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困擾因素逐步明晰後,市場將走出陰霾,迎來‘機會之年’。”

“2023年流動性繼續寬鬆+經濟增速上行+政策助力=小牛市?”

“新能源行業調整的大幕或已正式拉開。”

……

站在2023年的新起點,多家知名私募陸續召開新年策略會或發佈2023年度A股投資策略,展望新一年的投資機會。他們認爲,2023年市場有望走出陰霾,迎來“機會之年”,應超配中國股票。行業層面,消費和醫藥等疫後復甦受益行業、地產產業鏈、高端製造和科技創新成爲機構共同聚焦的方向。

迎來“機會之年”

回顧2022年,疫情、經濟及房地產問題、俄烏衝突和美聯儲連續大幅度加息等擾動因素給市場帶來了衝擊。不過,對於2023年,機構認爲,諸多困擾因素逐步明晰後,市場將走出陰霾。

康曼德資本創始人、投資經理丁楹分析認爲,首先,防疫政策的優化對經濟恢復非常有利;其次,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地產政策也對穩定經濟大盤起到重要作用;第三,美國通脹已呈回落態勢,二季度很大可能加息止步。

聚鳴投資董事長、投資總監劉曉龍也表示,與股市高相關的三大因素——疫情、地產、美國通脹都已看到了反轉或拐點。消費信心不足是短期面臨的核心問題,但根據測算,2022年居民的超額儲蓄接近4萬億元,這是2023年消費能力回升的主要來源之一。

除此之外,源樂晟董事長曾曉潔補充道,過去兩年在產業政策上出臺了一些糾偏的動作,對於相關領域的監管取得了預期效果,目前已經可以看到相關產業政策開始出現回擺。在當前時點來看,2022年經濟大概率是一個低點,2023年將迎來複蘇甚至是“V”型反彈。

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迎來複蘇,機構對於A股市場的看法也較爲樂觀,認爲,“機會之年”或將到來。

湧津投資CEO謝小勇認爲,2023年,權益市場有一個週期向上、模式上佳、估值極低的利好基礎,堪稱“天時地利人和兼備”。

丁楹也表示,從經濟增長、通脹、貨幣、政策導向、估值等多方面分析來看,國內經濟增長週期正由底部向上,2023年應超配中國股票。

劉曉龍對2023年的市場則更加樂觀。他認爲A股的底部已經確認,2023年在流動性繼續寬鬆、經濟增速上行疊加政策助力的背景下,或許有望迎來一波小牛市。

聚焦疫後復甦和地產鏈等

具體到投資邏輯上,曾曉潔認爲應該更多地去觀察測算2023年哪些行業在企業端盈利有更大的上調空間。他認爲2023年可能類似於2016年、2017年,有很多產業過去兩年大量出清或企業資產負債表修復,如果需求側回暖,這些公司的復甦彈性可能會比之前預想得更快。

行業層面,丁楹主要看好四個方向:第一,疫後復甦受益行業,如醫療健康、消費等;第二,地產產業鏈,主要看好優質地產及物業服務企業、建材、家裝、家居和家電;第三,產業基礎,如國防軍工等;第四,產業升級,包括高端製造和科技創新,看好儲能、鈉電池和信創、半導體及虛擬現實。

劉曉龍也表示將主要聚焦四個方向:低估值的經濟復甦相關的泛消費類,如互聯網等;家居、家電、機械等地產復甦鏈;數字經濟如信創等,以及醫療方向;對於汽車、半導體、新能源等高端製造業,則要自下而上去挖掘。

仁橋資產總經理夏俊傑認爲,2023年在市場整體回暖的過程中,價值風格仍有望脫穎而出,看好低估值的核心資產在2023年的表現。新能源作爲典型的週期性成長行業,其成長性在過去三年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但行業的週期性調整遲遲沒有到來。不過近期可以看到行業最堅挺的環節開始出現了鬆動,需求在逐漸放緩,供給在快速釋放。所以,週期的力量只會遲到,不會缺席,行業調整的大幕已正式拉開。

編輯:亞文輝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