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血氧儀,又下單了氧氣瓶。因爲新冠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很多,如果血氧低了,也能馬上吸氧。當然最終還是要去醫院,但是家裏這些設備齊全了,就能提高存活率。”

半個月前,各大社區平臺上就開始盛傳,如果疫情防疫放開,建議一定要做好四個準備。除了常用退燒藥以外,還要準備霧化器、血氧儀等設備。

21日,樊登發文提醒大家:一定要關注老人的血氧飽和度。連日來,多位專家也提醒,需警惕老人“沉默性缺氧”。

一時間,又把血氧儀推上了風口。近一個月內,血氧儀百度搜索指數日均值爲8956,同比增長2238倍。

事實上,血氧儀斷貨只是疫情期間物資搶購的一個縮影。

從血氧儀,到製氧機,再到霧化器,乃至呼吸機,醫療器械的搶購風潮背後,揭示出互聯網用戶的醫藥焦慮。

血氧儀價格不高,普通家庭也可以配備,但對此有迫切需求的,其實是有基礎病的老人,或是高齡老人,尤其是對身體感知變弱,甚至是失智失能的老人。

而製氧機,其實是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才需要,並且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健康人盲目使用可能適得其反。

對各種醫療器械鋪天蓋地的“搶購潮”背後,誰在助推我們的醫藥焦慮?

“父母五十多歲有基礎病,還沒陽,要不要買血氧儀、製氧機,身邊的幾乎都給家裏預備了。”北京90後白領Miya在小紅書發完帖子,加了#製氧機# #血氧儀# #焦慮#等話題之後,瞬間有了上百條評論。

有網友表示,“父母挺年輕,基礎病也不嚴重,幾乎用不到。”也有網友表示,“手頭再緊張也一定要買,情願用不上,也不要等到用時到處求人,實在不行,至少備一個便攜氧氣瓶,去醫院沒牀位、有牀位也不夠氧氣筒的情況下,還能頂一陣。”

“老家的人一個個倒下,我在北京乾着急。”這幾天,Miya止不住的焦慮,不是因爲自己,而是她不在老人身邊,自從被科普“沉默型缺氧”後,並刷完幾個高贊帖後,她時刻擔心爸媽中招出現類似問題,沒辦法及時被發現、就醫。

這些高贊帖的共同點是案例都過於極致——“爺爺在沒有基礎病的情況下,拍片肺部白了一大片,武漢醫院全都是重症老人,滿到連呼吸機都沒有,還好之後有其他醫院接收。”

這些好心分享的網友還會在帖子中着重提醒,“家裏有老人感染的一定要備血氧儀”,“那些說沒用的都是家裏老人沒經歷過的”。

多個極致事例集中推送的氛圍,戳中了Miya的痛點,她的焦慮情緒越來越嚴重。

不過目前的現狀是,血氧儀難買且貴,特別是前有布洛芬、連花清瘟、抗原試劑盒的缺貨教訓,很多年輕人不想等爆發嚴重的時候搶購。

或許因爲年輕人都是一樣的想法,線上電商平臺早已斷貨,在小紅書,血氧儀的作用很好查,但選什麼牌子難以判斷,網友們會跟風買頭部大品牌。

“原本不超過80元的魚躍,現在在淘寶賣到了339元,京東是299元,但需要每天十點限量搶購,還是預售十五天,甚至疫情嚴重的地方,快遞不一定及時送到。”Miya無奈說道。

也有不少網友會在小紅書發文痛批“魚躍血氧儀、海龜製氧機漲價”,順便求助其他購買渠道。

Miya發現了不對勁,近兩天,不少品牌、商家開始顯性或隱形引流,趁機販賣焦慮。

一種是在博主分享自家老人治病經歷的評論區引流,以製氧機爲例,其中一個作用就是可以延緩病情發展,被個別商家渲染成治癒致命的重症肺炎,網友被引發焦慮後,會立即私信,商家會表明,“這是醫用的8L製氧機、全新、賠錢出,4300元,現貨,順豐包郵。”

據剁主瞭解,目前,家用製氧機的價格在2000-7000元之間,在隨機諮詢的三家旗艦店中,均出現缺貨狀況。

還有一種是發帖子拉踩同行,之後以消費者身份帶出自己的品牌,比如“魚躍發國難財,普通店家的血氧儀可以嗎?我在拼多多買了一個。”有的說自己的品牌功能好、性價比高,有的說自己不漲價、很良心,還有說自己就是做血氧儀的廠家,之前都是出口國外的。

Miya被安利後,到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臺搜時,看到店鋪圖片大紅字寫着“絕不漲價”,再看商品評價,清一色的3000+好評內容,她開始懷疑自己前面經歷的一切都是營銷手段,甚至上午收藏尚未購買的58元血氧儀,下午就翻倍售賣,再刷小紅書時,就看有網友發帖反饋同款店鋪:“被騙了,買回來貨不對板”。

00後阿智則告訴剁主,近期,每到半夜,他的抖音首頁就會頻繁推送賣血氧儀的直播間,幾乎都是工廠店在帶貨,客單價都在百元以內,主播的話術離不開以下幾點“某東某寶某多基本品牌都沒貨,我們能拍就能發,質保一年”,“家裏老人小孩都需要,我們只把有限的庫存賣給最需要的人”,“你在別的地方能找到現貨嗎?我一上架,轉瞬就沒”。

