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

12月28日,獵豹移動(CMCM.US)發佈了截至6月30日止6個月的2022年上半年業績。之所以在2022年結束之際才發佈該財報,是因爲疫情相關的限制性措施使得需要額外的時間來完成某些審計程序,導致公司2021年的年度財報延後至7月29日才披露,2022年的上半年報自然也隨之延期。

由於2022年上半年疫情有所反覆,對企業經營造成了一定影響,獵豹移動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衝擊,公司報告期內的收入爲3.57億(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3%,非GAAP下的淨利潤由盈轉虧,錄得虧損6860萬元,而2021年同期爲盈利7810萬元。

雖然整體業績疲軟,但若深入剖析能發現,獵豹移動的人工智能業務已加速向市場推廣並取得顯著成效。進入2023年後,隨着疫情防控放開後線下商場客流的恢復,人工智能業務有望保持快速成長;若互聯網業務能順勢企穩,獵豹移動的基本面有望明顯改善。

積極業務調整難掩頹勢

獵豹移動是國內互聯網企業中出海較早的公司之一,但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其出海業務遭受了嚴重的外部挑戰,比如2018年底時與Facebook的合作中止,以及2020年2月被Google“一刀切”的下架相關APP等事件均對獵豹的業務經營造成了直接衝擊。

基於經營環境的變化,獵豹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一方面,其將虧損的直播平臺Live Me剝離上市主體,並於2020年出售了遊戲相關的主要業務以及若干博彩相關的業務和資產。另一方面,公司將業務重心從國際市場向國內轉移。

在大砍業務線後,獵豹互聯網業務板塊便只剩下了國內市場PC端和移動端的工具應用服務以及移動遊戲業務的較少部分。業績的變化明顯的體現了獵豹的窘迫,數據顯示,從2019至2021年,互聯網業務的收入分別爲33.71億、13.81億、6.54億元,連續三年大幅下滑。

不止於此,在2019至2021年的三年中,獵豹的另一大業務板塊人工智能及其他也十分疲軟。該板塊的具體業務包括了機器人、雲管理服務和海外廣告代理服務、AI硬件銷售等,由於包括翻譯筆、電話手錶等在內的AI硬件產品競爭越來越劇烈以及疫情影響等因素,導致獵豹面向TO C端的AI硬件產品銷售持續走低,從而拖累了人工智能及其他板塊的業績表現,2019至2021年該板塊的收入分別爲2.17億、1.72億、1.31億人民幣,其中AI硬件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爲8451.5萬、4774.1萬、1059萬元,呈持續下降趨勢。

顯然,在外部經營環境面臨多個不確定因素的大背景下,即使獵豹採取行動迅速對業務重心和結構進行調整,但短期效果並不明顯,兩大業務板塊的持續低迷另公司基本面承壓。不過,進入2022年上半年後,情況已有所變化。

人工智能及其他板塊收入高增,虧損縮窄

在聚焦國內市場後,獵豹將突破口放在了工具應用業務上。雖然國內的工具應用市場已十分穩定,但行業的痛點十分突出,即市場玩家主要通過免費使用積累用戶,然後採取廣告的方式對工具應用進行變現,這就導致了兩個問題,其一,單一的廣告變現方式變現效率較低,爲提升整體變現效率只能提高廣告頻次,這對用戶的使用體驗造成了明顯影響;其二,靠單一廣告變現的工具應用普遍功能相對單一,不能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爲解決行業痛點,獵豹移動在提升旗下工具應用功能的同時,對變現模式進行了調整,減少了廣告變現,而增加了會員服務,通過會員增值服務的高粘性實現長期的穩健發展。在由單一廣告模式向廣告+會員模式的轉型,工具產品的用戶口碑和會員數量得以持續改善和提升。

獵豹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傅盛表示,雖然2022年上半年外部環境充滿挑戰,但公司並沒有放慢執行戰略的速度,會員模式在報告期內實現了繼續增長。但從財報能看出,由於報告期內疫情反覆以及宏觀經濟的疲軟對廣告收入造成的衝擊,獵豹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下降22.6%至2.75億人民幣,互聯網業務的營業利潤率也隨之降爲-6.6%,而2021年同期時爲2.1%,即互聯網業務由盈利轉爲了虧損。

不過,人工智能及其他板塊則在報告期內出現了觸底信號。據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時,由於商場優惠券機器人業務以及全球雲服務業務的增長,人工智能和其他板塊的收入同比增長50%至8160萬元。

詳細來看,獵豹的商場優惠券機器人具備招攬、營銷、導購、大數據等AI能力,可在高噪音環境下模擬真人營銷推廣,實現有效的人機交互,在消費者“遊逛”過程中提供“近場營銷”,影響顧客發生在場內的消費決策。同時,商場優惠券機器人與券多多小程序形成閉環,在線下場景中爲商家提供精細化的運營解決方案。

報告期內,獵戶星空在渠道、直銷上持續發力,並在海外成功開發了多個國家的總代合作伙伴,加速公司機器人向市場的滲透。據獵豹官網顯示,在國內市場中,商場優惠券機器人已在深圳、北京、廣州、青島、重慶、成都、濟南等41座城市1200家商場落地,成爲包括萬科、華潤、萬達、凱德、大悅城等在內的頭部商業地產品牌的共同選擇。在餐飲商戶方面,與瑞幸、漢堡王、呷哺呷哺全聚德、將太無二、喜家德、雲海餚、蛙來噠等超1000家知名品牌實現合作。

除售券機器人外,在報告期內上海疫情爆發之時,獵豹便快速研發出消殺服務機器人,迅速的投入到各地方艙的抗疫部署中,這反映了公司敏捷反應背後的AI全鏈條強大核心技術。同時,獵豹依託全鏈條技術持續向教育等核心場景發力,推動AI教育業務線的快速擴大。

在人工智能及其他收入大增50%後,規模效應在財報中得以顯現。智通財經APP發現,2022年上半年時,該板塊的營業利潤率已從2021年同期的-224.5%大幅改善至-127.6%,這意味着人工智能及其他板塊的虧損有明顯縮窄,但距離盈虧平衡仍有較遠距離。

即使人工智能及其他板塊虧損縮窄以及公司採取降本增效措施,將營業總支出縮減14%至3.56億元,但由於互聯網業務的虧損拖累,獵豹報告期內非GAAP下的經調整股東淨虧損爲6864.4萬元,而2021年同期爲盈利7812.7萬元。

從以上的分析中不難看出,獵豹整體的商業模式是以互聯網業務產生利潤和現金流來培育仍在虧損中的人工智能業務,所以互聯網業務的穩定性對公司未來發展起着壓艙石作用,而人工智能則是長期的新增長點。

就2023年而言,疫情防控的放開帶動經濟復甦,廣告行業將有所回暖,獵豹的互聯網業務將從中獲益,且線下商場人流的恢復以及商業活動的正常開展將帶動獵豹人工智能及其他板塊的持續快速發展,因此獵豹2023年基本面改善的確定性較高。

但拉長週期看,由於國內工具應用市場已趨於穩定,獵豹調整變現模式雖能平滑互聯網業務跟隨宏觀經濟的波動性,但該業務整體的成長空間相對有限;人工智能及其他板塊能否拓展更多應用場景從而實現盈利才最爲關鍵,目前該板塊已現觸底信號,但服務機器人行業競爭越發激烈,獵豹能否從中突圍而出尚未可知。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