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馬可

編輯 | 陳菲遐

隨着信創概念反覆發酵,其中細分方向數字經濟、國資雲在近幾個交易日尤爲受到資金青睞。龍頭英飛拓(002528.SZ)在最近三個交易日連收三個漲停,一年內漲停次數更是有20餘次,其中10次發生在了今年12月。

那麼,英飛拓到底是家怎樣的公司?具體從事哪些業務?

集多個概念於一身

英飛拓所從事的業務涉及當下多個市場熱點風口。

這家公司是電子安防整體解決方案及產品提供商。一直專注於視頻監控和智能技術的研發與創新,產品涵蓋全系列視頻監控設備,包括攝像機、快球、高速雲臺、視頻矩陣、IP視頻系統、光端機和門禁控制系統,以及多個行業解決方案,包括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智慧建築解決方案和智慧工業解決方案等。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來源主要是數字運營服務與物聯產品,其中境內業務佔比近6成,境外業務佔比4成。

近期令英飛拓股價上漲的主要是數字經濟以及國資雲概念。

數字經濟方面,英飛拓系統依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爲教育、醫療、交通、政府、社區、園區等多個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整體解決方案與服務。公司的智慧城市頂層管理平臺軟件、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智慧安防解決方案等均能爲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幫助,而智慧城市正是國家數字經濟和新基建戰略部署和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英飛拓自身業務與智慧城市發展是相當契合的。

作爲信創分支之一的國資雲概念也是近期市場風口所在。所謂國資雲是由地方牽頭,將曾經寄託於第三方雲服務公有云轉向國資專屬行業雲,而建設“國資雲”就是爲了保護國有數據資產安全,是建設國有資源的核心目的。英飛拓大股東爲深圳國資委,公司對於開展國資雲業務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公司於2019年10月2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子公司與華爲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政務雲數據資源池方面有合作。不過之後再也未披露過相關政府雲信息,該合作的進展以及相關業績目前也無法得知。

榮耀“緋聞對象”

除此之外,榮耀借殼傳聞也令英飛拓市值爆拉50億元,12月的前五個漲停就源於此。

此前,市場有傳聞稱榮耀正在考慮2022年上市,尋求以450億美元(合人民幣3000億左右)的估值進行融資,不過如果進行IPO,榮耀的上市計劃或耗時需3-5年,因此榮耀借殼概率相對更大。英飛拓會與榮耀產生聯繫成爲其可能存在的借殼對象,原因有多個。其一,英飛拓與榮耀都擁有深圳國資的背景,深圳國資委持有英飛拓26.35%股權是公司第一大股東,同屬深圳國資委借殼成本及時間將會縮短,同時也給了市場更多的想象空間。另外,通過過去借殼案例可以看到,多數被“借殼“的公司主營業務業績近期狀況往往不佳,英飛拓也符合這一標準。

英飛拓去年鉅虧14億,今年前三季度又虧2.5億元。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英飛拓的營收規模分別爲52.37億、29.36億、12.96億,分別同比增長10.23%、-43.95%、-40.14%。同期歸屬淨利潤分別爲8750萬、-14.35億、-2.471億,分別同比增長16.52%、-1740.5%、-1.75%。

對於今年前三季度虧損的原因,英飛拓解釋由於合併範圍減少,以及受新冠疫情反覆、宏觀經濟和行業監管政策變化等原因,導致物聯產品和數字運營服務業務板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至於去年虧損14億元主要原因是由於公司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11.73億元,其中商譽減值7.15億元。

英飛拓近期不佳的業績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爲遊資提供了朦朧的炒作空間。對於榮耀借殼,目前已有ST日海(002313.SZ華昌達(300278.SZ波導股份(600130.SH等公司否認了這一傳聞。英飛拓官方回應則是與榮耀公司暫無業務合作、沒有收到相關信息、有消息會及時公告。

英飛拓2010年上市深圳主板,營業收入從當年的4.8億元到2020年最高時52.37億元接近翻了十倍。不過這家公司的利潤表現卻出奇“平穩”,12年內從未超過1.4億元且長期維持在1億元以內。其中兩年,英飛拓甚至出現鉅額虧損,2016年公司營收增長到20億,但是淨利卻鉅虧4.28億元;去年公司再次鉅虧14.35億(其中7.15億是商譽減值),上市以來最大的虧損紀錄。

在此期間英飛拓卻是頻頻融資。同花順數據顯示英飛拓上市至今融資金額合計達34.64億元,除去2010年IPO融資20億元外,公司先後於2015年2月、2016年2月及2017年7月通過增發形式融資合計約14億元,這也是爲何當前公司淨資產達到20.98億元,是上市前的10倍。雖然公司業績情況顯示並不賺錢,但這並不妨礙目前公司賬上貨幣資金留有4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