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1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關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

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平穩有序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中始終堅持“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指導各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救治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注重“關口前移”,應用中醫藥早期干預

(一)各醫療機構接診出現新冠病毒感染常見症狀的重點人羣(高風險)、次重點人羣(中風險)時,要把第一時間用上中藥作爲臨牀救治的原則之一,力爭第一時間進行中醫藥干預。

(二)各醫療機構要依據中醫三因制宜、辨證論治原則,第一時間爲患者提供中藥飲片處方、中成藥、醫療機構配置中藥製劑和中醫技術等中醫藥服務,減少病情向重型轉化。

(三)各醫療機構要按照當地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藥協定處方(以下簡稱中藥協定處方)調配、煎煮中藥飲片供患者使用,減少患者在醫院就診和等待時間,提升接診效率。

(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多渠道擴充鄉鎮衛生院中醫(助理)醫師人員隊伍。統籌選派市、縣級中醫醫院中醫醫師進行支援,確保每個中醫館至少有1名中醫(助理)醫師。組織開展農村地區中醫巡迴醫療,依託地市級中醫醫院、實力較強的縣級中醫醫院組建中醫巡迴醫療組,下沉到鄉鎮衛生院指導開展新冠病毒感染中醫藥救治工作。

(五)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中醫藥主管部門要指導醫療機構規範合理使用中成藥和中藥飲片,提升臨牀療效,保障醫療安全。加強中醫藥治療方案培訓,重點培訓臨牀類別醫師使用中成藥、醫療機構配置中藥製劑和中藥協定處方。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重點培訓新冠病毒感染中醫藥救治、重症高風險因素識別判斷、中醫藥康復治療等內容。

(六)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要組織成立省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救治中醫藥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指導做好老年人和兒童等特殊羣體的中醫藥救治。研究制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中醫藥干預指引,加強科普宣傳,引導羣衆正確認識中醫藥療效,合理使用中醫藥。

二、強化中西醫結合,進一步加強重症醫療救治

(七)重症醫療救治中要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原則,進一步建立完善“有團隊、有機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專科醫院要建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中西醫協作工作機制,院級專家組應由中醫醫師和西醫醫師共同組建,中醫醫師應共同參與患者診療決策,開展聯合查房、多學科會診、病例討論等。針對重症、危重症患者,要有經驗豐富的中醫醫師參加多學科聯合會診,共同研究確定中西醫結合治療措施,負責中醫治療和病情觀察。

(八)各地成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救治專家組要進一步充實中醫專家力量,對綜合醫院進行重症、危重症中醫救治巡診指導。

(九)各醫療機構要在國家診療方案指導下,在重症、危重症患者醫療救治中,積極合理使用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中藥飲片和中醫技術,同質化、規範化開展中醫藥救治。醫療機構信息系統要能夠支持中醫醫囑的下達和執行。

三、加強組織領導,做好中醫藥救治保障工作

(十)各級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要加大對中醫藥救治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在人員配備、資金支持、藥品保供、資質審批等方面破除障礙、解決困難。

(十一)省級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要根據國家診療方案,對相關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特別是針對重症、危重症的中藥品種,重點儲備、保證供應。

(十二)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醫療機構配置中藥製劑要及時批准其在轄區內指定的醫療機構之間調劑使用。對應用於重症治療的醫療機構配置中藥製劑的調劑使用申請,原則上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國家衛生健康委代章)

2023年1月2日

美稱中方分享疫情信息缺乏透明度?

外交部回應

1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稱,中方在分享疫情信息方面缺乏透明度。中方應提供更多疫情信息,這符合世界的利益,也符合中國的利益。白宮新聞祕書皮埃爾稱,美及其他國家針對自華入境旅客採取衛生措施,意在保護本國公民,中方不應“報復”。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最大努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一直以負責任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分享信息和數據。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中方已同世衛組織開展技術交流60餘次,“新十條”發佈以來已進行兩次。中方並繼續通過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分享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數據。多國衛生健康專家表示,沒有必要針對中國採取特別入境限制。

無論是保護中國人民生命健康,還是促進全球團結抗疫、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增長,中國政府都採取了負責任政策舉措,盡了最大努力,作出了重要積極貢獻。

我們注意到近期美方一些人針對中國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發表了不少評論。我們也注意到有不少人表示,如果美方當初沒有政治化操弄疫情,也像中國政府一樣以生命至上態度負責任地應對,無論是美國內還是世界範圍內的疫情形勢恐怕都不一定發展成今天這樣。

我們真心希望各方專注抗疫本身,避免任何政治化疫情的言行,加強團結,共同努力,早日戰勝疫情。

“乙類乙管”後中方對入境人員

採取何種防控措施?外交部回應

1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中方對入境人員採取何種防控措施?

