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傳爲佳話的一個故事是,2007年,時任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面對水泥行業羣龍無首、惡性競爭、幾乎所有企業都虧損的困局,決心進行資本化整合,他將當時佔有浙江市場半壁江山的四家民企(三獅水泥、虎山水泥、尖峯水泥、浙江水泥)的老總請到西湖邊的汪莊,一起喝茶,並端出了“三盤牛肉”:第一盤“牛肉”是公允價格,央企和民企之間公平交易,共贏發展;第二盤“牛肉”是給民企保留30%的股權,民企激烈的價格戰,雖然有100%的股權,但卻是100%的虧損,而30%的股權帶來的是30%的盈利;第三盤“牛肉”,將民企老總聘爲職業經理人。這三盤“牛肉”讓四位民企老總喫得開心,紛紛同意整合。經過不斷資本化整合,中國建材也發展成全球最大的水泥企業。

作者:秦朔

這一天

度盡劫波,熬過陣痛,活力正重來。這是1月6日車水馬龍的北京帶給我的感受。這也是我今年第一次出差。

中午從大興國際機場往朝陽區方向走,隨口問司機,交通恢復多少了?他回答100%。這裏有不限號的因素,但市內堵車確實開始了。

從嚴防到放開,最應該感謝的是醫護人員。前一段我在老家開封的醫院聽到,95%的醫護人員都感染過,由於人手緊,感染後只能休息半天,院長本人也是啞着嗓子,幾乎說不出話,還在一線指揮。某種程度上,這對醫護人員是不人道的,但正是這種堅持與付出,帶給病人更多的人道。

中午,光華路正大中心負一樓。爲喫一碗拉麪,我們等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周圍都是年輕上班族的面孔,和疫情相關的聲音極少,更多聽到的是互聯網大廠、職場的信息。一位朋友說,他這兩天去順義,看到道路兩旁已經掛上了各種迎接兔年的紅燈籠和彩燈,上面都有四個字:順心順意。

下午和晚上我參加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新浪財經、第一財經辦的2022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活動。十位年度人物,一半來自央國企,央企新興際華的賈世瑞,地方國企的茅臺丁雄軍、寧波舟山港毛劍宏、新疆中泰王洪欣、山東能源李偉。他們都到了現場。四位來自民企,新東方俞敏洪、比亞迪王傳福、美的方宏波、通威劉漢元,前三位都沒到現場,有的在國外,有的在出差,以視頻方式參加。我想,國企領導人的崗位是經常變動的,但日常時間安排比較確定,而民企領導人的崗位是確定的,但時間往往身不由己,經常變。算兩種模式吧。

十大人物中還有一位特別獎得主,出人意料,當之無愧——快遞外賣小哥。這是評選的點睛處,普普通通的市場主體、服務主體,也是中國經濟的英雄。

我坐晚上9點40分的航班飛上海虹橋。在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休息室,一位滿頭銀髮的科研人員把筆記本電腦墊在腿上工作。有人在打電話,“客戶”“交付”是關鍵詞。這是我常見的場景:在CBD的餐廳咖啡廳,很多人談職場,談生活;在機場、高鐵等商旅場景,打電話的人很多是和客戶談生意。

上了飛機,坐定,看到走道另一側有個熟悉的身影,是分衆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分衆是觀察經濟走向特別是2C消費走向的一個重要窗口。江南春告訴我,疫情三年,對客戶影響最大的是2022年,不少客戶的預算都砍了30%甚至一半,2023年肯定會開始恢復,預算至少會比2022年提高10%到20%。

短短一天,當日往返,有點辛苦,但挺欣慰——中國經濟正在重啓,2023年會是一個重啓之年,復甦之年。

央國企和民企的比較

我2015年開始擔任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的評委,代表評委會寫過好幾篇有關企業家精神的文章。2022年的評選,是央國企的企業家佔比最高的一次。

