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都爆滿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50公里外的崑山周莊鎮人郭凡忙得不可開交。

郭凡在周莊古鎮經營着三家客棧,每天凌晨三點半,他需要準時叫醒房客,安排他們坐上開往上海的旅遊專車。那時,從崑山南部這個水鄉古鎮到上海世博會,開車只需一個半小時,房價卻只有上海酒店的十分之一。

“從崑山去上海,可能比上海同城還近。”不光旅遊產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崑山這座傳統農業縣級市也憑藉地理優勢和招商引資,承接大量上海外溢資源,成功甩掉了蘇州市轄縣“小六子”的末位帽子。

2020年崑山GDP高達4250億元,同時宣佈當年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成爲首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縣級市。2022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區)榜單發佈,GDP超千億縣(市)增至42個,而崑山連續18年蟬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首。

新上海人撐起崑山樓市房價趕超新一線

坐上上海地鐵11號線,可直達位於崑山東部的花橋站。與花橋站接壤的蘇州地鐵S1線仍在施工,根據政府規劃,S1線呈東西走向,起點將與蘇州軌道交通3號線唯亭站銜接,在崑山境內途經26個站點。屆時,崑山將作爲中間樞紐,連通蘇州與上海。

近年來,由於上海外溢需求不斷,有着“環滬第一城”之稱的崑山樓市一直暢旺。許多新上海人選擇置業在崑山,跨城上班。崑山東部的花橋緊鄰上海嘉定區,又有地鐵利好,更是成爲置業熱門區。

2022年11月,剛落戶上海的李一寧還不具備上海購房資格,手頭的資金也不足以支付上海一套小兩房的首付。權衡之下,李一寧決定和另一半置業在“環滬”的花橋。

和很多人的看法一樣,崑山花橋給李一寧的印象是上海的“後花園”。他介紹,目前花橋房價2.5萬每平方米左右,相比於上海安亭4萬的均價低了不少,成爲許多新上海人的選擇,“地鐵多三站,房價砍一半。”如今,吳淞江上也已經架橋,未來,從花橋沿滬大道直接開車到上海青浦的勝利路,車程在20分鐘左右。但花橋離崑山主城區遠,大型商圈的缺乏也成爲李一寧煩惱的地方。

一位本地中介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在崑山,不少熱門樓盤幾乎八成以上的客戶來自上海。尤其是在2022年8月,崑山取消了外地戶籍購房的社保要求之後,當地樓市也快速回溫,吸引了許多新上海人購房。

崑山,一個縣級市的房價可能會讓許多新一線城市咂舌。目前,崑山常住人口達209.25萬人,因城區人口達141.43萬人,2022年10月還躋身爲人口超百萬的Ⅱ型大城市,這也推動了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房價破2萬元每平方米的縣城數量達到8個,其中諸如崑山這樣的頭部縣城有的房價則直逼3萬元每平方米,超過了武漢、佛山、重慶、長沙等一衆新一線城市。

據安居客平臺數據,2012年至今,崑山房價在十年間漲了2.58倍,均價從2012年的7500元每平方米上漲至2022年的19320元每平方米。2016年受全國樓市大漲行情影響,崑山房價一年上漲超3000元每平方米,進入萬元時代,均價在12862元。

這意味着,十年前崑山一套100平的房子只需75萬,而現在則需近200萬。一位蘇北來崑山打拼多年的70後出租車司機介紹,六七年前他在城西以均價1.7萬購買了一套商品房,如今已經漲至5萬每平。多位本地中介均提及,由於靠近森林公園等生態園,目前崑山城西的房子均價最高,可達四五萬左右。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升級爲大城市的縣城均是產業基礎雄厚、產業資源聚集的城市,也是人居環境適宜、外來人口規模大的城市。這使得當地房地產開發規模比較大,潛在購房需求也大。“但此類縣城的購房羣體主要包括個體工商戶等富裕羣體,也包括數量衆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嚴躍進說。

闖出來的“崑山之路”自費創辦開發區

1988年7月22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一篇長篇通訊《自費開發——記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並配發《崑山之路三評》評論員文章,對崑山自費建設開發區、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的創新做法和成效給予高度評價。此後,“崑山之路”叫響全國。

四年前,1984年,崑山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城東搞工業區時,並沒有經過江蘇省和國家批准,只是“偷偷搞”。崑山經開區管委會原主任宣炳龍介紹,因爲當時崑山只是個農業縣,沒有工業基礎,其次也不靠近港口,不是主要沿海城市,批的話基本不可能通過,“按那個年代的話來講,就是少說多做,先做後批。”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自費開發是天方夜譚。宣炳龍搞規劃時,需要遷走幾位老農的墳地。幾個老農跟他講,“宣主任,你真的在做夢,這個地方從來沒有引進外資,要請外國人來幫我們搞經濟,我們祖宗十八代在這個地方,外國人什麼樣子我們都沒看到過,你還要把外國人的工廠的錢引到這個地方來,有這個可能嗎?”

