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價上漲幾千元,是否會影響你的購買決策?

2023年1月1日,是我國汽車市場政策層面的一個分水嶺。從這一天起,多項汽車市場的補貼政策宣告結束。

最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國家購置補貼政策的退出。這項從2010年開始實施的補貼政策,在經歷了數次取消和延長之後,終於在2022年12月31日畫上了句號。與此同時,上海對插電混動車型的免費綠牌政策也宣告結束。在一張滬牌價值近9萬元的上海市場,插混將失去昔日的優勢。

受影響的不止是新能源車型。2023年1月1日起,2022年減半徵收的部分燃油車車輛購置稅政策不再延續。2022年5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關於減徵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對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如今,這一政策利好也宣告終結。

伴隨這些“真金白銀”補貼政策的退出,成本壓力開始向車企以及市場傳導而來。

2023年,汽車市場會好嗎?

成本壓力增加

根據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對於補貼前售價在30萬元以下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在300-400km以內的補貼9100元,超過400km的補貼12600元,插電混動(包含增程式)汽車,純電續航里程超過50km(NEDC工況)或者超過43km(WLTC工況)的補貼4800元。伴隨2022年的結束,這一補貼政策也宣告終結。

面對政策調整帶來的成本壓力,包括比亞迪、長安、榮威等十幾個汽車品牌紛紛宣佈漲價。

2022年12月31日,比亞迪汽車官方微博發佈《關於車型價格正式調整的通知》稱,比亞迪汽車決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對相關車型官方指導價進行正式調整,上調幅度爲2000元~6000元不等。比亞迪汽車方面表示,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退出以及下半年來電池等主要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是車型漲價的主要原因。

當然,比亞迪也是目前最有底氣上調車型售價的車企。在過去的2022年,比亞迪宣佈了停售燃油車的重大決策,並交出一份漂亮的全年成績單。根據1月2日比亞迪公佈的銷量數據,其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達1863494輛,同比增長208.64%,超額完成了15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

漲價的不只是比亞迪,埃安也已經在2022年11月底宣佈自2023年1月1日起,針對旗下車型價格進行上調,上調的幅度爲3000-8000元不等。奇瑞同樣也宣佈對部分新能源車型售價進行上調,其中包括了小螞蟻甜粉款、小螞蟻魅、小螞蟻30萬蟻粉款和無界Pro車型,漲價幅度爲3000-9000元。與此同時,長安旗下的新能源車品牌深藍汽車,吉利汽車旗下兩大新能源車品牌均宣佈了車型漲價信息。

當然,也有一些車企主動承擔了因補貼退出而帶來的成本壓力。

魏牌宣佈,摩卡DHT-PHEV、拿鐵DHT-PHEV等車型,國補政策到期後指導價不變,企業將自掏腰包補貼用戶4800元/臺(國補基準值)。不過,未來魏牌後續上市的新車或改款車型價格將另行發佈。

零跑汽車則表示,零跑C01上市即熱銷,承諾不漲價,並推出萬元現金補貼等針對性限時優惠措施。

小鵬汽車同樣選擇由企業承擔這部分差價,以保持車型市場端售價的平穩。小鵬汽車2023 年各車型全國建議零售價將保持與 2022 年底的綜合補貼後價格一致。

儘管目前不少車型價格出現上漲,但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也表示:“汽車行業整體並不會迎來漲價潮,與新能源企業相比,傳統車企需求萎縮,漲價底氣不足。”

高增長是否能延續?

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爲574.23萬輛,同比增幅104.6%,這一增幅遠遠高於乘用車市場的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車良好的發展勢頭似乎也說明,這一市場已經不再需要補貼推動,而是進入到市場化的發展階段。

但是,補貼政策的退出帶來的壓力還是客觀存在的。國泰君安研究報告指出,基於政策即將到期帶來的透支,2023年第一季度乘用車銷量存在較大波動,且全年銷量有壓力這一因素,資本市場已經充分反映。

“2023年由於補貼退坡提前釋放了一部分需求,加上消費的信心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恢復,我覺得上半年壓力會大一些。五六月開始應該會逐漸恢復。”在NIO Day第二天的媒體溝通會上,蔚來汽車董事長、CEO李斌表達了對2023年車市的預判,但他同時也表示:“我們經過更難的時候,2019年我們距離破產只有一步之遙,現在不可能比那時候更難。”

“十年來,我國汽車市場供需關係發生根本性轉變。汽車市場已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表示,汽車流通行業正經歷着“寒冬”,2022年可能是進入本世紀以來最難的一年。進入2023年1月,各地疫情感染仍在增加,同時,受春節返鄉和假期影響,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預計汽車消費同比將有所回落。

崔東樹表示,如果沒有政策支持,預計2023年我國乘用車總體零售量爲2060萬輛,出現零增長狀態。另外,依靠乘用車出口慣性增量,2023年廠商批發銷量預計同比增長1%。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達到840萬輛,同比增長30%;而常規燃油車批發預計1510萬輛,同比下降10%。

此前,生產製造和流通領域部分專家曾共同呼籲,支持政策應該向燃油車傾斜,讓燃油車享受和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消費政策環境。另外,崔東樹還建議,延續實施車購稅支持政策至2023年底,並放開車購稅對排量的限制,對2.0升以上排量車型車購稅減半徵收,2.0升及以下排量車型免徵車購稅。上述政策落地後可拉動燃油車增長20%左右,增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500億元以上。不過目前看來,延續補貼的政策最終未能落地。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認爲:“2023年的市場形勢取決於短期政策和經濟形勢的變化。發達國家之所以達到千人170輛之後銷量還在不斷上漲,就是因爲這些國家經濟發展順利的達到了發達經濟體的水平,人均GDP從1萬美元左右一直在往上漲,這是關鍵。所以,我們國家下一步汽車銷量還能不能增長,關鍵取決於未來經濟發展速度如何。”

作者:劉珊珊

編輯:鄭宇

值班編輯:王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