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冬赋 林淙 王墨璞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频频出现,指引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导向,坚定了上市公司的创新步伐。近期,上海证券报陆续调研了多家科技类上市公司,观察他们的创新动向,感触他们的进取精神,也思索着资本市场应当如何更好去助力上市公司“招到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之命题。

作为连结科技、资本和产业循环的纽带,科创板成为硬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在这里,科创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同时,兼顾绿色低碳的转型需要与增进民生福祉的社会责任,让科技与发展变成强耦合。

抓住数字经济机遇

走进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优刻得总部,让人眼花缭乱的数字技术就呈现在记者面前。在公司的创新科技展示中心企业展厅,可以直观看到公司的全球云计算中心布局。优刻得在全球建设运营33个数据中心,覆盖25个地域,构建了云网融合、安全稳定、智能敏捷、绿色低碳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目前,优刻得在全球已累计服务近5万家企业级消费用户。

作为中立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优刻得董事长季昕华将“打造数字底座、助推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视为公司责任,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公司下一步动作,季昕华透露:“我们将加快建设、应用部署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上海青浦云计算中心和内蒙古乌兰察布云计算中心,满足政企数字化降本增效需求;加强数据开放平台的研发和建设,释放数据要素发展潜力;研发自主可控的国产工业软件和工业云化产品,提高智能制造的竞争力;让数字技术更有温度,服务人民的美好生活。”

抓住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近年来,金山办公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围绕“多屏、内容、云、AI、协作”推动业务转型。公司CEO章庆元表示,面向未来,金山办公将继续用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合作伙伴与客户们一起,共同推动产业链和行业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君实生物和东方生物在数字化赋能主业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

走进君实生物的控制室,偌大一块电子屏幕,占据了墙面绝大部分面积,屏幕上不仅显示着原液车间各个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还展示了各种数据图表和实时监控信息。产品的生产批号、种子的培养、细胞的培养等各环节,都有赖于后台控制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支撑。

“把数据采集出来只是一方面,怎么驾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还需要软件的投入。”君实生物临港生产基地负责人谢皖说。通过控制室旁边的透明玻璃,记者看到,三排发蓝光的黑色服务器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据悉,这里就是整个生产基地的“大脑”,为生产基地的运转提供着支持。

同样,数字化也向东方生物赋能。“抗原检测试剂的加工流水线配有质量监测系统,帮助保证抗原产品的合格率。”东方生物副总经理章叶平说。东方生物的生产车间内,不同类型的机械手各司其职、彼此灵活准确地合作。通过多道加工工序后,抗原检测试剂一个个排队从生产线上掉入包装箱,完成了其由试纸至完整封装产品的全套自动化加工旅程。

持续攻关核心技术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科创企业持续攻关硬科技的信心也愈发坚定。

聚辰股份认为,在集成电路发展进程中,要尤其关注先进产品、前沿性产品的布局。如把握当前汽车芯片短缺的机遇,引导汽车制造企业和芯片制造企业加快突破,以及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对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端GPU和服务器的需求,强化芯片设计、制造与用户的协同创新。

奥比中光董事长黄源浩表示,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浪潮下,公司将抢抓视觉技术从2D向3D跃迁机遇,瞄准现代化产业重点、难点场景,布局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行业,推动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这些现代化产业先行先试、率先落地,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勇闯技术“无人区”,中复神鹰于2013年成功开辟了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光伏、氢能、风能都大量使用碳纤维。” 公司副总经理兼董秘金亮介绍道,中复神鹰的国产T700级碳纤维在国内光伏产业中占国内碳纤维供应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T700级和T800级碳纤维在国内压力容器领域占国内碳纤维供应量的比例达到80%左右,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绿色转型都提供了重要原材料的支持。

而技术破局更大的意义,则体现为其对民生福祉“润物细无声”的增进作用。“碳纤维的应用领域特别广,从航空航天到医疗健康,新能源领域到交通建设,还包括体育休闲、电子3C等领域。” 金亮笑称,“碳纤维相比传统材料除了价格贵一点以外,没什么其他明显缺点。虽然目前还不能够实现普惠化,但随着将来碳纤维产能的大幅扩张和技术的迭代进步,成本自然会下降,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

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研发支出共计681亿元,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今年以来,科创板还涌现了近30家为自主可控、进口替代进程提速增效的龙头企业,占新上市公司比例超过20%。

践行绿色发展之道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浑浊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绿色转型的要求,铺就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从实际行动来看,截至2022年4月,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00GW,相当于4.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约等于在全球种了74亿棵树,贡献了全球10%的装机容量,为实现“双碳”目标持续输出力量。

天合光能将新能源产业视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今年上半年,公司国内分布式光伏系统业务出货超2.2GW,助力建成更多“屋顶上的银行”(光伏发电站)。

凯赛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刘修才,拥有耶鲁大学医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双料”博士后背景。他所专注的合成生物学,是以生物质为原材料或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低碳新材料和生物能源,生产过程绿色、条件温和且具备经济性。

走进凯赛生物位于上海浦东的总部,随处可见一些秸秆样本和聚合物制品。刘修才告诉记者,生物制造能够在多个方面为“碳中和”提供解决方案。公司2006年就开始了秸秆项目的研发,目前太原工厂1万吨的秸秆示范线正在建设和部分设备的调试过程中,对于工艺优化在持续进行。他说:“不要把‘碳中和’做成一个赚钱的事,它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

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大部分科创公司都善用资本工具,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据统计,截至11月底,科创板271家公司上市后推出357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员工超7万人。

创新路上,求贤未止。谈及当前的诉求,西部超导、华秦科技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人才引进的迫切需求:“希望进一步优化西安当地的人才引进措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更好发挥陕西等地方科教人才优势,畅通产学研用链条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