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吳曉璐 王 寧

據證監會網站1月6日消息,根據《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從事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第116號)的有關規定,日前,證監會確定鄭州商品交易所的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和期權爲境內特定品種。上述品種於2023年1月12日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

據悉,本次6個油脂油料期貨期權品種同步對外開放,標誌着我國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實現了一體化對外開放,鄭商所農產品期貨品種國際化邁出堅實步伐。

記者瞭解到,綜合現貨市場結構、期貨市場運行情況等多種因素,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和期權引入境外交易者條件已充分具備。

油脂油料安全是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菜籽油、菜籽粕、花生現貨市場規模大、進口量大,國家產業政策鼓勵擴大生產並倡導以多元化進口補充供需缺口。數據顯示,我國菜籽油、菜籽粕、花生現貨市場規模位於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菜籽油、菜籽粕生產、進口和消費國,第一大的花生生產、進口和消費國。

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上市以來,市場整體運行平穩,期現價格相關性高,功能發揮較好。2022年,菜籽油期貨日均成交、持倉分別爲39萬手和27.6萬手;菜籽粕期貨日均成交、持倉分別爲59.9萬手和61.1萬手;花生期貨日均成交、持倉分別爲13.1萬手和15.9萬手。

從國內來看,當前菜籽油、菜籽粕期貨價格已成爲貿易定價基準,花生期貨價格也逐步成爲國內貿易商現貨報價的重要參考。國內60%以上的菜籽油貿易和80%以上的菜籽粕貿易均採用以期貨價格爲基準,加上一定價差的基差貿易模式進行;花生國內和進口貿易中,部分貿易商也開始採用基差貿易。

從國際來看,菜籽油、菜籽粕、花生的國際貿易多以“一口價”方式進行,部分菜籽油、菜籽粕國際貿易中,境外出口企業會參考鄭商所菜油和菜粕期貨價格進行報價。記者獲悉,目前,上游進口油菜籽壓榨工廠已全部參與菜系期貨品種,中下游龍頭企業也均深度參與菜系期貨。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PTA等品種已作爲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經過4年的穩健運行,市場各方逐漸熟悉並認可特定品種對外開放模式,相關交易、結算、風控等規則制度也經歷了實踐檢驗,國際化路徑成熟可行。記者瞭解到,除PTA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之外,鄭商所菜籽油等9個期貨期權品種已引入QFII、RQFII參與交易;自RM2301合約起,進口菜籽粕正式納入交割。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油脂油料品種替代和進口多元化,保障相關品種供給及價格穩定對油脂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鄭商所積極推動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和期權對外開放,提升期貨市場運行質量,滿足行業主體避險需求,努力服務油脂油料供給安全,也是貫徹落實“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服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一帶一路”貿易的具體舉措。下一步,鄭商所將在證監會指導下,紮實做好以上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相關準備工作,確保本次國際化平穩起步。

市場人士認爲,上述品種對外開放後可以憑藉良好的流動性及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吸引境外交易者參與,有助於在國際貿易中逐步形成以國內期貨價格爲重要定價參考的貿易模式,提升“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服務油料油脂產品國際供應鏈穩定。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