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科技日報

【長知識】

再過幾天,中小學生就要迎來期盼已久的寒假。通常一放假,電視臺就又開始播放《西遊記》《家有兒女》等假期“神劇”。

電視劇《西遊記》中有這樣一集,說的是唐僧師徒在路過觀音院並在此借宿時,寺中方丈看到唐僧的寶物——錦襴袈裟,便想佔爲己有。爲了得到寶物,他想在夜間讓衆僧放火燒死唐僧師徒,進而取得袈裟。

不過,這點小計謀怎麼能夠逃得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孫悟空爲了懲罰他們,去找四大天王中的廣目天王借來寶物——避火罩(可以闢火護人),從而在大火之中保護了唐僧,觀音院卻被燒得一乾二淨。

劇中神奇的避火罩,令觀衆浮想聯翩,不禁感嘆這世上竟有如此厲害的法寶,可避免烈火的侵襲。不過,這避火罩並不只是古人憑空想象出來的,它的原型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那就是以火浣布爲原材料製作的防火衣。

多部古籍中均有火浣布相關記載

火浣布中的“火”是用作動詞的,有燃燒、焚燒的意思;而這裏的“浣”,就是洗衣的意思。也就是說,這種材質的布料在沾上污漬之後,是不需要用水去洗的,而是改用火燒來去除污垢,所以我國早期史書中常稱其爲“火浣布”。

我國的神話故事中,也有火浣布的身影,例如《山海經》中的《海內十洲記》記載有火浣鼠一物,它的毛髮即爲火浣布。

至於古時火浣布的來源,《列子·湯問》中寫道:“周穆王大徵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浣之布”。無獨有偶,《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國》中也提到:“作黃金塗、火浣布……凡外國諸珍異皆出焉”,還有《三國志·三少帝紀第四》中的“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詔大將軍、太尉臨試以示百寮”……這些記載都告訴我們,火浣布的產地並不是中原地區,它很有可能是西域外族的進貢品,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就有它的身影。

石棉具有極強的耐火性、絕熱性

那麼,火浣布到底是用什麼材料製作而成的呢?

實際上,火浣布的製作材料就是石棉。石棉,又被稱爲石綿,是天然纖維狀的硅酸鹽類礦物質的總稱,也是唯一的天然礦物纖維。它是岩石受動力變質影響而產生的,具有可紡性。與此同時,石棉還具有極強的耐火性、絕熱性和電絕緣性,是重要的防火、保溫和絕緣材料。也正是因爲石棉的耐火性,使其成爲了製作火浣布的材料。

在現實生活中,石棉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在機械工業上可以被用爲傳動、保溫、隔熱、絕緣、密封等部件的製作材料;在建築業,石棉主要被用來製作石棉板、石棉紙防火板等材料;在國防工業上,石棉可以被製成火箭抗燒蝕材料,以及飛機機翼、坦克中的隔音隔熱材料。

在實驗中,石棉網更是科研工作者的“老朋友”,許多實驗操作都離不開它的幫助。在加熱燒杯時,需要鋪設石棉網,其能夠起到使燒杯受熱均勻的作用,而它即便與火焰直接接觸,也不會被點燃。

石棉纖維製品發生破損後十分危險

看到這裏,很多人可能會產生好奇,這樣一件既能防火還不用清洗的衣服,爲什麼在現代沒有流行起來呢?

其實,石棉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材料。雖然石棉本身無毒,但在石棉纖維製品發生破損後,其間的細小纖維(即粉塵)非常容易在空氣中飄蕩,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如果人生活或工作在這種污染環境附近,卻沒有進行科學的防護,一旦吸入這些粉塵,它們就會附着並沉積在人體肺部,從而引發嚴重的肺部疾病,造成嚴重且長期的病痛傷害。目前,石棉已經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確定爲致癌物。

近年來,隨着人們環保意識不斷提升,我國對於石棉材料的安全使用以及含石棉廢物處理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因此以火浣布爲原料的防火衣沒有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來源: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責任編輯:張俊 SF06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