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肖世清    每經編輯 馬子卿    

2022年12月30日,央行網站消息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2年第四季度(總第99次)例會於12月28日召開。

與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2年第三季度例會比較,本次例會對貨幣政策的表述爲“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化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要精準有力,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增強信心,攻堅克難,着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着力支持擴大內需,着力爲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考慮到目前內外複雜環境,預計穩健貨幣政策繼續採取總量加結構性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受困行業企業、製造業、科創企業和重點新興領域支持,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內需加快恢復。”

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衝突持續,外部環境動盪不安,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本次例會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召開,爲理解2023年初貨幣政策取向提供了一個重要觀察窗口,特別是在前期受經濟向好預期帶動,市場中長端利率上行較快的背景下。

王青分析認爲,首先,本次例會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較爲謹慎,強調“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這一方面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一致,另一方面則源於當前正處於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初期,2023年一季度實際感染人數還會處於多發階段,加之樓市依然低迷,宏觀經濟仍將面臨一定下行壓力。這意味着2023年初貨幣政策還將延續穩增長取向,一季度各項金融支持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周茂華表示,本次報告提及三重壓力及全球經濟趨緩,目前國內經濟處於恢復期,預計後續央行會協同財政等政策,落實好一攬子政策措施,穩健貨幣維持略偏松格局,繼續爲經濟復甦提供有力支持。

王青表示,本次例會強調,“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要精準有力,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近期央行也指出,2023年貨幣政策“總量要夠、結構要準”,並明確2023年貨幣政策的力度不會小於2022年。

王青認爲,“總量要夠”主要是指2023年新增信貸規模不會低於2022年,預計有望達到22萬億左右,高於2022年的約21.4萬億(1~11月爲19.9萬億)。寬信用將成爲助力2023年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一個重要支撐因素。

重點發力基礎設施建設

會議指出,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和帶動基礎設施建設。王青認爲,這意味着2023年一季度基建投資有望繼續保持兩位數高增,企業中長期貸款也將延續大規模同比多增勢頭。另外,在金融發力穩增長過程中,2023年一季度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將在當前歷史最低水平基礎上進一步下行,這將主要依靠挖掘LPR報價改革潛力來撬動。這是當前激發市場主體信貸需求,以寬信用助力穩增長的一個主要發力點。

同時,王青指出,儘管以美聯儲大幅加息爲代表,外部金融環境仍在較快收緊,但在國內物價形勢整體穩定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有充分條件“以我爲主”。2023年國內經濟增速反彈、美元指數有望延續當前的高位下行趨勢,人民幣匯率將展現更強韌性,不排除出現一定幅度升值的可能。這意味着匯率因素對一季度貨幣政策靈活調整、適度向穩增長方向發力的掣肘效應也在減弱。

信貸投向上,會議指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繼續做好“加法”,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落實好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會議還指出,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狀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務,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王青認爲,2023年信貸結構中“居民弱”的狀況將明顯改善。企業貸款方面,預計伴隨經濟增長動能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好轉,以及銀行風險情緒好轉,2023年銀行向企業提供的短期貸款規模預計將有所下降,中長期貸款則會相應多增,貸款期限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