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文多    

今日(1月9日)上午,新希望飼料節糧科技創新聯合行動暨第六屆HOPE科技大會在成都舉行。

會上,新希望宣佈設立飼料節糧創新聯合體。對於聯合體的設立,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飼料生產企業是玉米大豆應用的大戶,有責任有擔當爲節約糧食做出應有的貢獻;通過節糧行動,新希望一年生產3000萬噸飼料,便可以節約30萬噸糧食。他表示,近些年新希望在節糧行動上探索出了一些方法論,也吸收了產業上下游的一些好的意見,希望通過飼料節糧創新聯合體,實現節糧技術的創新和推廣,和全社會共享。

據新希望介紹,飼料節糧創新聯合體以飼料節糧爲攻關方向,由新希望集團牽頭,統籌聯合多家科研單位,8~10名院士和知名專家,11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家經驗豐富的科技投資基金,1個國際化的智庫,還有3個國家級的協會社團。重點圍繞育種、飼料、養殖3個關鍵環節,抓好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兩種手段,發揮好生物科技和數字科技兩種驅動力,開展30項關鍵技術研發和升級,設置10項技術攻關項目開展揭榜掛帥。

同時,聯合體將聯合行業上下游企業及科研院所,攻克飼料生產消費鏈條上一系列節糧關鍵技術,顯著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技術韌性,支撐行業平穩可持續發展,促進飼料養殖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經營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23新年致辭中,劉永好就曾提到,新希望提出開展“節糧專項行動”。通過育種、飼料配方、科學養殖三個方面每年降低1%的用糧消耗,即可節省約30萬噸糧食和70萬畝良田的地力,5年累計可節糧150萬噸,相當於超過300萬畝良田地力,“我們在思考如何降低發展能耗、提高發展效率,爲子孫留下更好的生態和更多資源。”

在此次會議上,劉永好進一步說道,對於飼料生產企業而言,節糧科技創新有三個目的;第一可以保證企業的穩定,避免原材料供應的波動;第二是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節糧少用糧,成本自然就降下去了;第三是能夠提升企業競爭力,通過節糧行動,在育種、配方、養殖管理等環節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經營管理提升。而飼料鏈主企業的進步,則可以帶動整個飼料生態鏈上下游的創新和發展。

“當更多的企業都動起來(節約糧食),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有更堅實的保證。”劉永好說道,因此,飼料節糧創新聯合體的設立非常有意義和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