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先生,久違地看了比賽的直播。

10月份,成都世乒賽、澳門冠軍賽和新鄉世界盃決賽,這三大賽事都追完了。 從11月到現在,我沒有看全錦比賽和乒乓球超級聯賽。

我不喜歡看比賽。 只是,現在的比賽我已經看得足夠多了。 看不到那千篇一律的比賽風格、無法吐槽的直播視點、高級戰術的大腦……。

沒有看直播的這一天,我回到了B站,翻了以前的經典比賽,很快重新給自己洗腦。

很多和我一樣看了多年比賽的朋友想,現在比賽不少,乒乓球也越來越熱,爲什麼比賽變得沒意思了? 其實問題的答案,之前已經說過了。

01不得不吐的直播視點

目前乒乓球比賽正在走向商業化,廣告商們要求必須在轉播中突出廣告品牌。

要命的是,廣告品牌本來就處於賽場的重要位置,要想在直播發行中更明顯,比賽的直播效果就是這樣。

看了全錦比賽的直播,沒有持續3分鐘,所以關掉了APP。 真的有違和感。

所以,對於國際乒聯和世乒聯來說,下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中繼角度問題,一方面可以滿足廣告主們的曝光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觀衆完美地看到球的弧線。

這既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交流問題。

02選手們的風格千篇一律

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用東西遮住現在選手們的臉,觀察技戰術的動作,就會發現幾乎一模一樣。

當然,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確實,現在的選手們缺乏個性,只有自己的東西很少,有很多共同點。

比如,接發球明明是跑過來反手拿,然後互相拿,早起後一杆一杆去黑,慢慢拉板就能得分了。 但是不行。 剛到最後。

技術先進,球技激烈本身沒什麼問題,但如果這個時代所有的運動員都有這樣的特點,這場比賽看起來真的很無聊。

讓時間回到二王一馬的時代吧。 同樣的接發球,技術最先進的王皓可能會反撲上去。 技術最熟練的馬琳是發揮終極控制的大法,力氣大的有可能直接使用正手,柳承敏有可能直接爆炸……。

在那個美好的時代,我發現乒乓球既不是套路,也不是固定的公式,每個人打的球,味道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閱讀的技戰術風格。 因爲太多了,所以很漂亮!

乒乓球友六要素,速度力落點旋轉弧節奏,40年代,力量無限放大,其他要素無限受限。 現在的球,看起來真的很有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