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貝殼財經

2022年,我國經濟大船破浪前行。

一年來,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及時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強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穩”字出現30餘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依然是明年主基調。

應變局、開新局,新京報貝殼財經採訪百位企業家及數十位學者,讀懂中國經濟,把握中國經濟發展大勢。

一週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會議多處傳遞出2023年的“綠色信號”。

無論是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或是發展綠色金融,作爲首批中國自願減排交易機構的北京綠色交易所(即“綠色交易所”)都將發揮其特有的作用。其董事長王乃祥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前綠色交易所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對全國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相關開發建設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同時近期綠色交易所也正在積極與有關監管部門溝通,進一步創設符合市場需求的碳金融創新產品。

首都將推進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創新,綠色交易所“關鍵”

貝殼財經:2022年金融街論壇期間,綠色交易所正式對外發布了“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如果分別從企業項目、金融機構的角度看,“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這套系統有助於解決哪些問題?

王乃祥:這套系統基於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爲企業和項目建立碳覈算賬戶,通過在線監測和政府大數據實現動態監測和自動覈算,同時引入多維度綠色評價體系,建立氣候庫、綠色庫和轉型庫,服務主管部門多樣化的綠色低碳管理需求和金融投資機構多樣化的綠色投融資應用場景,完全契合《國務院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加快構建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覈算體系”等目標。

從企業項目的角度看,這套系統幫助實體企業,集中開展企業和項目的碳覈算、綠色評價、投融資對接,可以拓寬綠色低碳項目投融資渠道、獲得綠色低碳項目差別化定價、享受財政獎補政策支持。

從金融機構的角度看,這套系統幫助金融投資機構解決綠色資產彙集、融資需求發現、數據真實性和持續性、碳覈算和環境信息披露、綠色分類評價等瓶頸,成爲銀行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覈查的重要幫手。

不久前,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局長李文紅在出席相關活動時提出,未來北京將“推進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創新,以北京綠色交易所爲關鍵,全面升級綠色金融基礎設施。”我們也將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做好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的落地應用,以及其他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的開發工作。

貝殼財經:現階段,全國CCER市場重啓的進展如何?爲中國CCER市場的重啓,綠色交易所又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王乃祥: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有利於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也爲社會和企業參與這項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有助於推動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目前,有關主管部門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從“做好頂層制度設計”“開展配套制度規範的制修訂工作”以及“穩步推進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這三個方面來加快推進全國統一的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

其中,綠色交易所主要在主管部門指導下,開發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起草交易所層面的業務規則和工作方案,上述工作已經接近尾聲。

創新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是建設國家級綠色交易所的重要方向

貝殼財經:關於綠色金融創新,據一些學術論文介紹,當前國外成熟碳金融市場的特點是,在發展碳交易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碳衍生品市場;現貨交易和衍生品交易並進發展,甚至衍生品交易佔比相對更高。我國目前碳金融市場的情況怎樣?綠色交易所爲此設定了哪些工作目標?

王乃祥:根據我們的觀察,我國碳金融市場正處於探索發展的過程中,但探索的進程在雙碳背景下顯著加快。綠色交易所將積極發揮平臺作用,參與相關產品和服務創新。

根據中國證監會今年4月發佈實施、綠色交易所參與起草的《碳金融產品》(JR/T 0244—2022)標準,碳金融產品分爲碳市場融資工具、碳市場交易工具、碳市場支持工具三大類,各類碳衍生品是碳市場交易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的融資工具、支持工具對服務雙碳目標實現也有重要作用。在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全國碳排放權市場上線交易等背景下,近兩年碳金融市場得到快速發展,各類產品創新應用更加普遍。

對綠色交易所而言,創新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無疑是建設國家級綠色交易所過程中的重要方向和任務之一。

此前,我們已經與金融機構合作,落地了碳配額回購、CCER質押貸款、中碳指數等多項全國首單或北京市首單的創新產品和服務。近期,我們進一步創設了符合市場需求的碳金融創新產品,正在積極與有關監管部門溝通。

貝殼財經:當前以我國銀行業爲例,主要是碳排放配額或是CCER質押融資爲主,開展碳金融業務創新還缺乏深度和廣度,特別是一些中小銀行。你是“四大行”信貸業務出身,也實操過金融資產交易,當前這些情況,在你看來解決思路在哪?

王乃祥:推動商業銀行深度參與碳金融創新,我認爲可能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建設好碳現貨市場,包括持續優化全國碳排放權市場、地方試點市場,加快推進全國統一的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等,爲開展各類基於碳交易的金融創新打下市場基礎。

二是打造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包括建立企業碳賬戶體系、環境信息披露平臺、綠色資產登記平臺等,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完善企業綠色低碳相關信息的記載和共享,爲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碳金融工具提供必要保障。

三是加強銀企雙方能力建設,包括持續普及綠色低碳相關的環境、產業、金融、法規、政策等各方面知識,建立和完善綠色低碳相關的政策制度、組織管理和流程管理等。

四是探索引入激勵機制,建議財政部門通過貼息、稅收減免等措施,對積極開展碳金融創新業務的金融機構予以激勵,通過財政槓桿撬動更多金融活水向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傾斜。

五是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藉助外力也可以探索碳金融產品創新,實現差異化發展。近期,綠色交易所與中國人民銀行直屬的中國金融電子化集團合作,準備發揮雙方優勢,共同爲中小銀行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相關技術和工具支持。

同題問答

1、二十大報告爲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中國式現代化”等一系列關鍵詞當中,你對哪一個(哪一段)最有感觸,爲什麼?

作爲綠色交易所的一員,我個人對“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峯碳中和”這一段最有感觸。這部分內容,強調了“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對雙碳工作做出了系統全面部署,特別是對碳市場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們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承建全國自願減排交易中心等相關工作。

2、關於2023的中國經濟發展,你最關注什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在落實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明年,我比較關注我國九部委決定開展的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情況。綠色交易所也將依託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以及相關綠色投融資產品和服務,積極服務各個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助力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