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2023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多方面重要議題。

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2023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進一步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穩價等工作,保障羣衆生活和企業生產需求,要求抓實抓細重點民生工作,確保羣衆過好春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春節即將到來,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高度關注市場供應充足和價格平穩。此外,會議特別提出,要千方百計提高醫療、防疫物資供給能力,支持重點企業滿負荷生產。加強藥品等物資調配,保障醫療機構、居家患者、養老院、農村地區等需求,爲防疫提供保障。對納入醫保範圍的看病和藥品費用應報盡報。

保供穩價重要性凸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歷年來春節前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保障市場供應都是重要議題。

例如,2022年1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部署進一步加強下一階段特別是春節期間煤電油氣運保障和市場保供;2021年1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指出,春節臨近,要進一步精準做好需要救助保障的困難羣體幫扶工作,要保持市場供應充足和價格平穩。

而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保春節市場供應充足和價格平穩的重要性又一次得到強調。

會議指出,過去一年物價保持平穩,糧食、能源穩定供應能力提升,爲穩經濟、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強化重要民生商品等保供穩價,確保春節市場供應充足和價格平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在當前政策層面高度重視消費對促進經濟復甦發揮作用的大背景下,穩定市場供應有了更高的重要性。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楊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分析稱,2021年在三大需求中,最終消費支出的佔比已經達到了65.4%,較2008年提升了20個百分點,消費已經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在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明確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具體來看,此次會議提出四方面重要舉措,一要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及時做好市場調配,抓好其他重要民生商品供銷對接。做好春耕備播準備,進一步抓實糧食生產、夯實穩物價基礎。二要千方百計提高醫療、防疫物資供給能力,支持重點企業滿負荷生產。加強藥品等物資調配,保障醫療機構、居家患者、養老院、農村地區等需求,爲防疫提供保障。對納入醫保範圍的看病和藥品費用應報盡報。三要進一步抓好能源保供。持續釋放煤炭先進產能,支持能源企業節日安全正常生產,做好電力、天然氣頂峯保供預案。四要持續保障交通物流大動脈、微循環暢通,支持物流企業合理調配運力,關心關愛快遞等人員,保障春節期間郵政快遞穩定運行。五要加強市場和價格監管,依法查處囤積居奇、哄擡價格等行爲。

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

此次會議還指出,春節臨近,要紮實細緻做好重點民生工作。

一是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以工程建設領域爲重點,政府工程和國企項目欠薪的要立即整改,力爭春節前全部清償。清欠收回的企業賬款要優先用於農民工工資發放。對一時難以解決的欠薪,地方政府要運用工資保證金、應急週轉金等提供支持。統籌協調解決商貿等行業困難企業欠薪問題。要通過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增強他們信心,力爭春節後農民工就業、返崗穩中有升。

二是及時足額髮放低保、救助、失業補助等資金,對因疫因災困難羣衆予以臨時救助,兜牢基本民生底線。三是一絲不苟抓好安全生產,壓實責任,強化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加強人員密集場所值守,堅決防範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極端天氣等應急預案,確保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

楊暢向記者指出,從歷史經驗看,包括提高低收入羣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等措施,是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