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個普通人的力量,從事乒乓球運動也是足夠用的。力量除了身體的能力之外,還有個打球技巧的問題,今天小乒就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下發力的技巧!

腰胯爲軸

力量與重心有一定的關係,甚至是非常密切的關係。有一個認識必須建立--乒乓球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真正的發力是從下盤發起的,由踝關節、膝關節到腰胯,再一直到手腕。

最理想的發力是,說得玄一點兒,就像氣功一樣,中間的環節像一個管道,都是暢通無阻的,都是比較順的,動作非常協調,技巧非常地好,力才能串到手上,才能真正作用到球上。

劉翔的田徑教練也講過如何提高訓練的效率。其實,乒乓球練習也是一樣,你要設法提高力量的使用效率。像踝、腿、腰、大臂、前臂、手腕、手指這些環節,平時可能已經談得太多,甚至談得太過。

實際上,這些環節就是一個過程,真正提高效率,關鍵還在於抓住主要環節。一個主要環節是重心的中樞,也就是腰和胯的運用。很多時候,選手發力不可能體會到腳在使勁,但只要腰胯使勁,下面的勁自然也就能用上了。這是第一個重點,就是腰胯與上肢的配合。

手腕引動

再一個重點就是手腕的引動。尤其是拉弧圈,手腕要加速,要帶動前臂的收縮。我這個看法可能與有的觀點(只收前臂)不同。我曾經用過打人這個例子--繃着手用前臂收,根本就收不快,因爲手腕是僵硬的,而手腕放鬆,手腕一加速,即使前臂僵硬了也能加速。所以引拍以後,應該是手腕、手指的加速帶動前臂的加速。只要把這一點和剛纔說的重心"中樞"掌握好了,你再運用力量時就會受益無窮。

出手集中

在參與發力的各環節中,哪裏離球最近?其實還是手離球最近。即便你大臂、前臂用得再好,如果手指手腕在擊球時沒有什麼反應、沒有任何動作,用我們專業的話說,它是"空"的,不會有良好的感覺。

從這個角度說,莊則棟經常講制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直板擊球的時候,大拇指要轉,後面的手指要頂。發球也是一樣,根據發球的方向,側上我提,側下我切。手指手腕做完動作以後立刻放鬆,如此松→緊→松→緊,才能出手集中,這對制動、對擊球的力量頗有幫助。

加速運動

很多人其實不乏力量,但他在打球時把力量都浪費了。爲什麼浪費了呢?他的整個擊球過程,無時無刻沒有用力,這就變成了一種勻速的用力。假如把力量分爲10份,他一起手就在用力,等揮拍到擊球點的時候,他的力量已經用去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了。

所以,他只剩一半的力量,不足以把球有效地打過去,因此回球旋轉不強、力量不夠,甚至調節都不好--因爲他想發力,但是由於一直在用力,動作已經僵硬了。

所以,我還是強調擊球的有效性,強調留出加速距離。儘管有難度,但這種技巧必須掌握:揮拍擊球的前半程,你的肌肉僅保持適度的緊張,而把你的力量主要留給後半程,加力,包括加轉摩擦,都是在後半程完成的。

有張有弛

實際打球過程中,很多人全是手的還原,而沒有重心的還原。結果,身體的力量用不上,連續性也不好。爲什麼?就因爲缺乏運動的一張一弛之道。

舉個騎自行車的例子,北京自行車隊是全國冠軍,我去問他們的教練,"你們是不是不光教蹬的那一下,還教放鬆的那一下?"他很高興,"對,一鬆一緊,才能蹬得快。全緊着,一會兒肯定就累了。"

每項運動都有重心,每項運動都需要一張一弛。從生理學講,如果肌肉一直是緊張的,那麼整個傳導系統、反應系統都是緊張的,肌肉活動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