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新年伊始,資金南下“掘金”港股熱情不減。

新一年的資本市場已揚帆起航,首日“開門紅”的盛況也給投資者注入了不少信心。眼下,市場正在激烈交鋒,尋找新一年的投資主線。其中,就有不少基金經理繼續將目光投向港股市場。

港股基金獲大手筆自購

丘棟榮近年來一直力挺港股,他在不少場合都表達了對港股市場的長期看好。而對於此次即將發行的港股主題新基金,中庚基金公告,丘棟榮及公司員工將共同出資不低於6000萬元進行自購。由於這隻新基金的封閉運作期長達18個月,基金經理本人和自購員工對港股市場的持續看好可見一斑。

從丘棟榮在管產品的持倉情況來看,他對港股的支持已經用真金白銀得到了證明。他在管的中庚價值領航和中庚價值品質兩隻基金,港股的持倉長期保持在較高位置。根據基金合同約定,投資於港股通標的股票的比例佔股票資產不得超過50%。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兩隻基金的港股投資倉位分別爲44.91%、47.45%。在此之前的二季度末,則分別是46.44%、48.44%;去年一季度末,分別是45.6%、47.23%。

就重倉股的情況而言,去年三季度末,中庚價值領航和中庚價值品質兩隻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都有五隻是港股,分別是中國海洋石油、中國宏橋中國海外發展越秀地產和美團。這兩隻基金在過去的一年也做到了正收益。中庚價值領航2022年度收漲4.85%,中庚價值品質則收漲8.77%。管理規模方面,前者目前合計超過了118億元,相比去年初增長超80億元;後者合計超過了66億元,與年初相比也有小幅增長。

捕獲阿爾法有挑戰,要充滿敬畏

儘管持續堅定地看好港股,在1月3日的直播中,丘棟榮也直言,對港股市場要充滿敬畏。他坦言,在港股要獲得阿爾法其實是比較困難的,甚至是很有挑戰的,他們會嘗試在兩個方面建立優勢。

第一,作爲本土投資者,他和團隊希望利用自己對於本土資產基本面、風險,以及成長性的深刻理解,建立競爭優勢;第二,他們會堅持低估值的價值投資策略,從足夠的安全邊際和足夠的絕對回報這兩個角度去思考是不是可以建立優勢。

“從過去的兩年來看,即便兩年前進入港股市場時表現得不是特別好,但基於我們低估值的戰略投資思路,所涉及的領域,不管是資源、能源,還是互聯網,大部分領域最終還是有絕對收益的,也獲得了一些相對收益和一點阿爾法。”他認爲,“當然,這也可能跟過去兩年的市場風格有關,所以我們希望堅持這兩點,其中第一點是更重要的。”

中庚基金也表示,公司看好港股市場,進入港股市場的時間其實是在2年前發行中庚價值品質前,當時中庚基金投資團隊認爲港股中的藍籌股、價值股、煤炭石油等除了新興產業之外的公司估值非常便宜、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站在當前時點,中庚基金認爲,隨着中國經濟復甦、海外資金流出邊際改善、南向資金定價權加大,港股市場蘊藏戰略性和系統性的投資機會。自下而上看,代表中國傳統經濟基石的龍頭企業、央企,以及代表新興力量的公司如科技、醫藥等創新型公司,這類公司在香港市場估值定價便宜、基本面風險低、甚至不乏盈利彈性和成長性。總體來看,可選擇的投資標的非常多,通過低估值價值投資策略有機會構建高性價比的投資組合。

公募關注新一年的港股機會

新年伊始,機構投資者正在積極尋找新一年的投資主線,而港股的機會是他們重點關注的機會之一。

嘉實基金價值投資總監張金濤在展望2023年度公募策略時就表示,2023年的市場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都會比2022年好,而如果從一年的維度來看,港股的表現會比A股更強一些。他認爲,港股在過去三、四年的時間裏大幅落後A股,整體的估值更便宜,一旦經濟有所好轉,盈利開始起來,估值提升,港股的漲幅會更具有吸引力,向上的彈性也更大一些。

張金濤坦言,港股是一個相對較爲複雜的市場,它的走勢既要考慮中國的基本面,也要關注全球的流動性。兩個市場的基本面不同,估值的位置不同,疊加明年美聯儲加息的步伐開始慢慢放緩,多重因素都對港股較爲有利。

而對於2022年底港股的反彈,張金濤則認爲,反彈的主導是對估值的修復,對之前過度悲觀預期的修正。張金濤分析稱,儘管反彈幅度較大,但因爲之前市場跌幅較多,很多板塊的估值還是處於中樞以下的較低位置。疊加明年預期盈利整體會有明顯改善,相對於今年來說,現在的位置是向上的機會比向下的風險要大一些,性價比非常不錯。“我們看到A/H的溢價現在還是處於比較高的位置,所以港股現在整個估值的吸引力,包括未來盈利估值提升的空間也會更大。”他表示。

博時基金的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趙憲成認爲,港股公司代表多數國內最頂尖的龍頭公司,前兩年掣肘的因素已逐漸退去,看好港股長期估值迴歸。他認爲,雖然港股市場規模不及A股及美股,但是龍頭集中趨勢明顯。考慮到港股的國際化程度高,衆多產業鏈業龍頭廠商均選擇港股上市,未來仍是中國新經濟的主戰場。

在被問及港股市場中新經濟板塊未來的前景時,趙憲成認爲,在國內經濟趨穩、政策趨緩、中美衝突緩和的多重背景下,前兩年離開的外資資金也將陸續迴歸。在他看來,雖然仍有一些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保持謹慎態度,但是隨着國內的經濟增長動能加強,看好的海外投資者將越來越多,此外,儘管港股近期大幅反彈,但相對於之前的跌幅而言,目前仍處於歷史低位,具有長期配置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