從中央到地方,最近都在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從數據看,央國企近年越來越強大。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有98家,根據1月5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工作會議的數據,2022年它們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9.4萬億元,淨利潤1.9萬億元。另據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21年它們的營業收入總額爲38.32萬億元,稅後淨利潤1.73萬億元(同比下降12.28%)。考慮到2022年經濟景氣更弱,我估計民企500強2022年度的業績可能更差。

可以說,98家央企的收入和利潤比民企500強加在一起都要強。如果把金融國資、地方國資也考慮進去,全口徑計算國企100強、500強,民企更是遠遠不能望其項背。我們這次的評選結果,折射出了央國企的強大。

爲什麼是這種情形?我想到四個原因:

一是國家重視,且央國企自身努力,近年管理能力、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二是在市場上,民企能做的,央國企都能做,很多也都在做,只有想不想做的問題;而央國企能做的,民企在不少領域都不能做;

三是政府信任央國企,而政府在資源供給、訂單採購等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金融也以國資爲主,金融國資支持央國企順理成章。所以可以預計,大型企業包括各種投資基金,今後央國企、國資、政府平臺的作用會更大,佔據主導性;

四是雖然民企在中小微、專精特新方面有空間,科創板、北交所等也爲科創型民企藉助資本手段做大創造了通道,但做大之後向何處去,能不能突破天花板,還有待破題。這方面不少民企是心有餘悸的。同時,也有民企在做大的過程中有違法度,或在做大之後缺乏敬畏,也出了問題。相比起來,央國企的穩定性很強。

我在十大經濟人物的會議上提出,現在需要國企民企交融、交流,民企也要多向優秀央國企學習。而如何給民企更大發展空間,更需方方面面集思廣益。現在民企的確遇到了不少瓶頸,必須創造條件讓民企也做大做強,才能把“兩個毫不動搖”落到實處。而且從競爭中性來看,民企走向世界的便利性比國企更強。

俞敏洪在獲獎感言中說,“我認識的企業家沒有害怕困難的,但是怕沒有信心。這個信心的重建一方面來自企業家本身的堅忍不拔,更加重要的還是來自於大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應該充分認識到,中國未來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人民的美好生活,跟企業家羣體的信心和努力有比較大的關係”。

爲企業家特別是民企創造更好的大環境,是民之所欲,也應是政府所向。

前面已經說到,央國企越來越強大,但爲什麼它們這麼強,經濟的三重壓力還這麼大?爲什麼很多老百姓和中小企業主還是不敢消費、不敢投資,“防禦性存錢”反倒越來越厲害?2022年1-11月,居民部門新增存款14.9萬億元,估計全年突破16萬億元,“超額儲蓄”(注:比正常年份居民存款餘額增量多出來的部分)預計達6萬億左右。

一個原因可能是,雖然央國企日子好過,但和投注到它們身上的優質、低成本的資源資金相比,效率還不夠高,本該創造更高的價值。

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央國企更多是資本密集型的,和“國強”的關係很大,但不是就業帶動型的,對“民富”的帶動有限。即使同樣是民生服務,央國企提供的是水電煤氣通信等等基礎服務,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用了就要付費,收入很確定,而民企提供的是快遞外賣餐飲等日常生活服務,風裏來雨裏去,充分競爭,很辛苦,一日不勞動一日不得食,嚴防疫情時甚至停擺,其收入是不確定的。

還有一個客觀事實,央國企的底子厚,積累時間長,有很多好資源在手(如大城市的土地、物業、早期投資的金融企業股權),而民企基本是最近幾十年幹起來的,起起伏伏,真正很有家底、資本金充實、面對外部困難能從容不迫的並不多,所以風浪一來,資金鍊一緊張,銀行一收貸,立即就不行了。

央國企強大,對國家無疑很重要,但並不能解決普通市場主體對未來的信心問題、確定性的問題。相反,央國企越強大,他們可能內心覺得前途越有限。

中央爲什麼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我覺得是認識到了中國的復興,不僅要國強,還要民安、民富。國強民富也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呼喚混合所有制大改革

