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平稳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注重“关口前移”,应用中医药早期干预

(一)各医疗机构接诊出现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症状的重点人群(高风险)、次重点人群(中风险)时,要把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作为临床救治的原则之一,力争第一时间进行中医药干预。

(二)各医疗机构要依据中医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原则,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医疗机构配置中药制剂和中医技术等中医药服务,减少病情向重型转化。

(三)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当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以下简称中药协定处方)调配、煎煮中药饮片供患者使用,减少患者在医院就诊和等待时间,提升接诊效率。

(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多渠道扩充乡镇卫生院中医(助理)医师人员队伍。统筹选派市、县级中医医院中医医师进行支援,确保每个中医馆至少有1名中医(助理)医师。组织开展农村地区中医巡回医疗,依托地市级中医医院、实力较强的县级中医医院组建中医巡回医疗组,下沉到乡镇卫生院指导开展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

(五)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合理使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提升临床疗效,保障医疗安全。加强中医药治疗方案培训,重点培训临床类别医师使用中成药、医疗机构配置中药制剂和中药协定处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重点培训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重症高风险因素识别判断、中医药康复治疗等内容。

(六)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组织成立省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指导做好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中医药救治。研究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医药干预指引,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中医药疗效,合理使用中医药。

二、强化中西医结合,进一步加强重症医疗救治

(七)重症医疗救治中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要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院级专家组应由中医医师和西医医师共同组建,中医医师应共同参与患者诊疗决策,开展联合查房、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等。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参加多学科联合会诊,共同研究确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负责中医治疗和病情观察。

(八)各地成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要进一步充实中医专家力量,对综合医院进行重症、危重症中医救治巡诊指导。

(九)各医疗机构要在国家诊疗方案指导下,在重症、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中,积极合理使用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中药饮片和中医技术,同质化、规范化开展中医药救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要能够支持中医医嘱的下达和执行。

三、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中医药救治保障工作

(十)各级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要加大对中医药救治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在人员配备、资金支持、药品保供、资质审批等方面破除障碍、解决困难。

(十一)省级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要根据国家诊疗方案,对相关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特别是针对重症、危重症的中药品种,重点储备、保证供应。

(十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疗机构配置中药制剂要及时批准其在辖区内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对应用于重症治疗的医疗机构配置中药制剂的调剂使用申请,原则上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代章)

2023年1月2日

美称中方分享疫情信息缺乏透明度?

外交部回应

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称,中方在分享疫情信息方面缺乏透明度。中方应提供更多疫情信息,这符合世界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白宫新闻秘书皮埃尔称,美及其他国家针对自华入境旅客采取卫生措施,意在保护本国公民,中方不应“报复”。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一直以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和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中方已同世卫组织开展技术交流60余次,“新十条”发布以来已进行两次。中方并继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分享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多国卫生健康专家表示,没有必要针对中国采取特别入境限制。

无论是保护中国人民生命健康,还是促进全球团结抗疫、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中国政府都采取了负责任政策举措,尽了最大努力,作出了重要积极贡献。

我们注意到近期美方一些人针对中国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发表了不少评论。我们也注意到有不少人表示,如果美方当初没有政治化操弄疫情,也像中国政府一样以生命至上态度负责任地应对,无论是美国内还是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形势恐怕都不一定发展成今天这样。

我们真心希望各方专注抗疫本身,避免任何政治化疫情的言行,加强团结,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疫情。

“乙类乙管”后中方对入境人员

采取何种防控措施?外交部回应

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中方对入境人员采取何种防控措施?

毛宁介绍,按照《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要求,1月8日起,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以来华,无需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即可。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对于入境人员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健康申报异常或者出现发热等症状的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如果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可以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

2022医保谈判明日开启!

“灵魂砍价”会否再现?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2022年国家医保现场谈判将于1月5日开启。本次医保谈判将有多款肿瘤高值新药、罕见病新药等首次“开谈”。在价格方面,安信证券分析师马帅分析,按照现行简易续约规则,创新药新增适应症后价格降幅或将在44%以内,与重新谈判可能的50%~60%平均降幅相比,其降幅有所收窄。

多款重磅肿瘤药、罕见病药参与竞逐

根据通过“国谈”初审的药品名单,本次“灵魂砍价”将涉及343个品种,目录内原有品种145个,目录外新进品种198个。其中首款国产双抗、治疗年费上百万元的国产CAR-T、罕见病Castleman病“救命药”等多款重磅新药首次“开谈”。

作为首个国产双抗、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基于 PD-1 的双特异性抗体,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备受关注。据国家药监局消息,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6 月 29 日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目前该药的价格为13220元/125毫克/瓶,除积极筹备此次医保谈判之外,据康方生物透露,“康方生物正在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类的医疗保障体系,并采取患者救助方案,年治疗费用不高于19.8万元人民币。”

除卡度尼利单抗外,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据国家医保局及各大药企公开消息梳理,PD-1/PD-L1 类药物方面,还有 6个国产药物参与本次谈判,分别是已在医保中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 4 家的 PD-1 单抗新增适应症谈判,而复宏汉霖 PD-1 单抗、康宁杰瑞/思路迪/先声药业 PD-L1 单抗等三款产品均为首次参与医保谈判。