1985年,外資企業蘇旺你有限公司正式落戶崑山開發區。這是崑山市歷史上的第一家外資企業,也是江蘇省的第一家外資企業。爲審批這個項目,崑山人往南京北京跑了123次,敲了732個公章,擬寫文件和材料用去了16開紙6令(6×500張)。對於崑山,蘇旺你落戶的意義是歷史性的,此後,“親商、富商、安商”的服務理念也成爲崑山開發區的招商名片。

1988年後,每逢召開14個國家級開發區會議,國務院特區辦會特邀崑山自費開發區到會參加,被坊間戲稱爲“14+1”不入編的“私生子”。不等不靠,經過8年努力,1992年8月,崑山開發區終於被國務院批准升格爲國家級開發區,從編外“轉正”。

這年下半年,崑山也引進了滬士電子(崑山)有限公司,是當時投資規模最大的臺資企業。往後,號稱“四大金剛”的六豐機械、統一食品、櫻花衛廚和捷安特自行車以及日本精工、豐田等大項目相繼落戶崑山。

崑山市政府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經過近四十年的開發,崑山已累計吸引78個國家和地區的8800多家外資企業,總投資超1100億美元。以臺企爲例,目前臺灣製造業百強企業超過一半在崑山落戶,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0%、工業總產值的40%、利用外資的50%、進出口總額的60%。

製造業轉移動盪電子產品產量大幅下降

2022年11月19日,崑山國際模具城,機械加工的聲音不斷從基地一家家廠房傳出。這裏位於崑山城北的崑山國家高新區。坊間流傳着一句話,世界模具看中國,中國模具看崑山。自2006年啓動以來,崑山國際模具城已引進模具相關企業上千家。

湖南人老徐的五金模具廠是當年第一批進駐的企業,至今已在模具城經營了16年。日常,他的模具廠主要爲手機、筆記本電腦、汽車廠家生產衝壓模具。“不論是模具研發設計、製造加工,還是模具配件及五金機電貿易,來了這裏都能找到。”

十年前,完整的模具產業鏈形態已經成爲崑山製造業的驕傲。崑山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張玉林曾在2010年的企業入駐儀式上自豪地介紹,崑山模具產業基地年產值達115億元,佔全國模具總產值的10%,列全國26個模具集羣式生產基地之首。在他看來,崑山高新區以國際級模具產業基地爲依託,發揮崑山製造業集聚優勢,通過崑山國際模具城功能性載體的建設和模具產業服務平臺的建設,使崑山模具特色產業基地的集聚效應十分突出。

然而,發展至今,崑山電子製造業產量正面臨大幅下降的困境。因製造業而興的崑山,走到了一個重要的發展關口。崑山市統計局發佈的《2021年崑山經濟運行情況分析》指出,全市經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重點關注,其中工業生產面臨多重“掩蓋”,主要電子產品產量大幅下降,手機比上年下降20%;數碼照相機下降27.3%;平板電腦下降22.8%;光電子器件下降19.3%。

身處市場一線的老徐更能敏銳感受到這次製造業的動盪。他向紅星新聞記者回憶,剛來崑山時租的第一間廠房,每平方米月租僅8元;2016年後,廠租開始升得厲害,從每平方米的18元、25元、35元一路攀升到現在的40元。那幾年,許多上海淘汰的大規模模具廠也轉移到崑山。“現在,土地、人力成本的增加,也讓模具城不少廠家被迫遷離崑山。”

同在模具城,老徐認識不少搬離的廠家,有的遷到安徽,有的遷到無錫,更多的遷到了蘇北鹽城等地。究其原因,老徐解釋,“那裏房租、人力比崑山便宜。”

崑山的筆記本產業也開始向中西部轉移。一位電子行業的業內人士介紹,如今崑山下游代工巨頭紛紛外遷和轉型,全球前六大代工企業光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富士康和和碩目前已全部入駐重慶,其筆記本電腦出口量保持全國第一,佔全球份額的40%。

這與我國近年來區域產業鏈佈局不無關係。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我國將優化產業鏈佈局,引導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強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隨着區域間產業轉移深入推進,重慶、西安、鄭州等中西部城市藉助產業轉移和雙創經濟,已經成爲如今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高地。

對於產業轉移這一問題,現任崑山市委書記周偉去年十月份受訪時表達了他的樂觀。他介紹,不久前一家知名光電企業在2013年投資崑山13億美元的基礎上,新近又追加18億美元的投資,啓動項目二期,繼續增持崑山。2022年8月,崑山已經提前4個月完成了外資到賬的全年目標任務。在周偉看來,“儘管國際形勢嚴峻複雜,但是我們不斷贏得了海內外客商對崑山的青睞。”

佈局新“崑山之路”“怕就怕在沒準備”

失去了製造業紅利的崑山,未來將何去何從?

