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開啓第三次創業,與華爲達成合作,賽力斯銷量好似加大了油門。

2023年1月2日,賽力斯(601127.SH)發佈產銷快報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13.51萬輛,同比增長225.9%。

賽力斯介紹,過去6年,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100億元,研發投入長年佔營業收入的10%以上。

然而,盈利問題仍是賽力斯要邁過的一道坎。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近三年時間,公司累計虧損62.28億元。

而且,2022年前三季度,賽力斯銷售費用達30.83億元,同比增長306.99%,增速遠超收入增幅。

年底規劃產能將超100萬輛

2022年8月2日起,小康股份更名“賽力斯”。

對於變更公司名稱的原因,小康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爲方便投資者準確理解當前公司定位以及戰略規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5月份,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超過傳統燃油車,佔比達52.28%。

賽力斯創始人張興海表示,更名是公司第三次創業的新起點,代表着公司將堅定不移邁向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軌道。1986年,公司以零部件起家開啓第一次創業征程,2003年進軍整車製造領域開啓第二次創業征程,2016年,公司進入新能源領域,跨入高端智能電動汽車新賽道。

張興海說:“我們‘窮怕了’。這個‘窮’不是指財富上的‘窮’,而是指在技術和品牌層面上的‘窮’。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品牌溢價能力,我們就‘窮’。”經過不斷的研發和技術的升級,賽力斯培育並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領先的純電驅智能平臺(DE-i),推出了行業領先的智慧汽車及三電產品。

資料顯示,2016年是賽力斯里程碑式的一年,這一年6月,賽力斯登陸上交所,成爲A股上市公司,並開始轉型新能源,致力於打造全球智能汽車品牌企業。

2019年,賽力斯自造的新能源乘用車SF5發佈,儘管並沒取得“一鳴驚人”的效果,但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持續的研發投入,賽力斯在汽車整車、電驅動、智能互聯、自動駕駛等領域取得了多項技術創新成果,成爲一家以新能源汽車爲核心業務的科技型製造企業。

過去6年,賽力斯累計研發投入超100億元,研發投入長年佔營收10%以上。由此,公司成功掌握行業領先的“三電”系統核心技術,擁有近3000項核心專利。

2021年12月2日,賽力斯重慶兩江智慧工廠內,其全新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正式發佈。

依託於在智慧工廠方面的超前佈局,到2023年年底,賽力斯年規劃產能將超過100萬輛。

銷售費增307%增速遠超收入

與華爲達成合作,賽力斯的信心更加堅定。

近日,賽力斯舉辦的一場“媒體說明會”上,張興海情緒略顯激動地說:“如果這個時候寶馬來跟我談合資造車的事,我都不幹,我會堅定不移跟華爲跨界合作。”

在張興海看來,與華爲的跨界合作模式符合當下智能電動汽車的時代需要,而過去的合資造車模式已經是“老黃曆”了。

實際上,銷量數據是支撐賽力斯前進的最佳動力。

2023年1月2日,賽力斯發佈2022年12月產銷快報。12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66萬輛,同比增長170.62%。

數據顯示,2022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爲13.91萬輛和13.5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33.64%%和225.90%。

在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銷量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賽力斯依然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同比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而且,由賽力斯與華爲合力打造的問界系列,自2022年3月交付以來,不斷刷新行業紀錄。

然而,盈利問題依然是賽力斯要邁過的一道坎。

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賽力斯營業收入分別爲143.02億元和167.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2%和16.89%;淨利潤分別爲-17.29億元和-18.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90.76%和-5.51%。

2022年前三季度,賽力斯營業收入達231.23億元,同比增長101.96%;淨利潤達-26.75億元,同比增長-146.89%。總體看來,近三年賽力斯累計虧損高達62.28億元。

而且,2022年前三季度,賽力斯銷售費用達30.83億元,同比增長306.99%,增速遠超收入增幅。

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目前正處於“燒錢”搶市場的階段,虧損的企業並不在少數。

賽力斯董事長張正萍曾表示,2022年是賽力斯投資比較大的一年,他希望股東們給賽力斯更多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