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國企民企都贊同,但無疑國企更有信心。

如何讓民企有同樣信心,而不是躺平、潤(run)等等,這是關乎中國經濟命運的重大課題。平等對待,三個公平,消除歧視,放開准入,說了很多年,但實踐中並不容易。何以突破,唯有深化改革。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將龐大的居民儲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打造、資產豐厚的國企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的轉型、對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階層的鼓勵相結合,將國有的信用優勢、資源優勢,民營的機制優勢、進取心、競爭活力,以及企業家、創業者的主人翁意識和貼身經營意識,統統激發起來,來一次以資本結構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爲突破口的混合所有制大改革——

1、國資可以入股民企,爲其增信,也助其增加政府端的訂單;

2、民資可以參與國企改革,成爲國企的戰略投資者;

3、國企特別是下屬公司大膽推進以管理層激勵、全員股權激勵爲導向的改革,這也符合中央對於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導向;

4、國資要從國強民富協同發展的整體宏觀格局出發,通過資本深化和有序進退,真正踐行“兩個毫不動搖”,不僅毫不動搖地發展自己,而且毫不動搖地幫助民企發展。

我認爲,這可能是中國經濟推進內生性改革的一個最大機會,即國民並進,國民相融,雙向激發,使得國企民企的信用提升到大致同等的水平(這對民企更有利),也使得國企民企的市場化程度提升到大致相同的水平(這對國企更有利)。如果是這樣,就能夠實現經濟資源在市場主體之間的最優配置,從而極大地提升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

其實這樣的資本化改革的探索和成功經驗並不少。

前不久我去拜訪上海國盛資本總經理周道洪,他曾在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實”)工作多年。他說,早在1995年上實就以外資身份探索通過管資本的方式推進國企資本化改革,讓海通證券、上海家化、光明乳業、聯華超市、匯衆汽車、胡慶餘堂、杭州青春寶等一大批國企煥發了光彩。上實對有些控股51%的企業,甚至不派董事長、總裁、財務總監,而是採取服務性管理,藉助第三方專業機構(如“四大”審計公司)進行市場化監管。

上實的一大經驗就是,卓越的企業和企業家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放”出來的,“管”只會束縛經營者的手腳,把企業管死,而“放”卻會放出經營活力,放出發展動力。

而當上實投資的這些國企通過資本化、證券化、市場化改革做大後,不少又陸續退出了。國有資本通過退出、大幅增值變現後,又用來支持新經濟的發展,投資了科華生物微創醫療、攜程等一批創新型企業,還培育出數個國家一類新藥。

我本人對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比較熟悉,他們多年前就通過資本化手段和自身資源(如上市指標),整合了民企浙江巨石集團和山東泰山石膏,“巨石”和“泰山”後來都發展成細分市場上的世界第一(玻纖、石膏板),探索出“央企市營”的成功道路。

在業內傳爲佳話的一個故事是,2007年,時任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面對水泥行業羣龍無首、惡性競爭、幾乎所有企業都虧損的困局,決心進行資本化整合,他將當時佔有浙江市場半壁江山的四家民企(三獅水泥、虎山水泥、尖峯水泥、浙江水泥)的老總請到西湖邊的汪莊,一起喝茶,並端出了“三盤牛肉”:第一盤“牛肉”是公允價格,央企和民企之間公平交易,共贏發展;第二盤“牛肉”是給民企保留30%的股權,民企激烈的價格戰,雖然有100%的股權,但卻是100%的虧損,而30%的股權帶來的是30%的盈利;第三盤“牛肉”,將民企老總聘爲職業經理人。這三盤“牛肉”讓四位民企老總喫得開心,紛紛同意整合。經過不斷資本化整合,中國建材也發展成全球最大的水泥企業。

