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宋婕 陳鋒 北京報道

1月6日,由華夏時報社主辦的華夏機構投資者年會在京召開,同時揭曉第十六屆金蟬獎。本次年會主題爲“新變革 新趨勢 新未來”,來自監管、學界、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等領域的重磅嘉賓,齊聚一堂,爲全球及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2022年A股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兩次跌破3000點。近期隨着防控政策優化、政府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2023年伊始,上證指數又重新站穩3100點。在圓桌論壇“3000點附近的財富機會”中,基金經理共同探討今年市場如何演繹,哪些投資板塊值得挖掘。

會上,建信基金FOF投資負責人姜華認爲,2022年影響全球的資產價格定價的很多不利因素已經緩解,對2023年的市場是比較樂觀的。

從勝率賠率的角度來講,他關注三個主線。

首先是疫情優化和擴大內需帶來的消費鏈和出行鏈投資機會。從勝率的角度看,疫情優化對消費鏈和出行鏈均是利好,今年擴大內需的一攬子政策有着內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將是今年的政策重點,這對一些內需消費板塊是支撐。從賠率的角度看,醫藥、家電等行業的估值均處於歷史較低位,而食品飲料、交通運輸等的估值也不高,這些板塊均值得關注。

二是金融地產的機會。從勝率的角度看,2021 年以來,地產銷售和投資下滑,目前已經到了要改變的時候。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防風險的角度對地產的着墨很多。因此,今年的地產可能在一系列供給側及需求側政策作用下實現企穩回升。從賠率的角度看,地產及其背後的金融板塊,目前估值偏低,存在一定的配置價值。

三是互聯網、TMT 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從勝率的角度看,部分互聯網公司的經營環境有望好轉,同時自主可控、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政策,對於互聯網、TMT 等行業也是重要催化劑。從賠率的角度看,目前許多互聯網、TMT 等頭部公司的估值均處於歷史較低位置,配置的性價比較高。

目前全市場有一萬隻基金,如何進行萬里挑一,姜華也給出了建議。

他表示,機構投資者選基金和個人投資者選基金的方法、標準、目標不同。專業的FOF基金經理會把底層資產的基金經理或基金產品作爲工具去對待和篩選,從定量和定性兩個維度多方面綜合對基金經理投資能力進行研判,給基金經理貼上標籤,再根據對市場的判斷匹配相應標籤的基金經理構成組合。

而個人投資者主要從自己的風險偏好角度選擇基金,主要是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權衡。風險偏好低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從安全性角度去選擇業績穩健的基金產品;從收益性角度來講,有意願承受較高波動的個人投資者,可以選擇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成長風格基金,比如新能源基金產品。所以,風險偏好不同,決定了個人投資者選擇基金經理、基金產品的邏輯是不一樣的。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