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發佈了《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20-2022》(以下簡稱《報告》),調研結果顯示2021年全國有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1199.20萬人,與2012年相比減少1071.87萬人,減幅達47.20%。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鄉村教育多項發展指標進步明顯,在教師隊伍建設、經費支出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均衡問題。

這份中國農村教育的“三年體檢報告”,採用線上加線下相結合的調查方式,採集到了30餘萬份數據,同時結合國家統計數據研製完成。報告對我國農村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全景式描摹。

農村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十四五”期間在園幼兒達峯值

《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88.1%,農村(包含鎮區加鄉村,下同)幼兒園數量佔2/3。2021年全國有幼兒園29.5萬所,比2012年增加11.4萬所,十年間增長62.67%。農村幼兒園數量佔66.21%,依然是學前教育大頭。

綜合考慮我國新生人口數量的持續減少和學前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斷提高,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鄔志輝預測,“十四五”時期我國在園幼兒數量將達到峯值,並呈平穩下降態勢。

《報告》顯示,鄉村教育部門和事業單位辦幼兒園數佔57.87%,全國在園幼兒普惠率達87.78%,普惠性學前教育是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的學前教育服務。

此外,農村幼兒園專任教師增幅緩慢,學歷層次繼續提高。2021年全國有幼兒園專任教師307.66萬人,鄉村幼兒園專任教師增長緩慢。2021年全國學前教育專任教師中擁有專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爲87.60%,鄉村幼兒園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增幅最大。學前教育經費大幅增長,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農村傾斜。全國幼兒園生均一般公共預算公用經費支出爲3050.22元,比2017年的2431.70元增長了25.4%。其中,一半經費投入到了農村。

隨遷子女以省內流動爲主,超九成就讀於公辦學校

《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在校生數達1.58億,比2012年增加1339.34萬人。2021年小學教育城鎮化率達79.15%,初中教育城鎮化率達87.85%,義務教育總體城鎮化率達81.91%,分別比2012年增加16.82、8.3和13.91個百分點。

“十三五”以來,義務教育城鎮化率的增長速度首次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增長速度,義務教育城鎮化進程進入相對穩定發展階段。

此外,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有1372.41萬人,比2012年減少21.46萬人。2021年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的比例達90.9%。隨遷子女依然以省內流動爲主,佔57.8%。

省域內教師年齡結構分佈不均衡

2021年全國有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1057.19萬人,比2012年淨增148.21萬人。但是,全國小學平均師班比爲2.02:1。其中,城區爲2.04:1,鎮區爲2.11:1,鄉村只有1.88:1,鄉村小學專任教師配置又顯不足;全國初中平均師班比爲3.83:1。其中,城區爲3.60:1,鎮區爲3.83:1,鄉村爲4.52:1,鄉村初中存在相對超員情況。

2020年對全國31個省份21278名教師調查顯示,29歲以下年輕教師佔整個教師隊伍的比例,鄉村爲22.2%,鎮區爲21.3%,城區爲16.1%,鄉村高出城區6.1個百分點,呈現年輕化走勢。但是,鄉村教師老齡化問題依然嚴峻,55歲以上教師佔比,鄉村爲8.8%,鎮區爲4.5%,城區爲3.3%,鄉村高出城區5.5個百分點。

鄔志輝介紹,值得注意的是,全國省域內教師年齡結構分佈並不均衡,在一些未實施“特崗計劃”的縣,29歲以下年輕教師佔比不足10%,而55歲以上老齡教師佔比卻高達33.8%,最高的超過50%。

《報告》還顯示,義務教育階段連續工作10年教師獲得一級教師職稱的機會,城區爲5.3%,鎮區爲4.0%,鄉村爲3.5%,城區顯著高於鄉村。此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持續增長,但增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經費總投入爲24295億元,較2016年增長了38.02%。

探索符合鄉村實際的教育改革

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895個縣全部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當年,教育部出臺《關於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的通知》,提出“着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新發展目標。

與“基本均衡”相比,“優質均衡”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爲中心任務,着力補齊短板、兜住底線,提升薄弱地區、薄弱學校、薄弱環節和困難羣體的教育水平。鄔志輝說,人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提升教育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並非簡單地解決某一因素就能達到。“十四五”期間,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短板在農村,而在農村教育質量影響因素中,鄉村家長教育經驗、鄉村教師專業水平、鄉村教育環境、鄉村兒童健康營養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優化、提高與改進。

“儘管國家已經陸續出臺了旨在提升農村教師質量的優師工程、強師計劃、師範教育協同提質計劃等,但相關政策效果要顯現需要一定的週期。更爲重要的是,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模式更適合於鄉村教育,還沒有形成共識,還需要廣大鄉村校長、教師及相關羣體積極探索。”鄔志輝表示。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尊重鄉村兒童生活經驗與認知基礎的,最好的學習,一定是在熟悉的社區和生態環境中完成的。”鄔志輝坦言,必須深入探索符合鄉村學校特點的在地化教學模式,尊重兒童的經驗,尊重地方的教育資源,尊重鄉村小班教學的特點,鼓勵和激發鄉村學校校長、教師勇擔鄉村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使命,擁抱現代教育理念和方式,系統性重塑鄉村教學與學習模式,探索出一條符合鄉村實際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道路。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