在橫跨蘇崑太高速路上,有一段路叫“祖沖之路”,全長14.069公里。沿線高樓林立,各色產業園聚集。崑山本地人介紹,1500年前,科學家祖沖之曾在崑山當過縣令,他早於歐洲1000年精確推算出圓周率π。2013年,這條路由葦城路正式更名爲祖沖之路。在本地人看來,這也是目前崑山的一條“科創產業線”。

“轉移並不可怕,怕就怕在沒準備。”一位崑山市政府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在傳統產業因成本和環境問題在崑山低速增長時,自主創新、自我創業、自創品牌爲重點的“三自”創新戰略成爲崑山的轉型發展之路。

崑山早在2007年就有所動作。那一年,在完成崑山國際模具城、仁寶(崑山)筆記本電腦生產線等的“散轉聚”轉型實踐後,崑山開始實施新一輪被稱爲“低轉高”和“大轉強”的轉型實踐。彼時電子信息產業正如日中天,而崑山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崑山小核酸產業基地、崑山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園等新型產業已在悄然佈局。

崑山原市委書記杜小剛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放眼當下,支撐崑山高速增長的生產要素成本低、地理位置優越、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等比較優勢已大爲減弱,傳統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崑山必須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面對產業轉型的壓力,2015年,崑山設立專門推進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領導小組,出臺了《崑山市“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六年行動計劃”實施意見(2015-2020年)》。根據這份計劃,崑山市將以科技創新爲引領,發展先進製造業。

如今崑山的科技創新策源地位於開發區夏駕河沿岸的夏駕河科創走廊。科創走廊一家光電企業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夏駕河科創走廊是緊扣光電、半導體產業,建設重點企業的研發總部和技術總部。此外,陽澄湖科學城和花橋國際創新港也是崑山目前的產業科創中心。

崑山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也透露,目前崑山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新”的問題依然存在,產業園區要素承載、資源集聚、畝均產出能力還需進一步增強。“未來,崑山將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羣由大體量向高質量轉變,如新型顯示和集成電路,培養一批強芯骨幹企業。”

此外,推動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主體由小而多向大而強轉變,瞄準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領域,提升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發展能級也是崑山未來產業升級轉型的新方向。

產業遷出古鎮五公里外探索江南水鄉的新可能性

崑山人愛提“左右生風”,崑山市宣傳系統負責人將崑山比喻爲一把精美的摺扇,一面是發達製造業爲代表的經濟,一面是江南文化、美好生態裏的宜居宜業。就在崑山“偷偷”建立中國第一個自費開發區兩年後,周莊古鎮賣出了第一張門票,售價5毛。

在崑山市總體規劃中,崑山向東接軌上海,向西融入蘇州,向北聯動太倉,向南則協同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崑山南邊的錦澱周(錦溪、澱山湖、周莊)三鎮也被納入生態發展示範區,其中周莊地理位置最爲偏僻,古鎮文化也因此保存得最爲完整。

郭凡在此經營着三家客棧,他是土生土長的周莊鎮人。四十年來,他也見證了崑山最南邊這個古鎮的變化,“在周莊大橋未建之前,外人進周莊,需要先到擺渡口,登上手劃的渡船。小船慢悠悠盪過幾千年的蘇滬水道急水港,上岸穿過石板路,纔算真正進入古鎮。”

古鎮以水產、糧食、竹木產品交易爲主,鎮外河湖環繞,鎮內河港交錯,前街後河,形成“井”字骨架。鎮上有座著名的雙橋(明代世德橋和永安橋),據北方網報道,1984年旅美畫家陳逸飛以此景作《故鄉的回憶》,後爲美國鉅商購得,在訪華時贈與鄧小平,隱喻開拓中美友好。次年聯合國以此畫爲首日封圖案,轟動一時。

郭凡注意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被劃爲景區後,周莊逐漸飯店客棧林立,遊客也在2017年前後達到巔峯。在崑山市政府統計的2021年度崑山市平均工資中,一、二、三產平均工資分別爲5.46萬元、9.63萬元、13.57萬元,三產已經成爲拉動平均工資的主要產業。

“印象中,十年前上海世博會時,包括我在內全鎮的民宿只有三四家。如今,景區內外加起來已經超過四百家。”郭凡透露,三年的疫情衝擊和衆多競爭者入局,也讓這裏的旅遊業面臨巨大的挑戰。調整經營結構,探索新的方向,也成爲郭凡客棧目前的生存之路。

當地不少漁民也觀察到,隨着近年來政府的統一規劃,他們不僅分到了乘載遊客的萬船孃遊船,古鎮周圍五公里內的產業也被全部遷出到急水港以北。在這裏,以製造業強縣立足的崑山多了江南水鄉的另一重縣域經濟形態可能性。

紅星新聞記者 蔡曉儀 藍婧

江蘇崑山攝影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