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邢曉婧 劉彩玉 李潔禕 李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日發佈關於做好新冠重點人羣動態服務和“關口前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提到的不少內容,都與社區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關。《環球時報》記者日前探訪了北京市朝陽區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話多位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聽他們結合自身經歷講述社區醫療機構在疫情防控以及守護居民健康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跟着家庭醫生上門出診

爲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綜合管理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服務作用,堅持“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預防和減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發生……因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通知。其中特別提到“強化重點人羣包保聯繫”“主動做好重點人羣動態服務”。而這些內容其實就是《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中瞭解到的社區醫院構建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系統正在做的部分工作。

2日正值元旦假期最後一天,上午9時,跟隨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嶽欣鋒和護士王青華的腳步,《環球時報》記者抵達轄區內曹廣彬老人的家。曹廣彬老人今年88歲,患有膽囊炎、胰腺炎等基礎病。去年12月上旬,曹廣彬開始發燒,家屬以爲是炎症引起的發熱,帶其前往某大醫院就診,被確診爲新冠陽性。

曹廣彬的兒子曹月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社區醫院瞭解到相關情況後,多次詢問老人的健康狀況,成立老年人治療小組,統籌協調檢驗科、放射科、注射室等各個科室的醫療力量,組織醫護人員上門會診。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曹廣彬老人現已能夠下牀活動。2日上門出診結束後,曹廣彬老人哽咽地說,“大夫們真的是盡心盡力,非常感謝”。

通知中提到,要明確網格內65歲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羣體聯繫服務包保團隊。參與包保團隊工作的人數要與所聯繫服務的重點人羣數相匹配,每個團隊至少指定1名醫務人員提供專業指導。

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書記、主任劉運傑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社區醫院設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後,居民可享受健康檔案信息維護、預約就診、慢性病隨訪、巡診等健康服務。家庭醫生可以充分發揮“網底”作用,做到隨時回訪,同時關注重點人羣,採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提供家醫服務。

通知要求,發揮家庭醫生聯繫羣衆和主動服務作用,利用雲服務、電話、微信、視頻等非接觸方式或上門隨訪等面對面服務方式,做實紅黃綠色標識重點人羣健康服務,做到“六個落實到位”。

嶽欣鋒醫生在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近10年,由他負責的簽約居民超過1300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約佔其中的60%至70%。嶽欣鋒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社區醫院建有老年患者檔案,會定期回訪,及時瞭解和掌握轄區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有助於評估風險、設計預案,切實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醫聯體”統籌調配醫療資源

通知表示,要加強醫聯體牽頭醫院對基層的支撐。加強醫聯體內部衛生人力資源統籌調配,通過下沉巡診、人員派駐、建立遠程醫療協作網等方式,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力不足問題。

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自2012年加入北京朝陽醫院醫聯體以來,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朝陽醫院密切合作,能夠根據居民的健康狀況和醫療檢查需求,幫助轄區居民預約“醫聯體”內專家就診,協助辦理轉診、會診、綠色通道、特殊檢查以及住院等相關手續。

“我認爲醫聯體的建設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重要載體。”劉運傑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作爲朝陽醫院緊密醫聯體成員單位,我們建立了上下轉診、會診綠色通道。朝陽醫院的急診科主任、呼吸科主任、心內科主任以及護士長與本中心醫生組成了專家治療組,有20餘名多學科專家到中心出診、帶教,提升了社區醫院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我們還與朝陽醫院共建朝醫急診危重症與心血管康復、朝醫呼吸與呼吸機依賴康復兩個病區,加上中心已成立的腦卒中病區與中西醫骨傷與骨關節病病區,形成250張牀位的四大特色病區。”

劉運傑介紹說,“向上”,中心的重症患者可以走綠色通道轉診至朝陽醫院;“向下”,比如現在去急診的患者特別多,朝陽醫院肺炎輸液的患者可以轉診到社區醫院的病房裏接受後續治療。此外,中西醫心內、腦血管等專家也會參與社區醫院的出診工作。

通知還提到,各地要爲高齡老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風險人羣和困境兒童發放“健康包”,包括一定數量的退熱藥、止咳藥、感冒藥、抗原檢測試劑、口罩、消毒用品等;要特別關注空巢(獨居)老人和僅與殘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加強日常聯繫。

發揮指導、篩查兩大作用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日前表示,“超過99%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將在社區醫療機構治療,二級、三級醫院則承擔不到1%的重症救治任務。兩者都很重要,但走出疫情的關鍵在社區醫生,在於分級診療的基層,以及充足的藥物儲備。”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最新的通知表示,要按照服務人口15%-20%的標準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齊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對症治療的中成藥、退熱藥、止咳藥及抗原檢測試劑盒,確保機構可用量始終保持在2周以上。各地根據實際,適時將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小分子藥配送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上級醫院指導下可開展社區醫療救治。強化發熱診室建設,按照標準配齊相關設施設備。在規模較大的居民小區或村以及公共設施內,要通過設置流動服務點等方式,方便居民就近獲得醫藥健康服務。

劉運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社區醫院主要可以發揮兩大作用:第一是指導作用。就新冠病毒感染而言,大多數輕症患者通過用藥休息即可治癒,從開藥到就醫,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能夠解決。以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爲例,退燒藥、感冒藥、咳嗽藥等常見藥品可以基本得到保障。第二,得益於家庭醫生制度,社區醫院可以有效篩查轄區內重點人羣和特殊人羣,提前預判和評估,有利於直接和三級醫院對接。

在談及社區醫院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時,劉運傑直言,“實事求是地說,我國大小城市之間、城鄉地區之間的醫療能力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大城市的醫療條件優於一些二三線城市,城市醫療條件優於農村地區,社區醫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冷熱不均’的情況。”

劉運傑分析說,這種現象看似是醫療問題,實際上是社會問題。優秀的人才傾向於留在北上廣發展,優秀的醫護人員同樣如此,如何能把人才留在基層是需要全社會共同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採訪中,劉運傑對《環球時報》記者強調,加強社區醫院能力建設,實現分級診療並非僅僅針對新冠病毒感染而言,放眼未來,社區醫院對於解決老百姓日常的就醫需求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