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撐到新年,12月29日,重慶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發佈了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重慶)(以下簡稱“天府可樂”)的破產清算的公告。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發佈《企業破產清算案件管理人選定公告》顯示,本院在審理關於(2022)渝05破申818號申請人重慶輕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申請被申請人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重慶)破產清算一案過程中,決定採取隨機搖號方式產生破產管理人,並最終選定“重慶海川企業清算有限公司”爲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重慶)的破產管理人。

天府可樂起家於四川成都,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輝煌時期,天府可樂曾被定爲國宴用飲料。當時,天府可樂在全中國建有108家聯營廠,年銷量高達20多萬噸,利稅超過7000萬。在配方上,原料用到了川產白芍的天府可樂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可樂。

隨後,外資可樂品牌開始通過併購的方式搶佔市場。包括天府可樂在內的八大飲料廠中的七家,先後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吞下。其中,1994年天府可樂與百事可樂共同成立了合資公司重慶百事天府公司,百事可樂通過這次收購,獲得了全國各地的聯營廠,此外還擁有了天府可樂覆蓋全國的銷售渠道。

當然,天府可樂也提出,要求雙方約定合資公司生產的天府可樂應不低於總飲料產量的50%。

但除了第一年百事可樂按照合約生產之外,隨後幾年就不斷壓縮天府可樂的產量。1996年,百事可樂控股下的合資公司天府可樂的生產份額已經不足25%,且一大批原天府可樂管理人員被剝離。

隨後,天府可樂在合資公司總飲料產量中銷量佔不到1%,合資公司累計虧損7000多萬,債務纏身的天府將所持百事天府所有股權全部售給百事,天府可樂由此停產。

而其他被外資收購的本土飲料廠,如天津山海關、瀋陽八王寺、北京北冰洋、廣州亞洲和青島嶗山大多也都是類似境況。

隨着近年國貨復興,天府可樂在與百事可樂經歷了一系列關於商標和配方的訴訟糾紛之後,終於在2016年高調復出。

但復出之後其業績卻並不樂觀。2021年,天府可樂(重慶)飲品公司營收1651.87萬元,淨利潤-1832.47萬元;2022年1至5月,營收932.55萬元,淨利潤-407.22萬元。

天府可樂所面臨的困境,主要仍是源於目前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中國汽水市場的強大壓力。當它宣佈迴歸時,確實因爲“情懷”而吸引了大批消費者關注,但一波熱點過去之後,它也難敵兩大主流品牌的競爭。

此外,目前天府可樂的營銷依賴“國潮熱”和情懷效應”。 天府可樂市場主要在川渝兩地,在包裝上宣傳 “不只是熟悉的味道”,以地域特色與童年記憶吸引消費者。與之類似,老子號汽水品牌北冰洋也主打懷舊牌,然而營銷投資不菲,且難以長紅。地域文化在塑造品牌招牌時,也侷限了品牌的市場規模。

國貨汽水要實現復興,產品其實是關鍵。天府可樂市場反應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在產品研發、產能擴充上投資有限。此前撤出上市的老國牌冰峯飲料,也一直受產品單一所困,其橙味汽水在2018—2020年,佔主營收入的比例均超過80%。此外,新消費品牌如元氣森林等都開始研發可樂味的氣泡水,並主打0卡,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年輕客羣。

遺憾的是,國產汽水錯過了最爲黃金的時代,眼下只剩下唏噓退場的背影。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