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

“因爲朝陽醫院有藥,我們直奔那的急診。”李偉(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李偉的父親是一位重症新冠患者。12月21日,在連續低熱5天后,他突然感覺胸悶憋氣。而李偉所說的藥,正是輝瑞研發的抗病毒藥物奈瑪特韋/利托那韋片(Paxlovid,簡稱P藥)。

作爲世衛組織唯一推薦的輕中度患者一線用藥,其被坊間稱爲“新冠特效藥”。隨着重症患者數量驟增,有媒報道P藥出現“一盒難求”的情況。12月26日傍晚,《華夏時報》記者檢索到北京市內銷售P藥的8家醫院,其中聯繫上的3家醫院均反饋,“P藥目前沒有貨,開不出來了”。此外,在互聯網醫院渠道,記者同樣購藥遇阻。

在此背景下,12月25日,網傳北京市將P藥統一配送至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社區醫生指導轄區內新冠患者服用,進行抗病毒治療。隨之《華夏時報》記者採訪北京市內多個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悉“目前社區沒有P藥”。而一位黃牛黨微信告訴記者,“今晚可以閃送現貨,15000元一盒不包郵費”。面對新冠病毒在老齡羣體的肆虐,P藥何時才能真正飛進尋常百姓家?

一盒難求

經過和醫生的據理力爭,在入院兩天後,李偉順利幫父親開到了P藥。他清晰記得,用藥一天後,父親的血氧眼看着往上走。“配合製氧機使用,明顯看着臉色紅潤了一些。”李偉回憶道。

而在天壇醫院急診留觀室的王一(化名)卻沒這麼幸運。他告訴記者,“12月25日凌晨,父親去世了。他走的時候差一個月69歲,從症狀加重到故去,中間隔了3天。這三天我一直都在想辦法買藥,無論是京東健康、方舟健客,還是和睦家醫院,我嘗試了很多種方法,甚至包括印度代購,始終買不到藥。”

“今天上午,我從黃牛手裏花費1400元買了一盒P藥。”馮若(化名)受訪時難掩自豪。與王一的無盡遺憾相比,馮若婆婆的轉危爲安得益於兒媳的果決。在馮若的記憶中,今早查房醫生說婆婆的血氧沒有提高,建議他們試試P藥,而醫院沒有這個藥。“雖然用上這個藥不能100%保障患者好起來,但現在治療沒進展了,多嘗試一種方案,可能會有轉機。”馮若複述着醫生的話,“從這一刻起,我堅定了購藥的決心。無論花多少錢,我都要買藥。我婆婆才55歲,我不想讓老公只有去路沒有來路了。”

在採訪中,記者向多位患者家屬瞭解到,醫生談到可以使用該藥時,均表示過醫院無法購藥,需要家屬自行外購。那麼作爲進入醫保的處方藥,P藥在院內銷售情況如何?《華夏時報》記者檢索到北京市內銷售P藥的8家醫院,經總機轉線院內用藥諮詢電話。其中3家醫院的接聽藥師均表示“P藥目前沒有貨,開不出來了”。此外,京東健康互聯網醫院醫生回覆稱,“系統通知每天限量發售,您可以上午10點來試試。”而方舟健客服則告訴記者,“曾經出售過該藥,但目前已無現貨。”

12月25日,網傳北京市會將P藥統一配送至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社區醫生指導轄區內新冠患者服用,進行抗病毒治療。爲保障科學合理規範使用該藥物,12月26日下午,北京市會組織開展全市社區醫生抗病毒藥物應用的緊急培訓。

這是否意味着,北京社區即將提供P藥呢?爲此,《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朝陽、東城、西城區域內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稱,“目前社區沒有P藥,不清楚社區什麼時候有藥”。

而記者瞭解採訪獲悉,北京衛健委針對社區配藥的計劃在持續部署中。早在12月22日,北京市衛健委已針對社區,組織開展過一次P藥的臨牀應用內部培訓。培訓講解人爲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李興旺教授。

經過成功購藥家屬的推薦,《華夏時報》記者採訪到一位黃牛黨。“美國新冠藥今晚可以閃送現貨,15000元一盒不包郵費”。這是添加黃牛後,記者收到的第一條消息。在這位黃牛口中,“P藥進入北京社區是早晚的事,P藥降價也是早晚的事。”面對記者提出15000元太貴時,黃牛稱,“我買的是救命藥,患者等不了的那種。你要是能等2周或一個月,我可以2800元包郵賣給你。這可比你從醫院開藥省去了掛號費和檢查費呢。”

