範圍更廣、要求更低的“第8條類別基金”。

與此同時,部分資產管理公司辯稱,歐盟在定義方面沒有帶來足夠的清晰度,這在市場上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同時留下了大量灰色區域。

景順 ESG 客戶策略亞太區總監陳浩揚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稱,2022年的ESG監管仍專注於風險管理和“漂綠”問題。風險管理的重點在於氣候轉型等帶來的重大財務風險,而ESG基金標識和披露尋求加強有關可持續投資策略市場營銷和報告的清晰度。

“轉型金融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陳浩揚表示,投資者普遍預期,隨着時間的推移,碳定價將提高且碳排放交易機制將擴展至鋼鐵製造等傳統碳密集型行業。相較過去以可再生能源爲主的‘氣候技術’主導 ESG 投資,預計未來高碳行業的轉型將湧現更多可持續投資機會。

監管與數據將增強ESG策略與產品質量

以ESG爲導向的管理資產的增長速度將遠快於整個資產和財富管理市場。普華永道預測,2021年至2026年期間,ESG共同基金和委託基金管理資產的年複合增長率將爲12.4%,但在這個數字內,主動策略的年增長率將爲12.2%,被動策略的年增長率將接近17%。

無論數字如何,最重要的是資產管理公司看待投資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陳浩揚說,全球範圍內對ESG投資的看法日益突顯出全面認識ESG目標和方法的重要性,也推進了各個資產類別、方法和主題的創新。“儘管宏觀經濟環境推動市場從成長股向價值股輪轉,但ESG投資方法也將不斷拓展。”他舉例,如從排除到廣泛的ESG整合,從避免投資到參與其中。

就ESG的S(社會)因素而言,有關勞動力的考量將不斷增加,這可能對亞洲和中國供應鏈產生影響,其中包括ESG流程的穩健性是關鍵。陳浩揚稱,隨着各行各業着力實現淨零排放承諾,針對轉型領導者和氣候技術的投資機會將隨之湧現。

他指出,全球ESG監管,無論是整合及風險管理還是針對“漂綠”問題的披露及標準,都將持續發展,這將提升ESG投資的標準化和清晰度,推動尋求資產增長的投資者關注可持續投資。

主要監管趨勢包括: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發佈的最終準則有望幫助推動企業ESG披露,從而爲投資者提供更多可用的ESG數據進行分析;ESG基金披露條例(例如新加坡及香港)將進一步明確有關ESG投資的定義,增強市場上ESG策略的質量。

其稱,ESG監管一直集中在風險管理和‘漂綠’領域。風險管理的重點在於氣候轉型等帶來的重大財務風險,而ESG基金標識和披露則旨在尋求和加強有關可持續投資策略市場營銷和報告的清晰度。

展望未來,陳浩揚認爲項目分類的發展和對ESG數據使用的監管,以及現有法規(尤其是有關不同地區標準互通的法規)的持續落實值得關注。在面對這些不同的監管框架時,全球公司需要設立一個內部專有標準,以適應世界各地不同的監管要求。

對ESG投資的看法突顯出尋找適合的投資方法對實現投資目標的重要性。

陳浩揚介紹,個人投資者通常將投資表現和回報排在第一位,幫助他們理解ESG如何有助於提升風險管理或者相關ESG趨勢帶來的增長,獲得超額回報十分關鍵。機構投資者則更爲關注ESG相關流程和方法,如ESG整合深度。

“個體投資者對主題性超額收益的興趣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電動汽車及其他氣候技術的投資增長,這仍將是該羣體的長期趨勢。”陳浩揚解釋,而機構投資者更多是受ESG監管/披露和淨零承諾推動。

全球趨勢將提高中國 ESG 投資透明度

投資者關注ESG數據可用性、ESG數據質量/標準化與ESG數據透明度。

ESG數據可用性與ESG披露/監管有關,中國ESG數據的披露率約爲20-30%,陳浩揚預計該數值將隨着時間的推移增加。

ESG數據質量/標準化則與ESG披露的行業/監管標準相關,ISSB和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等框架有助於向標準化過渡。而ESG數據透明度更多關乎不同第三方數據供應商相關計算方法的透明度,隨着更多數據供應商在測量方法上享行更多的共性,這一透明度也將有所上升。

陳浩揚稱,各個地區的披露標準仍然存在差異,如何融入到基本準則中,及最終的採納程度是關鍵所在。監管之間的互通性也是不同政府和監管機構的重點關注領域,這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尤其明顯。“ISSB 爲信息披露提供基準,中國標準與 ISSB 的接軌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 ESG數據的可用性和可比性,促進可持續投資的跨境流動。”

根據景順與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聯合發佈的《煤炭開採、燃煤發電、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碳排放現狀和轉型分析》報告,ISSB制定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標準方案,儘管在短期內對國內上市公司沒有直接影響,但已釋放出全球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的統一性和趨同性的信號。

此外,中國《綠色債券原則》,包括外國發行人可參照的歐盟分類法規和《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從長遠而言將極大地推動監管互通。在陳浩揚看來,解決這些數據和監管領域面臨的共同挑戰將有利於提升未來可持續投資圖譜的清晰度和投資者信心。

轉型金融現已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前者將推動全球可持續固收市場擴容。

陳浩揚表示,對於可持續固收市場而言,隨着“雙碳”目標的宣佈、企業聚焦低碳轉型,以及標準和分類的互通,中國提供了獨特的投資機會。

“國家政策加碳排放交易機制利於企業的低碳轉型。”陳浩揚解釋,此外,中國已經公佈了《綠色債券原則》,且與歐盟合作完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幫助加強投資互通性,同時促進跨境投資增長。互通的標準將進一步強化政府和企業通過投資綠色項目落實碳排放承諾,從而爲中國可持續固收市場的創造長期投資機會。

(作者:胡天姣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