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沾上新冠治療概念,股價翻倍漲的豐原藥業(000153.SZ)連續大跌。

1月4日,二級市場上,豐原藥業一字跌停。2022年12月19日,股價大跌8.99%。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逾18%。

豐原藥業股價大漲,與新冠治療概念有關。財報顯示,公司生產原料有乙酰氨基酚。近期,公司按要求生產對乙酰氨基酚,後者作爲發熱推薦用藥一度供不應求。

股價大跌,則可能與新冠治療概念炒作降溫有關,也與豐原藥業推進的資產收購有關。

1月3日晚間,豐原藥業披露收購資產預案,公司通過發行股份購買泰格生物持有的泰格科技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交易完成後,泰格科技將成爲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

這是一次關聯交易,標的公司與上市公司豐原藥業均受李榮傑實際控制。標的公司2021年尚處於虧損狀態,而2022年在營業收入並未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盈利竟然超過3000萬元。

關聯收購跨界維生素

豐原藥業再次籌劃產業併購,以圖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這次收購始於去年12月19日,豐原藥業發佈停牌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收購資產事項,擬收購安徽泰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格科技”或“標的公司”)不低於 51%股權。目前,安徽泰格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泰格生物”)持有標的公司 89.55%股權。

今年1月3日晚間,豐原藥業的收購資產方案出爐。

據披露,豐原藥業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泰格生物持有的泰格科技100%股權,同時,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本次交易完成後,泰格科技將成爲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

對於本次收購,豐原藥業稱十分有必要。本次交易的標的公司泰格科技成立於2017年,一直專注於維生素B5及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本次交易完成後,豐原藥業將快速實現在維生素 B5領域的產業佈局,藉助資源整合、業務協同等優勢,在現有的醫藥製造和醫藥物流板塊之外,開闢新的盈利增長點。

本次交易是一次關聯交易,標的公司泰格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爲李榮傑,李榮傑亦爲豐原藥業的實際控制人。目前,由於盡調、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完成,豐原藥業暫未披露本次收購泰格科技的交易價格。

豐原藥業披露稱,泰格科技依託自身產品在質量、價格、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優勢,與法國安迪蘇公司、荷蘭泰高、荷蘭DeHeus集團、新希望、海大、溫氏、安佑等國內外知名食品、飼料行業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

泰格科技的主要財務數據爲,2021年底、2022年底,其總資產分別爲3.77億元、3.93億元,淨資產爲1.13億元、1.45億元。這兩年,其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33億元、2.20億元,對應的淨利潤爲-658.35萬元、3260.62萬元。

數據顯示,2022年,泰格科技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65.41%,淨利潤同比增長595.27%,淨利潤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營業收入。

2021年尚處於虧損狀況,2022年,在營業收入並未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出現神奇的扭虧爲盈。泰格科技淨利潤靠什麼實現的大逆轉?未來盈利能力是否可以持續?

靠壓降推廣費促淨利增長

通過併購進入維生素領域,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這源於豐原藥業的盈利能力未達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豐原藥業成立於1997年,經過20多年發展,如今已經成長爲安徽省規模最大的醫藥企業、安徽醫藥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目前,豐原藥業的主營業務可分爲醫藥製造和商業流通,醫藥製造的主要產品涵蓋解熱鎮痛、婦兒、神經系統、心血管、泌尿系統、營養類、抗生素、原料藥等系列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重要仿製藥產品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片通過一致性評價。

對乙酰氨基酚,正是在國內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市場上供不應求的退燒藥,豐原藥業因此沾上了新冠治療概念。基於此,2022年10月中旬開始,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從不到8元上漲至16.98元,翻了一倍多。

不過,2022年12月19日,豐原藥業籌劃收購泰格科技停牌前一個交易日,股價意外大跌8.99%,盤中一度跌停。今年1月4日,收購泰格科技的交易方案披露,股票復牌,股價一字跌停。

二級市場對豐原藥業的本次收購反應較爲負面,實際上,豐原藥業曾多次實施併購,但公司經營業績並未出現明顯增長。

Wind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豐原藥業相繼籌劃收購淮南泰復、中人藥業、誠信藥業、郎利生物、豐原明膠等多家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

與之對應的是,2016年至2021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0.34億元、25.78億元、30.13億元、32.38億元、33.21億元、35.02億元,同比增長29.59%、26.77%、16.88%、7.46%、2.57%、5.43%。

雖然增速較慢,但持續在增長。在這期間,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分別爲0.46億元、0.65億元、0.61億元、0.81億元、1.04億元、1.15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30.29%、42.57%、-6.77%、32.82%、28.17%、10.4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爲0.38億元、0.48億元、0.43億元、0.42億元、0.58億元、0.70億元,2018年、2019年同比連續下降。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65億元、淨利潤1.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39%、40.22%。

上述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公司營業收入小幅增長、淨利潤快速增長。爲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豐原藥業採取了激進的營銷驅動策略。2018年、2019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爲8.08億元、8.59億元,其中,市場推廣費分別爲5.48億元、5.88億元。2020年,市場推廣費爲5.45億元。

這三年豐原藥業的研發費用分別爲0.73億元、0.78億元、0.75億元。對比發現,市場推廣費是研發費用的7倍多。

2021年,在營業收入增長的情況下,公司市場推廣費爲3.95億元,同比減少1.50億元。對應的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僅增加0.11億元、0.12億元。

2022年上半年,公司市場推廣費爲1.98億元,同比減少約0.32億元,對應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增加0.24億元、0.14億元。

由此可見,公司是靠壓減市場推廣費實現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的。

豐原藥業靠什麼突圍?靠維生素B5這一產品單一的泰格科技能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