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陳俊傑    

在中國半導體資本江湖,智路、建廣聞名遐邇。2021年12月,智路建廣聯合體成爲紫光集團等7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的戰略投資者。2022年7月,紫光集團管理人已與智路建廣聯合體舉行了交接會,將紫光集團的章證照及經營管理事務進行全面移交。

一個是資本運作經驗豐富的戰略投資者,一個是擁有半導體及ICT領域等龐大資產的“大象”。智路建廣如何整合紫光集團旗下資產成爲各方關注的焦點。

2023年1月3日晚間,紫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SZ000938,股價20.37元,市值582.60億元)發佈重大事項進展公告,公司將通過全資子公司紫光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國際)繼續收購新華三49%的股權。收購完成後,紫光股份將全資控股新華三。

紫光集團“新動作”

接管紫光集團後,智路建廣一度較爲沉寂。不過,2023年甫一開年就曝出大消息,紫光股份將全資控股新華三。

在中國ICT市場,新華三與華爲、思科、浪潮等巨頭分庭抗禮。但在資本結構上,卻是紫光股份、惠普分持51%和49%。

新華三起源於華爲數據通信部。據威爾克通信實驗室公衆號信息,2003年,華爲與美國3Com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華爲3Com。3Com投資1.65億美元佔股49%,華爲投入中低端數據通信產品技術和人員佔股51%。當年11月,杭州華爲三康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其後,新華三幾經易主。2005年11月,3Com從華爲購入2%的股份,從而控股華爲3Com。2006年11月,3Com又購入剩餘49%的股份,全資控股華爲3Com。收購完成後,華爲3Com於2007年更名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即華三,或稱之爲H3C)。

2010年,3Com被惠普收購,華三併入惠普旗下。2014年,惠普拆分爲惠普公司(HP Inc。)和惠普企業(HP Enterprise)。其中,惠普企業(HPE)從事面向企業的服務器和數據存儲設備、軟件及服務軟件業務。華三又從屬於惠普企業。2016年5月,紫光股份收購華三51%的股份,成爲其控股股東。華三又與紫光股份與惠普成立的其他公司共同組成了新華三。

此次紫光股份公告稱,經多輪溝通,近日由HPE(惠普企業)實體將向紫光國際出售其持有的新華三49%的股權。每股出售價格將根據《股東協議》約定按照2022年4月30日前12個月新華三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稅後利潤的15倍除以行權通知之日新華三全部股份數量的方式確定,對價支付方式爲現金。

ICT巨頭新華三

根據IDC發佈的2022年前三季度數據,新華三在中國企業網交換機、園區交換機排名第一,份額均超過36%;在企業級WLAN、刀片服務器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爲29.0%和51.5%;企業網路由器、X86服務器、存儲、UTM防火牆市場位列第二,新華三多項產品市場佔有率持續領先。

實質上,紫光股份此前最核心的資產,便是其持有的新華三51%的股權。2021年,紫光股份營收676.38億元,淨利潤21.48億元。彼時,新華三實現營收443.51億元,實現淨利潤34.34億元。

海通通信團隊認爲,伴隨併購落地,管理和機制進一步理順,(紫光股份)淨利潤釋放有望提速。

有趣的是,在紫光股份全資控股新華三消息落地前,上市公司股價已連續大漲。根據WIND數據,自2022年10月11日至2023年1月3日,紫光股份區間漲幅達34.28%。

需要注意的是,紫光股份表示公司正在與相關方協商確定本次交易正式交易協議的相關條款,積極推進本次交易,並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本次交易尚需履行公司及相關方的內部決策程序,並需在完成政府相關部門的審批後方可實施,能否實施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