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個別行業及少數重點企業對工業企業利潤下拉影響較大。

受疫情反彈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11月工業生產有所放緩,企業經營壓力加大,但利潤結構持續改善。

國家統計局12月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7%,企業銷售總體保持穩定增長。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降幅較1-10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個別行業及少數重點企業對工業企業利潤下拉影響較大。其中,鋼鐵、石油加工行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大,兩家疫苗重點企業由於利潤同期基數較高,利潤同比大幅減少。剔除上述行業及企業,其他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6%。

隨着成本壓力有所緩解,裝備製造業盈利增速加快。數據顯示,1-11月份,裝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3%,增速較1-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利潤佔規上工業的比重爲33.1%,較1-10月份、上半年分別提高0.9和5.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持續改善。

此外,各方面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強化重點產品生產供應,基本消費品行業利潤保持增長態勢。1-11月份,酒飲料茶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1.5%,保持較高增速;菸草、食品製造、文教工美、皮革製鞋行業利潤分別增長5.9%-8.6%。

資產負債方面,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56.07萬億元,同比增長8.6%;負債合計88.78萬億元,增長9.0%;所有者權益合計67.28萬億元,增長8.0%;資產負債率爲56.9%,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資產增速低於負債,導致資產負債率同比提高。這反映出面對當前的經營困難和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企業不願投資、不敢投資,主動加槓桿意願仍不強,進而出現資產增速低於負債增速,被動式推高資產負債率的現象。

11月末,產成品存貨6.19萬億元,增長11.4%,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回落。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爲18.2天,同比增加1.0天。

伍超明分析,國內需求恢復偏慢、出口增速由正轉負和企業利潤率維持低位,共同導致企業補庫意願不足。當前工業企業庫存增速仍處於歷史偏高位置,企業主動去庫存需求依舊較強。去年同期基數大幅抬升,也是產成品庫存增速加快回落的重要原因。

關於下階段工業利潤走勢,伍超明認爲,工業利潤恢復面臨較多挑戰,預計下行壓力猶存。穩地產和其他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繼續落地顯效,對工業企業盈利恢復繼續形成一定支撐。但隨着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和高基數效應猶存,預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和國內PPI增速將繼續回落,價格因素對工業利潤的拖累仍大。工業企業新一輪去庫存週期仍在途中,也會進一步加劇工業利潤放緩壓力。

朱虹強調,總體看,國內疫情反彈短期制約工業企業利潤恢復,“三重壓力”對工業經濟影響仍然較大。下一步,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着力擴大內需,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爲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