毛寧介紹,按照《關於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的通知》要求,1月8日起,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以來華,無需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將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明卡即可。如呈陽性,相關人員應在轉陰後再來華。對於入境人員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健康申報異常或者出現發熱等症狀的人員,由海關進行抗原檢測,結果爲陽性者,如果屬於未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型病例,可以採取居家、居所隔離或自我照護。

2022醫保談判明日開啓!

“靈魂砍價”會否再現?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從國家醫保局獲悉,2022年國家醫保現場談判將於1月5日開啓。本次醫保談判將有多款腫瘤高值新藥、罕見病新藥等首次“開談”。在價格方面,安信證券分析師馬帥分析,按照現行簡易續約規則,創新藥新增適應症後價格降幅或將在44%以內,與重新談判可能的50%~60%平均降幅相比,其降幅有所收窄。

多款重磅腫瘤藥、罕見病藥參與競逐

根據通過“國談”初審的藥品名單,本次“靈魂砍價”將涉及343個品種,目錄內原有品種145個,目錄外新進品種198個。其中首款國產雙抗、治療年費上百萬元的國產CAR-T、罕見病Castleman病“救命藥”等多款重磅新藥首次“開談”。

作爲首個國產雙抗、全球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基於 PD-1 的雙特異性抗體,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單抗備受關注。據國家藥監局消息,卡度尼利單抗於2022年6 月 29 日在我國獲批上市,用於既往接受過含鉑化療治療失敗的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患者。目前該藥的價格爲13220元/125毫克/瓶,除積極籌備此次醫保談判之外,據康方生物透露,“康方生物正在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各類的醫療保障體系,並採取患者救助方案,年治療費用不高於19.8萬元人民幣。”

除卡度尼利單抗外,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據國家醫保局及各大藥企公開消息梳理,PD-1/PD-L1 類藥物方面,還有 6個國產藥物參與本次談判,分別是已在醫保中的恆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 4 家的 PD-1 單抗新增適應症談判,而復宏漢霖 PD-1 單抗、康寧傑瑞/思路迪/先聲藥業 PD-L1 單抗等三款產品均爲首次參與醫保談判。

在罕見病藥物領域,記者梳理發現,今年的初審目錄中,罕見病藥物共19個,病種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除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口服藥物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之外,首款Castleman病治療藥物司妥昔單抗、防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拉那利尤單抗注射液、1型戈謝病治療藥物注射用維拉苷酶a等罕見病高值藥均在其中。

在2021年醫保談判中,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從70萬元/針降至3.3萬元/針,“靈魂砍價”使得罕見病SMA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也被視作是醫保談判高值罕見病藥物“零”的突破。而罕見病藥物是否會延續“靈魂砍價”的談判路線,是今年醫保談判最大的懸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天價抗癌藥” CAR-T瑞基奧侖賽注射液也首次出現在了本次國談“初審名單”中。瑞基奧侖賽注射液於2021年9月3日獲批上市,是中國第2款CAR-T產品,定價爲129萬元/支,用於治療經過二線或以上系統性治療後成人患者的復發或難治性大 B 細胞淋巴癌與治療經過二線或以上系統性治療的成人難治性或 24 個月內復發的濾泡性淋巴瘤。

預計價格總體調整幅度或相對溫和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根據此前歷年談判情況梳理發現,2018年-2021年間,醫保談判藥品價格平均降幅約爲50%-60%左右。

今年醫保談判藥品價格總體降幅是否會有波動?根據國家醫保局發佈的醫保目錄調整的工作方案,在價格談判方面,今年新增了簡易新增適應症的規則,新增了非獨家藥品競價談判等創新機制。

多家券商研報均認爲,此次醫保目錄准入談判總體上創新藥價格調整幅度應該會比較溫和,在‘保基本’基礎上對‘促創新’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在此基礎上,創新價值大、臨牀效果優、具有成本優勢的大型藥企有望在激烈的談判中取得優勢,充分分享醫保基金紅利。

上海加大投入Paxlovid、阿茲夫定!