宋志平說,混合所有制是國民共進的一種經濟結構,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作爲股東而存在,都按市場規則辦事,在《公司法》下規範運作,以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爲目的;混合所有制關鍵在機制轉變,更加市場化,既有國企的實力,又有民企的活力;以管資本爲主,國資委通過投資公司管資本,投資公司通過經營股權投資企業,企業用完整的法人財產權自負盈虧,這樣就形成了有效的國有資本管理和運行體系。

周道洪還向我介紹國盛資本參與的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核心業務板塊“徐工有限”的混改案例。徐工集團由徐州市國資委100%擁有,2020年徐州市政府決定對徐工集團全資擁有的徐工有限(包括上市公司徐工機械在內的全部工程機械業務)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後,徐工集團對徐工有限的股份降到34%,但通過老股轉讓、增資擴股,引入了12家戰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平臺,一下子拿到了210億元的增量資金。可見,國企混改本身就是招商引資的妙招。

2021年,徐工機械發佈公告宣佈吸收合併徐工有限,開啓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業務通過吸收合併實現整體上市的進程,並於2022年7月公告獲得證監會批准,被稱爲“中國裝備製造行業迄今最大規模的吸收合併交易”。有券商研報稱,徐工有限完成混改,員工持股平臺增資,改制後活力釋放、管理改善、產品結構優化,“新徐工”盈利能力將持續提升,預計整體長期淨利率會由2020年的4.4%提升至10%以上。

周道洪說,資本招商是中國地方經濟招商的2.0版本,雖然徐工集團對徐工有限的持股比例大幅降低,但獲得了210億元發展資金,而且還抱着一個價值倍增的上市公司金娃娃,市值蛋糕做大後,徐工集團對應的權益價值可能不降反升。這對於徐工集團和徐州來說,等於一邊通過國企改革引入了真金白銀的增量資金,一邊市場機制發力後,上市公司市值上去,對應權益價值不降反升,假如再融資,還能不斷從市場上拿到發展資金,直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用大時代願景激勵我們前行

當下中國經濟挑戰多多,要向前再邁出一大步,不能再小修小補小打小鬧,而必須有大視野,大改革。

中國有兩大資產,居民的高儲蓄和龐大的國資國企。如何推動儲蓄向權益投資轉化,推動國資國企向國有資本轉變,創造性地朝着權益性長期資本的形成和積累的方向進發,這是一篇大文章。

這既是在房地產引擎不再靈光的背景下的新戰略選擇,又攸關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和統一大市場的建設。

周道洪舉例說,現在一個省市和其他省市之間,如果是調撥財政資金,哪怕1億元都會耗時費力。但如果是企業,只要一次董事會、股東會,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資項目都可以跨區落地。到底是政府還是企業纔是市場主體?誰的配置資源效率更高?高下立見。

而在我看來,推動混合所有制的大改革,“兩個毫不動搖”才真的有希望。國企民企,國資民資,單純強調任何一邊,在中國的國情和文化下都不可取。應該是各得其所又相互借鑑,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就當下而言,民企相對處於弱勢一方,是客觀事實。但如果我們能夠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則過去這些年快速擴張的國資,做大的國企,又可以成爲整個中國經濟新一輪國民協同發展的寶貴資源。這樣的話,過去的路,並沒有走彎。或者說,可以在新的高度上實現新的平衡。

不管是國是民,不管過去誰好誰難,只要都在中國這個大筐裏,就有希望通過改革,做出更好的安排。條件做一些改變,民企必將給點陽光就燦爛。反之,如果繼續拉大國企民企的資源差距與心理差距,民企可能越來越弱,或者因爲自己只能乾點細碎的苦活累活,而失去了創造的雄心和熱情。這是任何對中國經濟懷有期許和信心的人都不願意見到的。

改革深化,中國向前。用大時代的願景激勵自己,用創造性的新思維指引自己,集衆智,合衆力,中國經濟還有可能再火幾十年。

泰戈爾說:“你今天受的苦,喫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真心希望,每一位有過受苦、喫虧、擔責、扛罪、忍痛的市場主體,所有曾經的付出,未來都能獲得回報。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