在罕见病药物领域,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初审目录中,罕见病药物共19个,病种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除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口服药物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之外,首款Castleman病治疗药物司妥昔单抗、防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拉那利尤单抗注射液、1型戈谢病治疗药物注射用维拉苷酶a等罕见病高值药均在其中。

在2021年医保谈判中,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70万元/针降至3.3万元/针,“灵魂砍价”使得罕见病SMA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被视作是医保谈判高值罕见病药物“零”的突破。而罕见病药物是否会延续“灵魂砍价”的谈判路线,是今年医保谈判最大的悬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天价抗癌药” CAR-T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也首次出现在了本次国谈“初审名单”中。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于2021年9月3日获批上市,是中国第2款CAR-T产品,定价为129万元/支,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复发或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癌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的成人难治性或 24 个月内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

预计价格总体调整幅度或相对温和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根据此前历年谈判情况梳理发现,2018年-2021年间,医保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约为50%-60%左右。

今年医保谈判药品价格总体降幅是否会有波动?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保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在价格谈判方面,今年新增了简易新增适应症的规则,新增了非独家药品竞价谈判等创新机制。

多家券商研报均认为,此次医保目录准入谈判总体上创新药价格调整幅度应该会比较温和,在‘保基本’基础上对‘促创新’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创新价值大、临床效果优、具有成本优势的大型药企有望在激烈的谈判中取得优势,充分分享医保基金红利。

上海加大投入Paxlovid、阿兹夫定!

张文宏称“抗病毒药一定要先用上”

抗病毒药物被认为是新冠救治“黄金72小时”中的关键“武器”。

“社区医院是新冠患者救治的第一道关口,只要用对了救治方案,我认为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在‘黄金72小时’内得到缓解,进而防止由轻症转向重症。”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日前在一场内部培训会上这样表示。

张文宏强调,在这宝贵的3天里,首先应该将新冠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用下去,“当前,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床位周转一定是慢的,早期的轻症患者辗转于大医院排队、就诊、吊水,反而可能会延误、加重病情。在治疗的初期,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时,一定要对症下药。”

“其次,为了防止轻症转重症,一旦检测到患者氧饱和度有所下降,那一定是肺部功能出现了问题,可以配合用一定的激素,我们社区医生也不用过度担心激素使用、或者血糖控制等问题。激素是目前为止在轻症向重症转化的高危人群中明确有效的药物,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也能在监测下同步使用。”

张文宏建议,患者不必全部去二级、三级医院挂水,“可以在二级医院将补液配好,回到社区医院输液,再结合社区医院开具的抗病毒药物即可。”他举例,“比如,一位轻症新冠患者,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的话,第一天,可以在补液里加少量的地塞米松,同时在社区医院吸氧。可能1个多小时后,他的热度就会下降、氧饱和度也会改善,晚上回去再补充些蔬菜、盐分和炖蛋,人的状态也会好很多。随后第二、三天,可以根据患者状况陆续减少药品剂量,或者输液改成口服等。”

第一财经记者也在今日了解到,上海于1月3日开始,在115家二级、三级医院和1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投入使用阿兹夫定片。

上述1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长宁区北新泾、程家桥街道、虹桥街道等社区医院,杨浦区平凉、五角场、长海等社区医院,以及宝山区庙行镇、古村镇菊泉新城等社区医院。患者可就近在社区医院经医生问诊、评估后开具相应处方,医保挂网价格为270元/瓶。

而在此前的2022年12月30日,上海黄浦区、嘉定区、长宁区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到货了部分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供辖区内有转重症风险因素的新冠患者使用。

“医院最近刚到了一批阿兹夫定,加上之前已储备着的Paxlovid,可以基本满足辖区内居民的新冠抗病毒药物供应保障,后续也会陆续进行补货。”沪上多家社区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两款已经获批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外,还有哪些药物正在“路上”?记者梳理发现,最早递交IND(临床试验)申请的“君实生物VV116”日前披露了一项Ⅲ期临床试验(针对伴有进展为重度包括死亡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治疗)数据且称“非劣于Paxlovid”,但公司仍未递交上市申请。

呼声较高的“先声药业SIM0417”则是在2022年12月19日称已完成了II期/Ⅲ期临床试验入组,其此前获批的2项临床方案,是用于轻中度的新冠感染者治疗,及曾暴露于新冠检测阳性感染者的密接人群的暴露后预防治疗。此外,“众生药业RAY1216”“广生堂GST-HG171”等也在近3个月内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

此外,平安盐野义Ensitrelvir(恩赛特韦)在2022年12月23日与上海医药达成进口分销合作,但其上市申请仍在审理中。默沙东Molnupiravir(莫努匹那韦)也在2022年12月29日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应急审评审批”并附条件批准进口注册,但其后续还需递交一系列研发补充材料。

“上述绝大多数在研药物,它们临床方案设置的终点都不是轻症转重症,而是症状改善、轻中度治疗等,这就需要药企尽管在药物附条件上市后,积极去补充一些真实世界的数据,来完善药物在疗效、安全性上的信息。”一位药物研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