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昨天(26日)印發《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從“乙類甲管”調整爲“乙類乙管”後,相應的防控措施都會調整,那麼調整後醫療機構相關藥物的儲備和供應能否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接受總檯記者專訪時表示,已對醫療機構的藥品準備工作做出相應安排和部署,要全力保障藥品充足供應和公平可及。

權威解讀丨“乙類乙管”後,如何防止醫療資源擠兌?藥物儲備是否充足?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 郭燕紅:我們要求縣級以上醫院要按照三個月的常用藥物使用量來動態準備藥物,這些藥物包括了新冠感染治療涉及到的中藥、抗病毒的小分子藥以及對症治療的藥物,比如說解熱止咳等這些藥物。對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我們要求按照服務轄區人口的10%~20%的人口數來準備藥物,如果是人口稠密的地區,比例還可以適當的提高。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感染人數的急劇增加,部分地區和部分藥品出現了緊缺,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已經千方百計地推動企業快速擴能擴產,來擴大重點藥物的生產和供應工作,而且優先保證醫療機構的用藥來緩解重點藥品的緊缺問題。最後還特別要強調合理用藥、安全用藥非常重要,我們要求各級醫療機構以及醫務人員要以多種形式加大宣傳教育和科普,讓老百姓能在治療的過程中來切實保障用藥安全,實現合理用藥、安全用藥。

對全國醫療資源準備和使用情況統籌調度

實行“乙類乙管”後,如何有效地防止醫療資源擠兌?降低重症和死亡的發生?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在接受總檯記者專訪時表示,近一段時間,發熱門診的診療需求增加比較快,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普通門診和住院醫療服務需求增速較平穩,整個醫療資源使用率在安全可控的區間,國家衛健委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滿足患者診療需求。

權威解讀丨“乙類乙管”後,如何防止醫療資源擠兌?藥物儲備是否充足?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我們要求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應設盡設,應開盡開,另外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要設立發熱門診或發熱診室。從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全國二級以上的醫院發熱門診現在開放的已經超過了1.5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開放的情況已經超過了3.5萬個,並且都在增加診室,增加醫務人員的力量,盡最大的努力來滿足患者的診療需求。像北京、上海、安徽、江蘇、山東等省份,還利用方艙醫院或者是體育館這樣的設施開設了臨時發熱門診,進一步提高了發熱門診的就診效率。

國家衛健委已建立起日調度制度,每天對全國醫療資源準備和使用情況進行統籌調度。要求各地要推動分級診療、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爲出現新冠症狀的患者開具相應處方,通過線下第三方配送提供相應的藥品。國家衛健委要求醫療機構提供24小時線上諮詢、用藥指導,以及分時段預約診療的服務,削減醫療機構瞬時就診高峯,減少人員聚集,降低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相關部門正在加強新冠相關治療藥物的生產、配送、供應,讓更多患者可以通過零售藥店、互聯網購藥等方式多渠道獲得藥品,減輕醫療機構診療壓力。目前全國正在加緊對老年人健康狀況進行摸底調查,實施分級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健康監測,對於有基礎疾病、可能轉爲重症的老年人,一旦健康狀況出現變化不再要求逐級轉診,要開通綠色通道,直接轉診到三級醫院就診。

醫療機構要按患者診療需求分級分類收治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還表示,實施“乙類乙管”後,醫療機構承擔的職責將發生變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要收治核酸或抗原陽性患者,按照患者診療需求採取分類收治。

權威解讀丨“乙類乙管”後,如何防止醫療資源擠兌?藥物儲備是否充足?

焦雅輝介紹,乙類乙管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要收治核酸陽性患者,按照患者診療需求採取分級分類收治。醫療機構不再以患者核酸陰性或者陽性進行分診,而是根據患者診療需求就醫。這種情況下,更加強調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積極作用,要求醫療機構落實自身功能定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爲達到分級分類收治的目的,我們也要求所有的醫療機構都要優化和調整診室的這種佈局以及醫療服務的流程。所有醫療機構普通門診要劃分核酸陽性診療區和核酸陰性診療區,在急診要設立普通診療區以及緩衝區,在病房有一些緩衝病房或者隔離病房,也可以有專門獨立的病區或者獨立的一棟樓來收治核酸陽性患者。所以各個醫療機構也進行了相應的流程優化和改造,我們同時也要求所有的醫療機構都要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和急危重症搶救制度,不得推諉和拒絕這些患者,尤其是不能推諉和拒絕老年人,有可能成爲重症的患者。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