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中工國際(002051.SZ)業務持續發展,再攬國際大單。

1月2日晚間,中工國際發佈公告稱,公司與塔什干市政府統一業主服務工程公司簽署了EPC總承包商務合同,合同總金額達20.84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年來,中工國際發力工程業務,持續拓展海內外市場,頻頻攬獲大單。在海內外市場融合發展之時,公司淨利潤結束三連降,2021年以來連續增長,造血能力也實現提升。

簽署20.84億海外項目合同

工程業務再發力,中工國際攬獲國際大單。

最新公告顯示,中工國際與塔什干市政府統一業主服務工程公司簽署了2025年塔什干第四屆夏季亞洲青年運動會和第五屆亞洲殘疾人青年運動會現代體育場館建設項目(一標段和二標段)EPC總承包商務合同。兩個標段合同總金額爲20.84億元,爲公司2021年營業總收入的24.12%。

中工國際表示,該項目是公司“融合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利於鞏固公司在綜合性大型體育場館等民用建築領域的專業優勢,擴大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份額。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年來,中工國際着力拓展海內外市場,發力工程業務,持續攬獲大單。其中,在伊拉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圭亞那等海外市場連續簽署多個重點項目和民生類項目;在國內深耕醫療健康、現代物流、清潔能源、客運索道、智能倉儲等優勢領域,激發內部活力。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公告發現,2022年,中工國際與圭亞那衛生部簽署了1.7億歐元醫院項目、與印尼簽署了18.86億元傑那拉塔大壩建設項目商務合同、與伊拉克簽署4.12億美元天然氣中央處理設施項目等國際項目;國內市場方面,與大連市簽署了5.35億元餐廚垃圾處理廠工程PPP項目合同等。

財務費連降資本結構優化

簽署大量海內外項目,訂單飽滿,中工國際業績持續向好。

資料顯示,中工國際成立於2001年,並於2006年登陸深交所,隸屬於中央直管企業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當前,中工國際重點構建“設計諮詢與工程承包”“先進工程技術裝備開發與應用”“工程投資與運營”三大業務板塊。

上市初期,中工國際營收規模總體保持上升趨勢,淨利潤也曾實現五連增。據Choice數據顯示,2013—2017年,中工國際營收由92.36億元增至109.1億元;淨利潤由7.19億元增至14.84億元,增幅達106.4%。

此後三年,中工國際業績持續下滑,淨利潤更是由盈轉虧。數據顯示,2018—2020年,其營收分別爲135.2億元、106.6億元、79.66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3.51億元、10.54億元、-8383萬元,同比分別下滑8.95%、22.02%、107.96%。

2021年以來,中工國際強化科技引領和協同融合,力推各項改革和經營舉措,有效激發內部活力,推動經營業績持續向好上升。

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收86.40億元、73.44億元,同比增長8.46%、16.06%;分別實現淨利潤2.82億元、3.3億元,同比增長436.93%、42.21%。在此情況下,公司造血能力增強,2022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6.56億元,同比增長105.31%。

此外,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年來,中工國際持續優化財務,完善資本結構,實現財務費連降,尤其2022年,受匯兌收益影響,公司財務費大幅縮減,一定程度上也增厚淨利潤。

據Choice數據顯示,2020—2022年前三季度,中工國際財務費用分別爲3.32億元、8712萬元、-3.84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