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2023年,我國將繼續打破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加大對民營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和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力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專家分析指出,以往民企在參與國家重大戰略上尚存一定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近期接連的表態是一種改革的積極態度,對於提振民企信心、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有極爲重要的正面意義。同時,民企自身的發展和突破往往以現實問題爲導向,由其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將在發揮民間資本優勢的同時,更好地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先鋒”領域

在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的過程中,哪些領域將是“先鋒”?

2022年11月7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將支持民間投資參與102項重大工程等項目建設。根據“十四五”規劃的102項重大工程、國家重大戰略等明確的重點建設任務,選擇具備一定收益水平、條件相對成熟的項目,多種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其中,交通、水利、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碼頭及相關站場、服務設施建設等是《意見》指出的首批重點,鼓勵民間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積極採取以工代賑方式擴大就業容量。

“與傳統重大工程相配套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以及與其他城市服務的系統集成,也將是民企的優勢領域,適合以合資建設、外包運營等模式實施。”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唐大傑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在國資發展乏力的新能源領域,民企可以唱主角,國家應該大力支持民營資本投資發展,開拓全球市場。這是國際競爭戰略的一部分。”

同時,《意見》明確,支持民間投資參與科技創新項目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民營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任務。支持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鼓勵平臺企業加快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操作系統、處理器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

消融壁壘

值得注意的是,趙辰昕在表示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時,特別提到要“繼續打破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

“在有關國計民生、國家重大戰略的項目中,民企往往缺位。”唐大傑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了民企以往在參與重大戰略項目時存在的壁壘,“首先,以往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主要由國企參與,是計劃經濟下的慣性壟斷造成的,這種慣性導致民企在一定時期內缺乏人才和技術積累,即使允許准入也有很大難度。比如城市的水務企業,這在很多國家已經有很成熟的民營模式,但在我國卻是一塊很難切得動的蛋糕。”

“其次,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以往除了壟斷性之外,還存在安全性壁壘。因爲國家安全、戰略需求與保護股東利益的邊界很模糊,限制和壁壘是常態,開放准入則是例外。”唐大傑說。

在他看來,國家發改委此前發佈的《意見》和這次表態是一種改革的積極態度,對於提振民企積極性有正面意義,“不過,這些積極的《意見》尚需在其他各部委、各級地方政府、各個國企項目業主,在項目規劃、執行和招標過程中,將規則定得更開放、對民企更友好。這需要一個細化、落地的過程”。

另外,《意見》還提出了民企的一系列細化幫扶政策,如在安排各類政府性投資資金時,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積極利用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建設。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相關項目招投標中,對大中小企業聯合體給予傾斜,鼓勵民營企業參與。

多贏格局

“積極推動民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給雙方帶來的利好是相互的。一方面,民企主要短板在資金不足,或者說沒有國企那麼多的低利率和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同時,民企產權常常得不到有效保護,在競爭中處於劣勢。而參加重大戰略項目可以使民企享受到一系列優惠政策,彌補短板。”唐大傑認爲,“另一方面,民企除前述兩點外有着較高的優勢競爭力,比如成本控制、技術創新、市場運營、人才培養、國際競爭等。將這些優點帶到重大戰略項目中,可以給項目帶來包括資金在內全方位的助力。”

在他看來,騰訊和聯通的混改是民企參與重大戰略項目可供民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參考的一個典型案例。

“混改的概念不是讓民企直接投資,而是把部分的經營項目拿出來單獨註冊公司、單獨運營,騰訊不會介入聯通的骨幹網和核心數據。”唐大傑介紹,“第一次混改,騰訊利用自己的遊戲業務等幫聯通賣了很多流量,第二次混改是助力聯通加強產業互聯網能力,佈局5G通信時代的4K、8K等高清視頻產業,給聯通的業績帶來很大提升。”

日前發佈的中國聯通財報顯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國聯通服務收入達到2396.54億元,比上年同期提升7.8%。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156.67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1.2%。營業收入和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絕對值再創上市以來的同期最高水平。而與混改高度相關的聯通產業互聯網業務則實現收入531.5億元,同比大幅提升29.9%,佔服務收入比值達到22.2%。

“很多民營經濟不是‘爲了科研而科研’,而是爲了解決實際問題而進行科研,因此往往起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裏面的動力機制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例如在無人機、無人交易、無人物配、人工智能、無人碼頭等領域,都有民營經濟的創新成果。”洪濤介紹說,“如阿里京東的無人倉、智能倉的建設,較好地實現了‘6·18’‘雙11’等快遞高峯期的物流問題,現在已經可以實現每天7億包裹的最高峯值,預計將來可實現10億包裹的最高峯值。此外,現在節慶高峯期交易基本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都與其現代科技在發揮着非常大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