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媒體昨夜今晨共同關注的頭條新聞主要有:

1、美國債券基金出現2022年最大單週資金外流

       2、華爾街六大銀行十年賺進1萬億美元純利潤

       3、美國房價連續第四個月下滑 樓市持續降溫

       4、普京簽署法令 禁止向參與對俄限價國家出售石油

5、歐洲央行的Guindos稱歐元區面臨“非常艱難的經濟形勢”

6、日本大行高管料日本負利率仍將持續

美國債券基金出現2022年最大單週資金外流

根據巴克萊的數據,投資者從美國債券基金撤資111億美元,是今年最大規模的單週資金外流。

該行截至12月21日當週的數據顯示,2022年迄今,美國債券基金的資金流出總額已達830億美元。美國債券今年跌幅料達到12%,是追溯1970年代末以來的最糟糕年份。

“在最新的單週數據中,固定收益需求指標總體上爲負,因爲投資者從債券基金撤出的資金達到今年最大,銀行的證券投資組合下降,並且外國投資者淨賣出。”策略師Anshul Pradhan和Samuel Earl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巴克萊的細分數據顯示,資金外流規模最大的是銀行貸款、長期公司債和短期公司債等債券基金。

華爾街六大銀行十年賺進1萬億美元純利潤

Malick Diop感受到華爾街的物換星移。在2009年的一片風聲鶴唳中,他加入摩根士丹利,當時大型銀行正試圖償還由納稅人提供的紓困資金,並平息衆怒。但四年後,外界的怒火漸消,再展宏圖成爲行業的主流。

“這份工作和行業第一次不再由金融危機的風風雨雨所定義,”Diop說。“我們現在已經走出來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隨着行業的新榮景,他晉升爲董事總經理。他幫助規劃與軟銀集團數十億美元的交易,後者規模驚人的投資定義了一個時代。

Diop當時並不知道,自己在一場幾乎是深不可測的盈利盛事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美國六大銀行迎來第一個獲利1萬億美元的十年。這1萬億美元並非營收總和,而是純利潤。

美國房價連續第四個月下滑 樓市持續降溫

美國10月住房市場依舊錶現不佳,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和對經濟的擔憂令買賣雙方都感到不安。

根據標普CoreLogic凱斯-席勒指數,10月20座大型城市季調後房價環比下跌0.5%,爲連續第四個月下跌。

隨着美聯儲開始加息以緩和通脹,市場今年早些時候開始降溫,通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住房成本飆升的推動。

“隨着美聯儲繼續加息,抵押貸款融資仍然是房價的利空因素,”標普道瓊斯指數董事總經理Craig Lazzara週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鑑於宏觀經濟環境依舊充滿挑戰,價格很可能會繼續走弱。”

普京簽署法令 禁止向參與對俄限價國家出售石油

根據這項週二發佈於官方法律數據庫、由普京簽署的法令,該限制適用於“以直接或間接方式使用價格上限機制的供銷合同”,同時“禁令在包括最終買家在內的全部階段均有效。”

根據這項法令,對俄羅斯原油出口的限制將於2月1日生效,而對成品油的出口禁令起始日期將稍晚,具體時間由俄政府決定。該禁令將至少持續至2023年7月。

普京的法令並未列出哪些國家處於禁售名單之中。據瞭解,絕大多數實施價格上限的國家已經停止購買俄油。

歐洲央行的Guindos稱歐元區面臨“非常艱難的經濟形勢”

歐洲央行副行長Luis de Guindos表示,歐元區面臨“非常艱難的經濟形勢”,將對個人和企業構成考驗。

“我們在整個歐洲看到的高通脹與經濟放緩和低增長一併發生,”他在12月16日接受西班牙青年企業家協會聯合會採訪時稱;歐洲央行網站週二刊發了採訪內容。“個人和企業保持審慎、專注於長期,這一點非常重要。”

Guindos在講話中重申了12月15日利率決定的信息,包括當天公佈的新經濟預測。當被問及利率會上調到多高時,他重申了歐洲央行的宗旨,即“將會逐次會議,根據新發布的數據”來決定。

Guindos還強調,歐元區正在經歷“短暫且淺度的經濟衰退”,將於明年第二季度開始恢復增長。

“這種情況無疑給企業及其可持續性帶來了挑戰,”Guindos表示。“經濟衰退臨近之際,當前的高度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和企業家分配資本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在這種背景下,保持審慎非常重要。”

日本大行高管料日本負利率仍將持續

在日本央行的意外舉措推動銀行股上週上漲13%後,日本大型銀行的高管預計負利率將會持續下去,業績暫時不會上升。

三位不願具名公開討論央行政策的高管表示,除非日本央行取消負利率,否則利潤不會得到明顯提振。

一位高管表示,除非選擇外部人士來領導日本央行,否則即使是在明年4月行長換屆之後,該機構可能也不會立即加息。這位人士補充說,內部人士可能很難打破現行政策。

投資者和策略師則越來越看好日本銀行股,稱日本央行允許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0.5%左右是更廣泛政策轉向的先兆。高盛集團認爲放棄負利率的可能性增加了。

日本第二大銀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和第三大銀行瑞穗金融集團的發言人對日本央行政策不予置評。日本第一大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也拒絕置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