還有最爲投機的是一些博主,在測評新冠之後,又開始測評血氧儀。阿智說,他已經刷到幾個千粉博主爲了接廣告,發帖說自己家裏老人生病,推薦大家買血氧儀,幾十萬的點贊,同款的同時,連文案都一模一樣。

甚至有的海外博主還會用自己的親身經驗來吸睛,比如做美甲會影響指夾式血氧儀的使用,偏移購買血氧儀的重點。

對於年輕人來說,目前的社交平臺一會兒有朋友分享買血氧儀和製氧機,一會兒又刷到有人說沒必要,衆說紛紜、信息難以分辨的同時,還有一批商家、品牌順勢漲價,牟取暴利,當大家都買不到的時候,經銷商們再進一步火上澆油。

惡意的輿論炒作加上滿天飛的謠言發酵,血氧儀、製氧機之外,呼吸機、氧氣罐、輪椅、甚至擔架,成了“互聯網自救清單”,很多人買不到只能陷入無限的恐慌中。

弔詭的是,在線上血氧儀翻倍漲價、製氧機脫銷下架之時,北京等一線城市除外的線下毫無波瀾,特別是在四五線城市,基本沒人在乎,貨源充足,甚至會比線上便宜。

剁主打電話給方圓十里的北京線下藥店,要麼表示沒有貨,要麼表示只賣給醫院,不賣給個人。線上在美團買藥等界面搜索“血氧儀”,價格均漲到200元以上。

而在Miya的家鄉洛陽,血氧儀在醫療器械店可以買到,最貴只需要150元,直接聯繫工廠發貨,醫院、藥店幾乎沒有不售賣血氧儀的。

小藝的媽媽是一位醫生,年輕時就在ICU工作過,在她們的經驗看來,關於血氧儀,有肺部基礎病的高齡老人可以備上。

但製氧機則完全不同。

像一些需要製氧機的家庭,基本之前都在醫生的建議下配備到位,很少到現在去問“我需不需要製氧機。”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學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查瓊芳詳細舉例,通常情況下,在呼吸科有兩種疾病,建議家屬給患者買製氧機,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嚴重的間質性肺病。

如果老年人無基礎疾病並接種了疫苗,不必要準備製氧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吸氧需求,也應遵醫囑使用,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導致嚴重健康問題。

更離譜的搶購,是呼吸機。

呼吸機分爲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用於治療呼吸暫停綜合徵(即打呼嚕),並不能治療新冠;有創呼吸機需要插管,必須在醫院使用。

如果只是針對新冠,購置呼吸機幾乎沒有任何必要。

微博大V“柴知道”一條關於呼吸機和製氧機的科普視頻下面,網友們掀起了一場“論戰”。

“關注柴很多年了,但第一次對柴的科普有些失望。這次科普足夠理性,但也足夠欠缺對於現實情況的考慮,沒有考慮到現在醫療資源如此緊張的當下,如果無法及時入院,血氧飽和度又不斷下降的狀況應該如何解決?”

“都建議重症就醫,但是在城市120排了100多號人,哪醫院哪有說就診就就診的?從血氧下93到送醫吸上氧氣都不知道過多久,反正我買了。個人覺得製氧機還是有用,至少買幾瓶氧氣,主要用在發病,到醫院,這段時間撐住。因爲醫療擠兌或者各種意外耽誤時間的情況很難免。”

在評論區,關於醫療資源擠兌的擔憂,超越了對於呼吸機、製氧機必要性的討論。網友們大聲疾呼,在“科普”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可能遭遇的極端情況。

但實際上,家用氧療設備只有非常狹窄的應用場景和很有限的安寧緩和治療效果。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韓淑華表示,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家用設備會立即失去作用。隨着奧密克戎的病理機制變化,使得家用氧療設備的價值進一步大幅降低。

顯然,焦慮的網友更需要的是情緒釋放的出口,而醫療器械的消費,成爲緩解焦慮的良藥。

另一方面,幾乎所有互聯網平臺都有個性化算法推薦功能,只要搜索了相關信息,接下來用戶就容易被大量的焦慮宣泄的內容包圍,從而讓自己的醫藥焦慮愈發嚴重。

簡而言之,疫情之下,平臺信息繭房直接加重了人們的醫藥焦慮。

事實上,在社交媒體上,人們更傾向於分享“嚴重的事故”,各種極端的信息主導着輿論場,人們往往忽視了這些極端案例背後的概率問題。

“其實絕大多數老人都康復了,只有不好消息的人們纔有表達欲。我媽70歲了,糖尿病引發了各種基礎病,還每個星期透析,也很快就好了。”

在小紅書,一則《有沒有誰家七八十歲老人感染後康復了呀》的帖子,治癒了很多人的“焦慮症”。

“我姥姥84歲有新冠,日常喫一大把藥,20天前打的第一針疫苗,陽了都沒發燒,就咳嗽了幾天,現在已經好了。比我陽完虛的要死的狀態好多了。”

“我擔心我姥姥,都快焦慮死了。這篇帖子下面的留言,極大緩解了我的焦慮,感謝姐妹們。”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