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墨西哥總統洛佩斯1月3日說,在即將舉行的北美領導人峯會上,他會呼籲美國政府結束已經持續200年的“門羅主義”及其干涉主義政策。

在當天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洛佩斯說,墨西哥政府希望推動美洲大陸所有國家的團結與經濟一體化,促進地區國家共同發展,解決發展不平等和移民問題。他表示,美洲不應再有“門羅主義”、干涉主義政策和封鎖他國行爲,也不應由任何一個國家主導該地區,要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權和自決權。

1月9日,洛佩斯將在首都墨西哥城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北美領導人峯會框架下的雙邊會談。這也將是拜登上臺以來首次訪問鄰國墨西哥。但現在看來,這場會晤未必有多愉快。

━━━━━

今年正逢門羅主義誕生200年

洛佩斯之所以向美國門羅主義開炮,是因爲今年正逢美國提出門羅主義200年——1823年,時任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發表了“門羅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就是門羅主義的開端。

很大程度上,門羅主義是新崛起的美國和當時的歐洲列強爭奪美洲大陸控制權的產物。當時,歐洲列強剛從拿破崙戰爭中喘過氣來,神聖同盟又計劃出兵干預西班牙事務。而西班牙在美洲擁有廣袤的殖民地。

這就給了門羅全面介入美洲的藉口。門羅主義提出,歐洲不應再幹預美洲事務,而作爲交換,美國對歐洲列強之爭和列強與美洲殖民地之間的爭端也保持中立。

門羅主義表面是維持美洲人的利益,實際上是瞄準了西班牙,想奪得西班牙在美洲的利益,是美國想控制美洲的先聲。

自門羅主義提出後,就成爲了美國對外戰略思維的基石,雖然期間幾經包裝,特別是填充了一些維護前殖民地、落後國家主權的內容,但作爲美國戰略工具的性質沒變。門羅主義提出20多年後,美國把包括得克薩斯在內的墨西哥2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收入囊中就是證明。

到“冷戰”時期,門羅主義是美國拒止蘇聯勢力進入美洲的主要依據。“冷戰”結束後,門羅主義又成爲美國在美洲扶持親美勢力、打擊異己的決策來源。

━━━━━

新門羅主義引發美洲強烈反彈

200年來,以門羅主義爲理論依據,加之軍事和經濟強權行爲,美國一度把美洲搞成了自家後院和禁臠。近年來,在“美國優先”思想下,門羅主義聲勢再起,演變出了新門羅主義。

特朗普時期,針對委內瑞拉的“政權更迭”計劃,甚至都不再做什麼“政治正確”的包裝,激起美洲國家的普遍反感。因此,在北美領導人峯會召開前,洛佩斯就不給面子地向美國發出了警告,不算奇怪。

事實上,美國近年來的新門羅主義,已經在美洲國家引發了強烈反彈。比如2018年,美國主導的針對委內瑞拉的利馬集團瓦解。值得注意的是,率先拆掉利馬集團的正是墨西哥洛佩斯政府。

這兩年,一度沉寂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再度復活。拉共體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針對美國主導的美洲國家組織成立的,而“反對外部干涉”,就是拉共體的主要主張之一。其針對的是誰,不言而喻。

━━━━━

洛佩斯此時喊話拜登頗多講究

對於“後院”的這些變化,拜登政府不是沒有察覺、沒有反應。今年6月美國主持召開的第九屆美洲峯會,就代表了拜登政府的主要應對。但這番應對卻並不那麼受歡迎。

美國提出不邀請“不尊重美洲民主憲章”的古巴、委內瑞拉、尼加拉瓜三國參加,測試美國目前的權威性,結果是遭到了美洲國家的普遍反對。

而事後美國爲應對俄烏軍事衝突後的能源危機,又試圖“原諒”委內瑞拉,讓不少美洲國家覺得美國進退失據,是非完全依據美國自身利益定義,進一步加劇了美洲國家的不滿。

當然,洛佩斯之所以要在北美領導人峯會上向拜登政府提出終結門羅主義,也有時機和對象上的考慮。

從時機上看,墨西哥是此次北美領導人峯會的東道主,有制定議程的優先權;從對象上看,他選擇向拜登喊話也有脈絡可循 ——2013年,拜登的重要政治盟友、當時的國務卿克里也曾表態說,門羅主義已經過時。

至於拜登將如何面對洛佩斯的喊話,現在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不管是否參會,場內場外都不會只有少數拉美國家領導人站到洛佩斯一邊。

美洲國家對美國說“不”,反對門羅主義,不僅是當下的拉美左翼化浪潮必然的結果,也是實行了200年的門羅主義理當得到的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