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行業的老四要上市了。

近日,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力股份)向上交所遞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本次IPO公司擬募集資金13.1億元,其中湖北金力高性能電池隔膜項目11.1億元,補充流動資金2億元。

金力股份能夠上市最要“感謝”比亞迪(002594.SZ)。佔據金力股份超一半營收額的比亞迪,自低價獲得金力股份股權之後,便成功“幫助”其從虧損走到盈利。

金力股份主要從事鋰電池溼法隔膜研發、生產和銷售,用於各類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池,最終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電動工具、3C電子產品等下游領域。

鋰電池隔膜是一種具有微孔結構的高分子功能材料,不參與鋰電池中的電化學反應,在鋰電池組中的主要作用爲隔開鋰電池的正負極,防止其接觸形成短路,同時具有離子通過能力,可形成充放電迴路。

金力股份產品包括溼法基膜和在溼法基膜基礎上進行塗覆加工的塗覆隔膜。該材料用於物理隔離鋰電池正極和負極,防止電池短路,同時保證鋰離子在電池充電和放電期間能夠自由通過微孔通道以保證電池正常工作,是鋰電池四大主材之一。2022年上半年公司塗覆隔膜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59億元,佔比81.28%,基膜實現銷售收入1.29億元,佔比18.72%。

金力股份市佔率排名第四。根據高工鋰電統計,2021年公司在溼法鋰電池隔膜領域國內市場佔有率約爲8.9%,行業排名第四,僅次於恩捷股份(002812.SZ)、中材科技(002080.SZ)和星源材質(300568.SZ);在全球鋰電池隔膜市場佔有率約爲5%,排名第七。

金力股份能達到全行業第四,最要感謝的是股東比亞迪。公司和比亞迪之間從股權到業務交易,充滿了故事。

2021年10月,比亞迪以增資形式投資金力股份8000萬元,彼時金力股份估值爲17.55億元。僅僅兩個月之後,金力股份估值便升至40.96億元。金力股份是如何做到短短兩個月估值增長133%?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本次IPO比亞迪仍持有金力股份2.24%股份,並委派人員擔任公司監事。通常董監高擁有較大的權利,對公司戰略決策有建議權和決定權,可見比亞迪對金力股份的影響力。

在比亞迪入股之前的2020年,金力股份對比亞迪的銷售收入僅爲172.55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0.79%,而比亞迪入股的2021年迅速增長至3.51億元,佔總營收比例也飆升至50.53%,2022年上半年更是達到3.8億元和54.97%。

受比亞迪影響,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金力股份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爲58.93%、83.14%和驚人的91.24%,公司客戶集中度非常高。對此金力股份甚至表示“未來仍將繼續加強對上述重要客戶的業務承接力度,公司客戶集中度可能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比亞迪對金力股份的“幫助”不僅在營收上,後者 2020年毛利率爲-4.38%,2021年則迅速變爲34.47%。

除了蹊蹺的毛利率,金力股份在財務內控上也問題多多。公司多次發生轉貸、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等內控不規範的行爲。2019年至2021年,公司多次將超過實際採購金額(合計超過5.12億元)的銀行貸款受託支付給邯鄲載德、羽元盛世(實際控制人袁海朝控制的企業)的情形。袁海朝個人履歷豐富,涉及酒店、地產及金控等對資金有較大需求的熱門行業。

貴爲行業第四的金力股份,至今仍存在未彌補虧損。截至2022年6月末,金力股份合併及母公司均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虧損分別爲1.41億元和2.48億元。金力股份四個報告期(2019至2022年上半年)兩度虧損(2019年及2020年)在整個隔膜行業極爲少見,同期主要競爭對手恩捷股份、星源材質和滄州明珠都未出現虧損現象,由此可見金力股份的經營能力。

更令人擔憂的是,金力股份已錯過行業發展黃金期。在2022年高工鋰電年會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副祕書長王子冬指出,“2023年中國本土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增速很可能會下降,加上動力電池企業新建產能釋放,隨之電池供應一定會過剩。”億緯鋰能(300014.SZ)董事長劉金成也判斷,預計最晚2024年,全產業鏈將出現產能過剩情況。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也曾發出過電池產能過剩預警,他表示“2025年中國電池產能可能達到3000吉瓦時,屆時電池出貨量可達1200吉瓦時,產能將大幅過剩。”

本次金力股份募投項目建設期爲2年,預計最快也要2025年才能完全落地,在同行企業已紛紛推出擴產計劃之際(恩捷股份2023年計劃產能爲100億平方米,是2021年的2倍),結合兩年後動力電池全產業產能過剩的悲觀預期,公司投募項目落地後效益不容樂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