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丁莉 廣州報道

2023年1月8日,第三屆南方財富峯會在廣州白雲新城盛大啓幕。

活動期間,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產業研究院院長沈明高發表題爲《2023及後疫情時期展望內需驅動的增長》的主旨演講,對未來經濟增長趨勢進行了展望。

他分享了中國與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兩大挑戰和三大機遇,並在此基礎上從投資的角度給出了建議。他強調,“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主要依靠內需驅動。”

全球經濟的兩大挑戰

沈明高表示,2022年以來,中美經濟總體處於錯位階段,美國經濟過熱、通脹加息,中國則由於疫情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在2023年,情勢可能會出現逆轉。

“根據預測,2023年美國GDP增長率約爲0.4%,而中國經濟增長在5%左右。即美國經濟可能持續下行,不排除有衰退風險;而中國經濟有可能低位反彈,復甦的確定性較高。”沈明高說。

在此背景之下,沈明高提出了全球及中國經濟面臨的兩大挑戰。一方面,全球總需求不足,且短期內難以緩解。從全球出口的角度來看,2000-2009年間,全球出口平均增速約爲5%,而到2010年-2019年,全球出口增速下降到2.1%,出口下行趨勢的背後便是發達國家需求不足;同時,新興市場國家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總體也呈現下行趨勢,從2000年的58%下降到2021年的45.7%。

另一方面,全球基礎性通脹水平仍保持在較高水平。沈明高解釋稱,這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由於貿易摩擦或勞動力成本提升,世界工廠的價格紅利正在消失;第二,產業轉移意味着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產品的價格水平在抬升。

“兩大挑戰導致高息搶美元,並對投資產生較大影響。”沈明高認爲,這也是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必須要應對的問題。

中國經濟的三大機遇

沈明高還在論壇上分享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機遇。

首先,二戰以來全球經歷過三次增長浪潮,每次增長浪潮之後都會出現一個調整週期,而目前全球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超過10年的調整期,這也是在二戰以後時間最長的調整週期。“從這個角度來講,實際上全球有機會開啓第四輪增長週期,這對中國來說也是機遇,中國消費崛起將爲全球經濟帶來新的增量。”

“釋放消費潛力是中國爲全球增長帶來新增量的基本功課。”沈明高認爲,目前中國的消費潛力釋放不足,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因此,必須通過政策和制度前置提振消費,使後續的消費實力和經濟增長質量都有明顯改進。

第二大機遇在於,對無形資產投入以及與之相關的新一代通用技術的關注度日漸提升。沈明高認爲,數字技術是當下最重要的通用技術,其應用場景廣泛。“未來幾年很可能是數字技術紅利大釋放的年代,無形資產驅動的新一代工業通用技術紅利,很可能會成爲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全球增長的新動力。”

但目前無形資產投資仍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無形資產投入比重相對較低。因此,沈明高建議,政府出臺稅收減免等相關政策措施鼓勵無形資產投資。

第三大機遇是未來的區域化和再全球化趨勢。“目前,我們正處於去全球化階段,伴隨着去全球化,區域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區域內貿易規模不斷增加。”以中國爲例,其從亞洲國家進口比重不斷增加,而從發達國家進口的比重則不斷下降。

沈明高據此提出,區域化很可能是下一次全球化之前的過渡時期,並建議中國製定清晰的亞洲戰略,這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尤爲突出。

從內需驅動的角度思考投資

“我們要從內需驅動的角度思考投資。”基於中國與全球經濟面臨的一系列機遇和挑戰,沈明高表示,“一旦內需驅動的新模式成型,便會出現資本市場重估,人民幣會保持相對強勢的地位,股市將迎來更好的增長潛力,消費經濟和科創經濟的新發展階段也會隨之而來。”

首先,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自主性的提升,未來中美負利差可能轉正,人民幣有可能進入相對強勢的時期。沈明高認爲,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有強勢的人民幣作爲支撐。“中美負利差的逆轉,既可以支持人民幣走強,還能夠爲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大的潛力。”

其次,整個資本市場可能發生重估。由於全球基礎通脹水平提升,全球利率會保持在較高水平,美國等國估值可能下調,與此同時,中國股市估值則可能上調。

最後,從行業方向來看,沈明高建議高度關注兩大板塊。

一是消費經濟。中國消費梯次明顯,消費市場廣闊,這爲消費品牌的創建、不同層次消費市場的搭建,以及新消費業態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關注同美好生活相關的中高品質消費,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智慧養老等新消費業態。“消費經濟是內需驅動的應有之義,即消費的振興和升級。”

二是科創經濟。沈明高解釋稱,內需驅動的增長模式逐漸成型,會進一步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因此我們要特別要關注既能結合消費、又能利用通用技術的新經濟賽道。”

(作者:丁莉 編輯:李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