在一連串語音回覆下,黃牛發來了三張收尾圖片,所示藥物爲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印度仿製P藥和美國輝瑞P藥。該黃牛表示,上述藥售價分別是600元、3400元和9000元,一週內發貨不包郵。隨後特意語音叮囑,“藥價會隨着市場熱度浮動,這只是今天的價格。”記者再次詢問能否砍價時,黃牛回應,“你能等的起,我就能給你便宜。”

產能成謎

事實上,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被納入新冠治療的抗病毒藥物包括,即利托那韋片(Paxlovid)和國產單克隆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及阿茲夫定片。爲何只有P藥備受追捧?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檢索文獻發現,在衆多循證醫學證據明確的藥物中,P藥對老年人的治療獲益更爲突出。李興旺在培訓時指出,Paxlovid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病、腎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經驗證效果較好,可以大幅度降低病毒載量和病毒複製速度,從而減輕病毒對人體器官的損傷,最終起到減輕病情,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的效果。

據悉,截至目前,P藥是世衛組織發佈《COVID-19 治療指南》中,唯一推薦的輕中度患者一線用藥,該藥用於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爲重症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齡、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等重症高風險因素的患者。因此,該藥被坊間看做是老年患者的救命稻草。其也因國內老齡人羣分佈密集,從而需求驟增,市面供不應求。

2022年9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佈了Paxlovid在以色列患者人羣中開展的真實世界研究結果。結果顯示,65歲及以上的患者接受Paxlovid治療後,因新冠感染造成住院的比例爲14.7/10萬人-天,因新冠造成的死亡共2例,相對於未接受Paxlovid治療的患者,其住院風險降低73%,死亡風險降低79%。

而上述碩果累累的數據無疑成爲家屬眼中的“強心劑”。在輿論指引下,P藥的熱潮早已註定。面對這塊必爭蛋糕,互聯網醫院搶先拔得頭籌。2022年12月13日,P藥在1藥網旗下的互聯網醫院平臺開啓在線預售,定價爲2980元/盒,比之前醫保採購價2300元略高。但數小時後,1藥網相關預售頁面就消失了。

據業內人士透露,彼時的消失或與國內供應不足相關。公開消息顯示,2022年3月17日晚間,首批2.12萬盒P藥正式進入中國海關。其中,一萬盒分配給當時疫情形勢嚴峻的長春。剩餘一萬盒則分發至廣東、福建、江西等省的新冠定點醫院使用。截至4月中旬,上海疫情嚴重,上藥集團又單獨進口了兩萬盒Paxlovid,用於上海的新冠患者救治。

直到2022年8月,華海藥業與輝瑞簽訂了《生產與供應主協議》,公司將在協議期內(5年)爲輝瑞公司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新冠病毒治療藥物Paxlovid提供製劑委託生產服務。11月底,華海藥業對外宣稱:Paxlovid委託生產服務事宜目前進展順利,公司正積極配合輝瑞公司做好該產品本地化生產上市的各項相關準備工作。

對於此次一盒難求是否與產能相關,《華夏時報》記者採訪到華海藥業方面,對方回覆稱,“具體到Paxlovid管線產能無具體數據。2021年年報披露,華海藥業製劑已形成年產220億片固體制劑生產能力,並已通過歐美 cGMP 認證。”

此外,記者瞭解到,2021年12月14日,中國醫藥與輝瑞公司簽訂了進口分銷協議,公司在協議期內(2022年度)負責輝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PAXLOVID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商業運營。爲了解更多未披露信息,《華夏時報》記者聯繫到中國醫藥及輝瑞中國方面,截至發稿前二者均未回覆。

12月26日晚間,中國醫藥回應稱,“輝瑞公司生產的新冠病毒治療藥物Paxlovid是處方藥,需要根據醫院的診斷購買。要去正規渠道,去醫院才能買到,而且必須根據醫生的診斷才能知道(患者)是不是適合這個藥。”

而在採訪過去的6個小時裏,受訪主人公們,不斷髮來家人血氧逐漸回覆正常的消息。記者與黃牛的聊天記錄最終定格在黃牛的一條回覆,“朋友圈高價賣藥可能違法,我卻幫很多人保留了一條生命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