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綜合自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上游新聞

部分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臨時防疫措施,我外交部最新回應

近期,中方宣佈將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並出臺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很多國家對此表示歡迎。但有一些國家這幾日開始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臨時防疫措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發佈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後,不少國家反響熱烈,我們對此表示讚賞,將繼續因應疫情形勢,不斷優化調整防控措施,爲中外人員安全健康有序往來創造更好條件,更好保障對外交流合作。

毛寧表示,關於對中國旅客採取臨時防疫措施的問題,我願再次表明中方態度。我們願同國際社會加強溝通,共同努力戰勝疫情,同時也認爲部分國家採取僅針對中國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學依據,一些過度做法更讓人不能接受。我們對試圖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達到政治目的的做法表示堅決反對,將針對不同情況本着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當事人回應發朋友圈致蒙脫石散脫銷:民警找上門 已做筆錄

近日,小夥發朋友圈致蒙脫石散一夜脫銷。發佈者稱“XBB1.5毒株在美國登頂,大家要屯點蒙脫石散、整腸生、諾氟沙星”,隨後蒙脫石散等藥物一夜脫銷,登上新年熱搜第一,引發多位醫學專家闢謠。據上游新聞消息,當事人回應稱,無錫當地的民警找上了門,自己已經在派出所做了筆錄,民警告訴他,XBB攻擊心血管和拉肚子屬於虛假消息,但他只是發在朋友圈,並沒有主動散佈到微信羣、微博等公衆平臺,所以只進行了批評教育。關於網絡流傳他在無錫某工廠的研究所修打印機等傳聞,其表示自己不會修打印機,做的是共享打印機網絡這塊。

專家:第二波高峯可能在五六月份

規模將爲現在25%-50%左右

2023年中國是否將面臨多波感染高峯的問題,近期頗受關注。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蒙國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至於三個月一次,但半年是有可能的。第二波高峯可能在五六月份。根據對周邊城市及地區評估,第二波疫情規模將遠小於現在,將爲現在的25%-50%左右。因此不需要過分緊張。

新冠感染重症發生率多高?怎麼救治和預防?

目前,各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增加。重症發生率、救治情況如何?怎樣預防重症?人民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專家,一起來看。

重症發生率多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當前,我國流行毒株爲奧密克戎變異株,毒株傳染性極強疊加人口基數巨大,感染人數比較多。現階段感染者以輕症爲主,部分爲普通型,少數高齡老人和患嚴重基礎病的發展爲重症和危重症。輕症病例肺部影像正常,無肺炎表現,症狀以發熱、乏力、全身痠痛以及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爲主,部分患者伴有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大部分人3至5天體溫能恢復正常,其他症狀逐漸改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北京定點醫院目前收治的感染者中,重症、危重症佔比爲3%至4%。來就診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普通型。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院長康焰:近3周,天府醫院ICU累計收治46名重症患者,佔有症狀感染者的1%。從就診情況看,發熱門診每天約有450名就診患者,需入院治療者佔有症狀患者的10%左右。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儘管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下降,但因爲感染者基數龐大,重症絕對人數也不容忽視。像上海這樣的城市,高齡老人和有基礎病的脆弱人羣絕對數不小,即便感染成爲重症的比例很低,也會給醫院重症資源造成很大壓力。

重症治療情況如何?

童朝暉:我國救治方案已經更新到第九版,對重症、危重症患者,從預防到治療都有比較完整的方案,包括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案,經過3年臨牀檢驗,已經很成熟,對收治的重症患者能夠快速、有效救治。3年當中,各家醫院的重症、呼吸、感染等科室醫生都在臨牀實際救治中積累了比較好的經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鐘鳴:我們對於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首先採取早期抗病毒的治療,比如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根據病情需要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對於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呼吸機、高流量氧療和ECMO等設備,對患者進行呼吸支持。加強對症治療,比如對休克的患者進行補液、使用血管活性藥物、進行營養支持治療等。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內科主任吳偉:中醫藥在疫情發生以來顯示出確鑿的臨牀療效和特色優勢。我國總結出來的“三方三藥”以及各地中醫、中西醫結合的經驗表明:對於輕型、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僅以中醫藥治療就有效並可阻止向重型轉變。對於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醫協同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

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目前全國總體牀位資源和設備資源能滿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全國重症醫學牀位總數是18.1萬張,平均10萬人有12.8張。其中,三級醫療機構的重症醫學牀位數是13.34萬張,可轉換的ICU牀位是10.48萬張,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重症牀位使用率平均爲50%左右。

怎麼看待“白肺”?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曉春: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肺炎主要表現爲急性呼吸衰竭。從CT影像上看,當肺部損失比例很高,會表現爲白肺,並不是只要出現肺炎就是白肺。出現白肺的患者往往是危重症患者,他們在所有新冠患者中佔比很低。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何英利:導致重症肺炎並出現白肺的因素不只是感染新冠病毒。過去,醫院也會收治一些白肺患者。冬季感染流感病毒、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都可能導致重症肺炎;高齡老人、基礎疾病患者、重度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後,更容易發展爲重症甚至危重症。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於凱江: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臟、腎臟疾病等基礎疾病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和重度吸菸者,這些都是重症肺炎的高危人羣。

會有後遺症嗎?

