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靠着旺盛的鋰電行情,坐擁海外4大鋰礦的天華超淨(300390.SZ)業績彷彿坐上了“火箭”。

近日,天華超淨髮布全年業績預告,這也是鋰礦、鋰鹽類企業首份曝光的成績單。公司預計,2022年淨利潤達到64億元至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2.76%至646.68%。

作爲氫氧化鋰頭部廠商,天華超淨充分受益下游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增長紅利,主要產品量價齊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5.73億元,同比增長441.47%;淨利潤51.55億元,同比增長836.76%。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天華超淨頻獲來自成都巴莫、SK On子公司愛思開及相關車企的大額訂單,爲產能擴建提供有力支撐。按計劃,天華超淨2023年3月電池級氫氧化鋰產能將達到11萬噸/年。

鋰電材料貢獻超九成營收

近日,天華超淨公告稱,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64億元至68億元,同比增長602.76%—646.68%。

天華超淨表示,公司新增的二期年產2.5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生產項目順利達產,公司產銷量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同時,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和鋰鹽市場旺盛需求的雙重驅動,公司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出貨數量及銷售金額同比大幅增長,爲公司帶來了較大利潤貢獻。

數據顯示,天華超淨前三季度淨利潤爲51.55億元,同比增長836.76%。按照全年盈利64億元—68億元範圍推算,第四季度淨利潤範圍爲12.45億元—16.45億元。

據悉,天華超淨於2014年登陸資本市場,原主營業務涵蓋防靜電超淨技術產品和醫療器械產品兩大板塊。2018年天華超淨與長江晨道、寧德時代等成立了合資公司天宜鋰業,切入鋰電行業。

2020年天華超淨再次出手,收購天宜鋰業股權,共持有68%股權,成爲其控股股東。至此,天華超淨形成了防靜電產品、醫療器械產品以及鋰電材料“三足鼎立”的業務形式。

2021年並表後,天宜鋰業已經爲天華超淨帶來了較大利潤貢獻,年報顯示,2021年天華超淨實現營收33.98億元,同比增長近160%,淨利潤9.11億元,同比增長近220%。其中,鋰電材料行業收入23.16億元,防靜電超淨技術行業收入6.24億元,醫療器械行業收入4.58億元。

進入2022年,該公司電池級氫氧化鋰出貨持續高增長,上半年公司鋰電業務實現營收72.12億元,同比增長720.89%。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天華超淨來自鋰電材料業務的收入分別佔營收總額的68.17%和92.76%。

業內人士認爲,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增長造就了產業對鋰鹽、鋰礦等動力電池原材料需求的激增,同時也推動了其價格的大幅上漲。兩項因素疊加,極大提升了鋰鹽、鋰礦公司盈利能力。

狂攬成都巴莫近19億訂單

據瞭解,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之前,鋰的需求量不大且增長緩慢。2015年之前,碳酸鋰鋰價基本穩定在4萬元/噸左右。

近兩年,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維持高速增長態勢下,鋰的需求加劇。根據上海鋼聯發佈的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在2022年9月份突破50萬元/噸,而在2021年初報價不過7萬元/噸左右。與此同時,工業級碳酸鋰、氫氧化鋰報價均不斷上漲。

在鋰電業務發展良好的背景下,2022年下半年,天華超淨擬募集不超過46億元資金。其中,24億元募資擬用於四川天華時代鋰能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建設項目、8.2億元募資擬用於宜賓市偉能鋰業科創有限公司一期年產2.5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天華超淨在通過定增募集資金擴產的同時,也簽署了多個銷售訂單。2022年12月12日,天華超淨公告稱,公司子公司天宜鋰業、四川天華與某全球知名汽車公司簽署了《氫氧化鋰供應協議》,天宜鋰業和四川天華2023年—2024年出售氫氧化鋰的總數量合計13000±10%公噸。

在產能上,天華超淨日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按計劃,公司將於2023年3月達到年產11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的產能。公司多個擴產能項目均在2024年竣工建成,預計到2026年其電池級氫氧化鋰產能達到16萬噸/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年伊始,天華超淨再攬氫氧化鋰大單。1月3日,天宜鋰業披露,與成都巴莫在2022年9月—11月期間達成的合同金額累計18.89億元,佔2021年天華超淨營業收入比重超50%,佔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的15%。

據瞭解,成都巴莫爲國內頭部三元正極材料廠商,系華友鈷業旗下控股子公司,目前已擁有年產能10萬噸/年,而天宜鋰業與成都巴莫此前已有大額業務合作。2022年1月1日—8月30日期間,二者簽署的日常經營合同累計金額已達19.31億元,銷售產品也爲電池級氫氧化鋰。

相關文章