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陳 曦

目前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逐漸康復,然而,不少人擔心,如果新冠病毒的毒株不同,是否會再次感染。爲此,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請他就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轉陰後3—6個月內發生二次感染概率較低

“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主要與人體免疫水平、病毒株變異以及後期個人防護有關。”張伯禮說,相較於早期變異株,奧密克戎可能引發更多的突破性感染和重複感染。

不過張伯禮表示,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雖然尚未有大樣本人羣證據顯示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感染後持續免疫的具體時間,但在新冠病毒感染後,人體免疫系統已在發揮作用。根據當前臨牀觀察,感染後3—6個月內發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與此同時,很多人擔心二次感染新冠病毒會加重症狀。對此,張伯禮表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與是否有基礎疾病、病毒感染劑量以及個人身體狀況等多種因素相關。但從目前多數報道來看,由於機體已產生免疫力,第二次感染的症狀一般會較上次輕。

不過,他強調,也有少數研究報告顯示,與僅感染過一次的患者相比,再次感染的患者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更高,包括肺部、心血管、糖尿病、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等併發症。

建議康復六個月後接種新冠疫苗

“雖然短時間再次感染相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可能性不大。但免疫力較差的人羣容易反覆感染,包括老年人、嬰幼兒、有基礎疾病的人羣以及免疫缺陷人羣,短期內存在二次感染的風險,特別是面對新的變異株時。”張伯禮介紹,醫生、護士等高風險崗位的人羣,所處工作環境傳播風險高,接觸變異毒株多,工作強度大,二次感染的風險較高。

“爲了避免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再次感染,轉陰後也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張伯禮強調,“陽康”6個月後可以接種新冠疫苗,最好採用序貫策略,注射異種疫苗,以強化免疫屏障。

對於新冠病毒感染康復者而言,預防二次感染最好的辦法仍是落實好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衛生、注意休息、勤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特別是對老年人和兒童“陽轉陰”患者,應當注意保暖,儘量少聚集,保證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營養飲食,增強免疫力,儘量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

如果出現再次感染,一定要首先分清“復陽”與二次感染。“復陽”發生在轉陰後2—3周內,患者一般無明顯臨牀症狀,主要是體內殘留病毒片段檢測出的陽性,一般沒有傳染性;而二次感染一般發生在首次感染後數月至一年內,相當於一次新的感染,一般有臨牀症狀出現,並且病毒核酸載量較高,具有傳染性。

“‘復陽’患者一般無需再治療,注意休息,合理膳食和營養即可。”張伯禮提醒,二次感染的患者需再次進行規範治療,並嚴格做好個人防護,做好自我隔離,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