李蘭娟:從目前臨牀病例治療來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極少數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恢復後可能存在肺纖維化。做到“儘早發現、儘早治療”,絕大部分患者都不會留下後遺症。

馬曉春:患者在ICU能得到規範的治療,除了部分特別高齡、有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外,絕大部分患者預後情況不錯。從3年的臨牀觀察看,無論肺功能還是影像學,患者預後情況良好,肺部有殘留明顯損害的情況極少。

如何預防重症?

張文宏:營養是救治感染者的基礎,怎樣強調都不過分。呼籲養老院、居家老人,千方百計保障老年人優質蛋白攝入,做到營養多樣化,保持蔬菜、碳水均衡,增強老年人抵抗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張麗娜:脆弱人羣要做好個人防護。儘量避免前往人羣密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式場所。外出時佩戴口罩,最好是N95口罩。加強手衛生。與人接觸時,保持“一米線”安全社交距離。若同居的人感染,要做好隔離措施、戴好口罩、單間居住、不共餐,最好不共用衛生間。

鐘鳴:全程接種疫苗之後,高齡老人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有顯著下降。在臨牀救治中發現,全程接種疫苗的人羣,康復的概率比完全沒有接種疫苗和沒有全程接種疫苗的人羣概率要高。

老年人居家體徵怎麼觀測?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程真順:老年人感染後,如果發熱時間太長,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監測血氧飽和度下降且低於93,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早預警、早發現、早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減少重症的發生。

童朝暉:老年人肺炎起病較隱匿,沒有明顯症狀,不能按通常的肺炎、發燒、咳嗽、咳痰等年輕人的症狀來觀察老人。如果老人感染後食慾減退、愛睡覺、打不起精神,病情可能加重。此時,家人或陪護人員要仔細查看老人呼吸是否加快、是否喘氣、有無胸悶症狀。若有,應及時送醫院就診,防止病情加重。

寒冷季節加上新冠病毒感染,慢阻肺、支氣管擴張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發病多,病情可能加重並出現肺炎。這類患者如果出現病情急性加重,需要吸氧,建議在家裏設置氧療設備。要堅持用藥,天氣寒冷時最好不外出,這有利於減少病情發作次數。新冠病毒、感冒、流感、細菌感染都會導致慢阻肺加重,如有發燒和肺炎症狀,應及時住院治療,以防出現重症肺炎。

丙種球蛋白成“搶手貨”?專家:不建議在家自行使用

近期一些治療新冠的抗病毒藥物熱度很高,那麼真的有所謂的“特效藥”嗎?靜脈用丙種球蛋白成爲不少網友防疫的“搶手貨”,其價格也隨之猛漲,有必要儲備嗎?國家衛生健康委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了解讀。

童朝暉:目前沒有“新冠特效藥”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介紹,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一些抗病毒藥物能夠抑制、干擾新冠病毒複製,但是這些藥物需要在感染早期使用,並且要在醫生指導下規範使用。

童朝暉稱,抗病毒藥物在發病5天內特別是48小時內使用效果更好。病毒剛進入人體,剛開始複製的時候早用,這些藥物能干擾病毒的複製,減輕病毒的載量,減少對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再通過自身的抵抗力,減少向重型、危重型發展。如果一旦到了重症、危重症,這些抗病毒藥是無效的。

抗病毒藥物使用不當會出現哪些風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介紹,使用抗病毒藥物要注意一些不良反應和副作用,一定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王貴強說,抗病毒藥物都有一定副作用,有些藥物之間相互作用,有些會有副作用出現。像有些肝腎功能嚴重損害的病人,有時候要調整劑量,有時候不能使用,所以是藥三分毒,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來使用這類抗病毒藥。

丙種球蛋白只適用於重症感染

不建議在家裏儲備

近日,第九版診療方案裏推薦的另一種治療藥物——靜脈用丙種球蛋白,也引發不少網友求購。

對此,王貴強介紹,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能夠減少炎症反應,但只建議在治療重症病人時使用,“基本都是進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現炎症因子風暴等特定情況下使用纔有效果,不適合在家裏使用,也沒有預防新冠感染的作用,不建議在家裏儲備。”

XBB會在我國引起新一輪流行嗎?一圖看懂

XBB是奧密克戎BA.2的分支,它主要表現的特點是免疫逃逸的能力增加。XBB毒株致病性如何?會二次感染嗎?

校對:廖勝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