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悅 徐芸茜 北京報道

優秀的工業文化不僅能振興民族品牌,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還能在提升產品質量、變革增長方式、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2月2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年工業文化發展大會暨第六屆中國工業文化高峯論壇在廣州舉辦,聚焦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新消費等產業文化發展熱點開展對話交流。

目前,我國工業文化發展已駛入快車道,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與文化融合日益加速,工業文化支撐作用愈加彰顯。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映昆表示:“工業文化作爲工業的軟實力,其地位、作用正逐步凸顯。”通過舉辦首屆工業文化發展大會,開展一系列探索行動,旨在進一步凝聚文化上的共識,“提煉與弘揚中國工業精神,塑造與傳播新時代中國工業形象”,從而在推動“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文化的支撐作用。

“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把穩增長作爲頭等大事,全力以赴推動工信產業高質量發展。在企業服務上,我們用心服務助企紓困解難,推動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在產業項目上,我們狠抓招商落地,推動一批項目建設投產。在數字化轉型上,我們創新謀劃‘四化’賦能行動,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廣州市政府副祕書長、一級巡視員,廣州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高裕躍表示。

2022年工業文化發展大會在穗舉辦

工業是強國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文化發展,而工業文化建設也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把工業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以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許科敏表示,弘揚工業精神,推進中國特色工業文化發展,凝聚和振奮工業戰線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提升文化軟實力,支持各行業企業開展工業文化賦能產業發展專項活動,有效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傳播交流,鼓勵創作各類工業題材的文化作品,塑造傳播新時代中國工業形象。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強化統籌協調、加強政策支持、完善發展體系、促進人才培養、優化公共服務,有效激發工業文化發展動力和活力。

事實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始終把工業文化建設作爲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工業文化建設,與有關部門、地方持續強化政策引領,先後印發《關於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推動工業文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與此同時,各地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多措並舉出臺相關法規、行動計劃等。工業文化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工業遺產保護傳承成效顯著,工業文化影響力持續增強,弘揚工業精神的氛圍加快形成。

此次大會在開幕式上舉行了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授牌儀式,同時還發布了首批教育部、工信部聯合設立的工業文化專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名單、國內首部工業文化藍皮書《中國工業文化發展報告(2022)》。開幕式上,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指導下,正式發起成立“工業文化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打造工業文化國家級智庫。

目前,我國已認定5批共194項國家工業遺產,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與教育部聯合共建工業文化專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59家。

廣州推動工信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廣州市一體化領悟和把握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繫和邏輯要求,以“四個出新出彩”的重點突破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高裕躍表示,2022年,廣州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把穩增長作爲頭等大事,全力以赴推動工信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廣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汽車製造業是全市工業增長的重要支撐,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0.0%。高技術製造業保持較好增勢,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工業機器人、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等工業數字化轉型產品產量增勢穩定,同比分別增長26.1%和21.7%。

“在產業項目上,我們狠抓招商落地,推動一批項目建設投產。圍繞產業堵點痛點,”高裕躍表示,針對性出臺“汽車穩鏈補鏈強鏈20條”、“中小企業紓困10條”等一攬子政策,已切實推動一些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二期能擴項目以及第二智造中心、廣汽豐田五線、TCL華星光電t9等項目建成投產,國產大型超高清視頻轉播車正式量產下線,全車超高清視頻系統國產化率超過70%。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當前推進實施“鏈長制”“集羣制”,重點建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21條產業鏈,目標打造8個萬億級產業鏈羣、超20個千億級產業鏈羣、一批百億級新興產業鏈羣,形成“萬千百”規模化產業鏈羣梯隊。

在上半年滬蘇疫情對產業鏈造成衝擊期間,廣州採取“前方+後方”聯合作戰模式,派人到蘇州前線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累計幫助企業解決涉滬蘇疫情訴求316項,合計挽回產值200多億元。

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廣州市累計建成5G基站約7.63萬座,5G用戶超1400萬戶,廣州港南沙四期5G智慧碼頭項目投入運行。

目前,廣州創新謀劃“四化”賦能行動,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通過出臺《廣州市培育“四化”賦能平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聚焦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主攻方向,加快選育一批“四化賦能”平臺。

高裕躍強調,下一步,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打造數產融合的標杆城市、先進製造業強市,堅持“5686”工作,站在更高起點上賦能新型工業化建設、助力企業跨越式提升,服務推動我市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