張文宏稱“抗病毒藥一定要先用上”

抗病毒藥物被認爲是新冠救治“黃金72小時”中的關鍵“武器”。

“社區醫院是新冠患者救治的第一道關口,只要用對了救治方案,我認爲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在‘黃金72小時’內得到緩解,進而防止由輕症轉向重症。”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日前在一場內部培訓會上這樣表示。

張文宏強調,在這寶貴的3天裏,首先應該將新冠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用下去,“當前,二級和三級醫院的牀位週轉一定是慢的,早期的輕症患者輾轉於大醫院排隊、就診、吊水,反而可能會延誤、加重病情。在治療的初期,在沒有合併細菌感染時,一定要對症下藥。”

“其次,爲了防止輕症轉重症,一旦檢測到患者氧飽和度有所下降,那一定是肺部功能出現了問題,可以配合用一定的激素,我們社區醫生也不用過度擔心激素使用、或者血糖控制等問題。激素是目前爲止在輕症向重症轉化的高危人羣中明確有效的藥物,而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等也能在監測下同步使用。”

張文宏建議,患者不必全部去二級、三級醫院掛水,“可以在二級醫院將補液配好,回到社區醫院輸液,再結合社區醫院開具的抗病毒藥物即可。”他舉例,“比如,一位輕症新冠患者,如果沒有合併細菌感染的話,第一天,可以在補液里加少量的地塞米松,同時在社區醫院吸氧。可能1個多小時後,他的熱度就會下降、氧飽和度也會改善,晚上回去再補充些蔬菜、鹽分和燉蛋,人的狀態也會好很多。隨後第二、三天,可以根據患者狀況陸續減少藥品劑量,或者輸液改成口服等。”

第一財經記者也在今日瞭解到,上海於1月3日開始,在115家二級、三級醫院和1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院)投入使用阿茲夫定片。

上述1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包括長寧區北新涇、程家橋街道、虹橋街道等社區醫院,楊浦區平涼、五角場、長海等社區醫院,以及寶山區廟行鎮、古村鎮菊泉新城等社區醫院。患者可就近在社區醫院經醫生問診、評估後開具相應處方,醫保掛網價格爲270元/瓶。

而在此前的2022年12月30日,上海黃浦區、嘉定區、長寧區等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到貨了部分Paxlovid(奈瑪特韋/利托那韋片),供轄區內有轉重症風險因素的新冠患者使用。

“醫院最近剛到了一批阿茲夫定,加上之前已儲備着的Paxlovid,可以基本滿足轄區內居民的新冠抗病毒藥物供應保障,後續也會陸續進行補貨。”滬上多家社區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

除兩款已經獲批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藥外,還有哪些藥物正在“路上”?記者梳理發現,最早遞交IND(臨牀試驗)申請的“君實生物VV116”日前披露了一項Ⅲ期臨牀試驗(針對伴有進展爲重度包括死亡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治療)數據且稱“非劣於Paxlovid”,但公司仍未遞交上市申請。

呼聲較高的“先聲藥業SIM0417”則是在2022年12月19日稱已完成了II期/Ⅲ期臨牀試驗入組,其此前獲批的2項臨牀方案,是用於輕中度的新冠感染者治療,及曾暴露於新冠檢測陽性感染者的密接人羣的暴露後預防治療。此外,“衆生藥業RAY1216”“廣生堂GST-HG171”等也在近3個月內完成了Ⅲ期臨牀試驗的患者入組。

此外,平安鹽野義Ensitrelvir(恩賽特韋)在2022年12月23日與上海醫藥達成進口分銷合作,但其上市申請仍在審理中。默沙東Molnupiravir(莫努匹那韋)也在2022年12月29日獲得了國家藥監局的“應急審評審批”並附條件批准進口註冊,但其後續還需遞交一系列研發補充材料。

“上述絕大多數在研藥物,它們臨牀方案設置的終點都不是輕症轉重症,而是症狀改善、輕中度治療等,這就需要藥企儘管在藥物附條件上市後,積極去補充一些真實世界的數據,來完善藥物在療效、安全性上的信息。”一位藥物研發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