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民營醫藥龍頭九州通(600998.SH)利用自身品種及物流優勢,積極做好各地防疫物資的應急儲備及供應。

A股公司貴州百靈(002424.SZ)日前發佈公告稱,擬與九州通簽訂《戰略保供協議》,雙方就貴州百靈優先保障九州通及其下屬子公司防疫四大類產品“咳速停糖漿”的供應達成協議,協議期限爲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2月25日,合作目標爲5億元。

九州通是全國醫藥流通龍頭企業,是國內衆多知名非處方藥(OTC藥品)的最大或重要經銷商。隨着近期防疫藥品及相關防疫物資需求量大幅增加,公司正全力發揮倉儲物流優勢,多措並舉,努力保障藥品的配送供應。

12月27日,九州通在互動平臺表示,近期公司及下屬各地分子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參與防疫醫藥儲備工作,部分子公司已獲得當地政府的防疫物資採購專項資金支持。

中藥業務已完成全產業鏈佈局

當前,全國範圍止咳類、退熱類、咽喉類藥物需求暴增,市場供不應求。咳速停糖漿作爲貴州百靈獨家苗藥產品之一,已於12月10日順利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被列爲成人治療推薦用藥。連日來,已有多省市將其納入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療用藥指引或中醫藥治療方案。

公告顯示,本次雙方合作目標爲5億元,佔貴州百靈2021年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6.07%,預計將對其2023年營業收入和利潤產生積極影響。

貴州百靈指出,九州通和貴州百靈雙方均具備良好的履約能力。此次戰略保供協議是咳速停糖漿單品種有史以來簽訂的最大訂單,根據上一年度銷售數據,該保供訂單將直接推動咳速停糖漿單品銷售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

九州通作爲國內最大的民營醫藥商業企業,位列中國醫藥商業企業第四位,也是行業內首家獲評5A物流企業及唯一一家獲評國家十大智能化倉儲物流示範基地的企業,具備良好的履約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12月21日,九州通發佈公告稱,因公司中藥業務經營範圍拓展的需要,依照企業經營範圍登記管理規範性要求,公司擬在原經營範圍基礎上增加“中藥飲片代煎服務”。

據悉,目前九州通中藥業務已完成全產業鏈佈局,旗下九信中藥集團從事中藥研發、藥材業務、中藥工業等多項業務,擁有8個GAP認證種植基地、10家GMP認證飲片廠,擁有“九信”“九州天潤”“金貴德濟堂”“真仁堂”等系列產品品牌,共計8000多個品規。近期湖北出臺的“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了中醫藥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也爲公司中藥業務發展帶來機遇。

隨着近期防疫藥品及相關防疫物資需求量大幅增加,九州通正全力發揮倉儲物流優勢,下好全國一盤棋,協調調配資源,努力保障藥品的配送供應。

九州通湖北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連日來,九州通九信中藥湖北標準煎藥中心持續保持高負荷運轉,爲醫療機構提供中藥代煎、代配服務。目前,約1500名配送員在崗保藥品配送,保持每天供應約2萬袋高峯狀態,覆蓋全省多家醫院、門診。

另外,隨着公司“萬店聯盟”項目的不斷推進,九州通旗下好藥師1萬多家直營及加盟藥店的藥品供應量快速增長。12月份以來截至16日,好藥師158家直營店總來客數38萬人,環比增長24.3萬人,增幅177%;10564家加盟店向公司的藥品採購量較前期單店月均增長86%。公司表示,將繼續利用自身強大的醫藥供應鏈服務能力,確保好藥師零售門店的防疫物資供應,特別是保障四類藥品的採購供應,滿足羣衆用藥需求。

擬使用25億閒置資金短期理財

作爲科技驅動型的全鏈醫藥產業上市公司,九州通立足於醫藥流通、物流服務及醫療健康等大健康行業,主營業務包括數字化醫藥分銷與供應鏈服務、總代品牌推廣服務、醫藥工業及貼牌業務、數字零售、智慧物流與供應鏈解決方案、醫療健康與技術增值服務六大方面。

今年以來,公司順利推進“萬店聯盟”“Bb/BC倉配一體化”“冪健康”、數字化轉型等重點項目,同時,總代品牌推廣、醫藥零售及數字化醫藥分銷等業務均保持快速增長,帶動了公司整體經營業績的穩健增長,經營質量逐步提高,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均實現較大提升,加快了公司主營業務及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

2022年1—9月,九州通實現營業收入1029.46億元,同比增長11.78%;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5.15億元,同比增長15.08%。其中,第三季度經營業績大幅提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10%,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01.86%,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0.98%,單季度同比增速均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九州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持續改善,現金回款大幅增加,增幅達49.24%。其表示,公司通常從第三季度開始加大應收賬款的清收,預計第四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入將繼續大幅增加,且全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將爲正值。

近日,九州通發佈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同意公司使用不超過25億元(餘額)的閒置資金進行短期理財,單個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不超過12個月(一般不超過3個月)。2023年購買委託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爲公司(含控股子公司)臨時閒置的自有資金,投資方向爲安全性高、流動性較好、投資回報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以提高自有資金的使用效率,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000家A股上市公司購買了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總額超過1萬億元。僅12月,就有包括九州通在內的上百家公司公告稱使用閒置資金理財。

業內人士指出,有些公司和行業現金流比較充裕,爲提高公司的財務效率,會用閒置資金購買一些期限相對比較匹配,風險、收益相對比較平衡的理財產品,這其實是一種相對較正常的財務管理手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